长江中下游河道冲淤演变的防洪效应
发布时间:2021-07-31 12:55
近年来长江中下游来沙量持续减少,河道面临长距离、长历时的冲淤调整,河道蓄泄关系发生变化,对防洪造成影响。在长江中下游河道冲淤及其蓄泄能力变化预测成果的基础上,对比计算了现状和未来河道蓄泄能力条件下,遇1954年洪水,长江上游水库防洪调度和中下游地区超额洪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未来随着长江中下游河道进一步冲刷,河道槽蓄容积增加,相同防洪控制水位下的河道安全泄量增大,三峡水库在进行防洪调度时可下泄流量增大,总拦蓄洪量减小,长江中下游地区总超额洪量减小,但超额洪量在地区分布上存在从上游向下游转移的情况。
【文章来源】:水科学进展. 2020,31(03)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长江中下游主要防洪控制站点及相应防洪保证水位
受河道冲刷下切影响,长江中下游沿程各站点同流量水位将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如图2所示。到2032年,沙市站流量在53 000 m3/s(防洪保证水位对应的现状河道安全泄量,下同)时,水位下降0.37 m;螺山站流量在64 000 m3/s时,水位下降0.13 m;汉口站流量在71 600 m3/s时,水位下降0.07 m;湖口(八里江)站流量在83 500 m3/s时,水位下降0.03 m。1.3 河道槽蓄关系变化预测
受河道冲刷下切影响,长江中下游各河段同水位河道槽蓄容积总体呈增加趋势,增加的槽蓄容积主要集中在枯水河槽,如图3所示。与2017年相比,至2032年,当城陵矶水位为33.0 m时,沙市总出流(沙市流量+松滋河分流量+虎渡河分流量)为60 000 m3/s时,宜昌至沙市河段槽蓄量增加1.000亿m3;当城陵矶水位为34.4 m时,沙市至城陵矶河段槽蓄量增加6.400亿m3;当汉口水位为29.7 m时,城陵矶至武汉河段槽蓄量增加5.800亿m3;当湖口水位为22.5 m时,武汉至湖口河段槽蓄量增加5.200亿m3。2 河道蓄泄能力变化对上游水库防洪调度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17年汛期三峡水库城陵矶防洪补偿调度影响分析[J]. 董炳江,许全喜,袁晶,朱玲玲. 人民长江. 2019(02)
[2]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变化历程分析[J]. 宁磊.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8(06)
[3]水库群联合作用下长江中下游江湖关系响应机制[J]. 卢金友,姚仕明. 水利学报. 2018(01)
[4]三峡水库和下游河道泥沙模拟与调控技术研究[J]. 胡春宏. 水利水电技术. 2018(01)
[5]三峡水库建成后长江中下游防洪战略思考[J]. 陈进. 水科学进展. 2014(05)
[6]长江中下游河道演变规律及冲淤预测[J]. 姚仕明,卢金友. 人民长江. 2013(23)
[7]上游控制性水库群运用后长江防洪形势与对策[J]. 胡维忠,刘小东. 人民长江. 2013(23)
[8]三峡水库下游江湖演变与治理若干问题探讨[J]. 卢金友,朱勇辉.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4(02)
[9]长江防洪体系与总体布局规划研究[J]. 郭铁女,余启辉. 人民长江. 2013(10)
[10]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前后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冲淤规律研究[J]. 许全喜. 水力发电学报. 2013(02)
本文编号:3313507
【文章来源】:水科学进展. 2020,31(03)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长江中下游主要防洪控制站点及相应防洪保证水位
受河道冲刷下切影响,长江中下游沿程各站点同流量水位将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如图2所示。到2032年,沙市站流量在53 000 m3/s(防洪保证水位对应的现状河道安全泄量,下同)时,水位下降0.37 m;螺山站流量在64 000 m3/s时,水位下降0.13 m;汉口站流量在71 600 m3/s时,水位下降0.07 m;湖口(八里江)站流量在83 500 m3/s时,水位下降0.03 m。1.3 河道槽蓄关系变化预测
受河道冲刷下切影响,长江中下游各河段同水位河道槽蓄容积总体呈增加趋势,增加的槽蓄容积主要集中在枯水河槽,如图3所示。与2017年相比,至2032年,当城陵矶水位为33.0 m时,沙市总出流(沙市流量+松滋河分流量+虎渡河分流量)为60 000 m3/s时,宜昌至沙市河段槽蓄量增加1.000亿m3;当城陵矶水位为34.4 m时,沙市至城陵矶河段槽蓄量增加6.400亿m3;当汉口水位为29.7 m时,城陵矶至武汉河段槽蓄量增加5.800亿m3;当湖口水位为22.5 m时,武汉至湖口河段槽蓄量增加5.200亿m3。2 河道蓄泄能力变化对上游水库防洪调度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17年汛期三峡水库城陵矶防洪补偿调度影响分析[J]. 董炳江,许全喜,袁晶,朱玲玲. 人民长江. 2019(02)
[2]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变化历程分析[J]. 宁磊.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8(06)
[3]水库群联合作用下长江中下游江湖关系响应机制[J]. 卢金友,姚仕明. 水利学报. 2018(01)
[4]三峡水库和下游河道泥沙模拟与调控技术研究[J]. 胡春宏. 水利水电技术. 2018(01)
[5]三峡水库建成后长江中下游防洪战略思考[J]. 陈进. 水科学进展. 2014(05)
[6]长江中下游河道演变规律及冲淤预测[J]. 姚仕明,卢金友. 人民长江. 2013(23)
[7]上游控制性水库群运用后长江防洪形势与对策[J]. 胡维忠,刘小东. 人民长江. 2013(23)
[8]三峡水库下游江湖演变与治理若干问题探讨[J]. 卢金友,朱勇辉.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4(02)
[9]长江防洪体系与总体布局规划研究[J]. 郭铁女,余启辉. 人民长江. 2013(10)
[10]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前后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冲淤规律研究[J]. 许全喜. 水力发电学报. 2013(02)
本文编号:33135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3313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