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修建后长江中游城陵矶至九江河道冲淤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7 19:56
长江中游城陵矶至九江河段为典型分汊河道,分析该河段在三峡工程蓄水后的冲淤变化,对预测该河段河床演变发展有重要意义。根据2003~2016年城陵矶—九江河段实测水文地形等原型观测资料及冲淤量计算成果,对河道冲淤量、冲淤强度、河床冲淤分布和冲刷形态变化等方面从沿时和沿程上进行全面分析,发现河段整体呈持续冲刷态势,近年来冲刷强度显著增强,冲刷主要部位在枯水河槽,冲刷形式以深泓纵向下切为主,沿程以西塞山为界,上段整体表现为"槽冲滩淤",下段表现为"滩槽均冲"。
【文章来源】:水电能源科学. 2020,38(0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城陵矶至九江河段河势图
三峡工程蓄水以来,由于输沙量与含沙量大幅减小,城陵矶至九江河段受到明显冲刷。2003~2016年全河段平滩河槽累计冲刷量达7.94×108 m3,其中城陵矶—阳逻河段占总冲刷量的59.6%,阳逻—西塞山河段占总冲刷量的22.2%,西塞山—田家镇河段占总冲刷量的11%,田家镇—锁江楼河段占总冲刷量的7.2%,冲刷主要发生在城陵矶—阳逻河段。2003~2016年全河段平滩河槽冲刷强度为12.17×104 m3/(km·a),从累计冲刷量逐年变化图(图2)可知,城九河段总体呈持续冲刷之势,尤其2012~2016年由于来水量增加而输沙量减小导致冲刷强度与冲刷速度均有明显增大趋势。三峡水库不同蓄水运行期城陵矶至九江河段的平滩水位下沿程冲淤变化见表2。
(2)河床深泓纵向变化。从深泓纵剖面图(图4)可看出,2003~2016年城陵矶—阳逻河段深泓普遍冲刷,平均冲深2.57 m,特别是南门洲至赤壁段和牌洲湾附近冲刷幅度较大;阳逻—西塞山河段平均冲深2.89m,主要以泥矶和西塞山两处深槽冲刷下切幅度最大,西塞山深槽处(cz86-1断面)最大下切深度为21.7m。西塞山—田家镇、田家镇—锁江楼河段平均深泓冲刷深度分别为2.00、2.11 m,其中田家镇半壁山节点处束窄段cz100-1断面最大冲深下切达34.00 m。综上所述,河床总体以纵向深泓冲刷下切为主,而横向冲刷变形较小,断面形态整体朝窄深方向发展。图4 三峡工程蓄水后城陵矶至九江河段深泓纵剖面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河道冲淤量计算方法研究进展[J]. 舒彩文,谈广鸣. 泥沙研究. 2009(04)
本文编号:3328437
【文章来源】:水电能源科学. 2020,38(0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城陵矶至九江河段河势图
三峡工程蓄水以来,由于输沙量与含沙量大幅减小,城陵矶至九江河段受到明显冲刷。2003~2016年全河段平滩河槽累计冲刷量达7.94×108 m3,其中城陵矶—阳逻河段占总冲刷量的59.6%,阳逻—西塞山河段占总冲刷量的22.2%,西塞山—田家镇河段占总冲刷量的11%,田家镇—锁江楼河段占总冲刷量的7.2%,冲刷主要发生在城陵矶—阳逻河段。2003~2016年全河段平滩河槽冲刷强度为12.17×104 m3/(km·a),从累计冲刷量逐年变化图(图2)可知,城九河段总体呈持续冲刷之势,尤其2012~2016年由于来水量增加而输沙量减小导致冲刷强度与冲刷速度均有明显增大趋势。三峡水库不同蓄水运行期城陵矶至九江河段的平滩水位下沿程冲淤变化见表2。
(2)河床深泓纵向变化。从深泓纵剖面图(图4)可看出,2003~2016年城陵矶—阳逻河段深泓普遍冲刷,平均冲深2.57 m,特别是南门洲至赤壁段和牌洲湾附近冲刷幅度较大;阳逻—西塞山河段平均冲深2.89m,主要以泥矶和西塞山两处深槽冲刷下切幅度最大,西塞山深槽处(cz86-1断面)最大下切深度为21.7m。西塞山—田家镇、田家镇—锁江楼河段平均深泓冲刷深度分别为2.00、2.11 m,其中田家镇半壁山节点处束窄段cz100-1断面最大冲深下切达34.00 m。综上所述,河床总体以纵向深泓冲刷下切为主,而横向冲刷变形较小,断面形态整体朝窄深方向发展。图4 三峡工程蓄水后城陵矶至九江河段深泓纵剖面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河道冲淤量计算方法研究进展[J]. 舒彩文,谈广鸣. 泥沙研究. 2009(04)
本文编号:33284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3328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