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青弋江淤泥质土筑堤变形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3 04:55
  为了研究采用淤泥质土筑堤对堤防沉降量的影响,依据青弋江淤泥质土堤防设计基础资料,构建了典型的淤泥质土堤防三维数值分析模型,进行了堤防填筑全过程中的变形规律数值模拟,并模拟结果与常规堤防的变形规律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淤泥质土堤防与常规堤防堤基的变形规律基本一致,相比常规堤防,利用淤泥质土填筑的内外平台存在较大的水平变形和竖向变形,是堤防稳定性的薄弱部位。因此,开展优化设计可适当减小内外平台的坡比并预留足够的内外平台沉降量。 

【文章来源】:人民长江. 2020,51(S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青弋江淤泥质土筑堤变形特性研究


青弋江分洪道工程平面布置示意

断面图,淤泥质土,堤防,断面


工程设计堤段,主堤身采用满足《堤防工程设计规范》要求的黏性土分层填筑,分层厚度为 30~40 cm,分层碾压、验收,填筑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堤身内外平台采用河道疏挖的淤泥质土填筑(见图3)。填筑方法为先采用合格的黏性土填筑主堤身至平台高程,然后采用自卸车沿主堤身内外侧坡面倾倒,并采用挖掘机配合一次堆载至平台高程,采用挖掘机倒运2~3次、分层将开挖料铺满内外平台。填筑完成3~6个月后,按设计断面进行了二次平整、碾压。图3 淤泥质土堤防内外平台施工

堤防,淤泥质土,平台


淤泥质土堤防内外平台施工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台州淤泥质土固化特性研究[J]. 徐日庆,文嘉毅,王旭,董梅,朱兵见.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11)
[2]基于FLAC3D的人工堆山稳定性分析[J]. 崔亮.  水利水电技术. 2019(S1)
[3]基于碳化-固化技术的武汉东湖淤泥耐久性演变微观机制[J]. 王东星,肖杰,李丽华,肖衡林.  岩土力学. 2019(08)
[4]考虑空间变异性的加高培厚堤防沉降预测与敏感性分析[J]. 兰滔,王建,周建福,郎东明,侯英伟.  水电能源科学. 2018(11)
[5]基于FLAC3D的近海淤泥质地层基坑工程变形研究[J]. 陈榕,黄毅,霍旭恒,武科.  水利水电技术. 2019(03)
[6]养护温度对水泥固化淤泥强度影响试验研究[J]. 章荣军,郑俊杰,程钰诗,董瑞.  岩土力学. 2016(12)
[7]淤泥质土堤防沉降预测方法的对比分析[J]. 赵新铭,刘浩,杨涛,宋业恒,温建明,罗涛.  人民长江. 2016(17)
[8]回填方式对天然土质边坡稳定性影响分析[J]. 赵晓黎,马玉福,宋猛猛,刘立鹏.  人民长江. 2016(16)
[9]填筑速率对软基上堤防沉降影响的现场试验与数值模拟[J]. 孔纲强,张弛.  岩土力学. 2014(S2)
[10]FLAC3D数值模拟在路基施工中的应用[J]. 张建华,夏岸雄,王涛.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11)



本文编号:33189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33189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8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