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南京市拟建过江隧道河段河床极限冲刷深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7 21:16
  河道稳定性和可能的极限冲刷深度是影响工程建设的主要限制因素。以长江南京河段拟建过江隧道为研究对象,结合近年来的水沙运动特征变化和河道演变,通过河工模型试验预测了不同水文条件下的河床极限冲刷深度,并与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1)数学模型与河工模型所得结果基本一致。(2)在不利水文条件下,河床普遍受冲刷。左侧主深槽流速较大,潜洲左缘发生崩退情况;右槽河床冲刷幅度较大,潜洲的不稳定加剧了对右槽河床的冲刷。研究结果可为在该河段进行过江隧道选址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文章来源】:人民长江. 2020,51(09)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南京市拟建过江隧道河段河床极限冲刷深度研究


长江南京河段示意

纵剖面图,深泓,河段,纵剖面


工程河段多年来汇流区两支分泓存在一定幅度变化,汇流点也存在一定幅度上提下挫。由于局部大河势调整,深泓平面变化较大,左支深泓多年来最大摆幅为430 m,右支深泓多年来最大摆幅略小,为120 m。经1998年抛石加固后,左支和右支深泓摆幅均限制在50 m内,汇流点上下移动幅度也收窄至150 m内,趋于稳定。汇流点在大水沙年偏向江心,小水沙年明显右移,贴近右岸。研究河段深泓高程纵向变化见图2,从图可见,最深点沿程逐步加深,随年份逐步淤高。1965年时,潜洲规模较小,最深点达到-44 m,往下游高程逐步抬高;1976年,潜洲尾部大幅淤长,基本形成目前规模,上游河道由潜洲尾部隔成左右两槽,最深点抬高至-30 m,下游侧河道束窄,河道主槽逐步加深。从近几十年几次大水作用后效果来看:除1986年大水过后河床断面最深点呈现较大淤积外,其余几次大水后最深点都呈不同程度的刷深。2.4 岸线和深槽变化

模型图,模型,泥沙,糙率


式中:Δ为当量糙率;h为水深;ρs和ρ分别为泥沙和水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d为泥沙粒径;m为指数;ε0和δ为待测值。表2 模型比尺公式及取值Tab.2 Scale of model 项目 取值 项目 取值 水平λL 500 流量λQ=λLλ Η 3/2 5×105 垂直λH 100 起动流速λV0 8.9~10.9 流速 λ V =λ Η 1 2 10 泥沙沉速λω 2 糙率 λ n =λ Η 2 3 /λ L 1 2 0.9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三峡水库对长江中下游河流水文情势影响评估[J]. 郭文献,李越,卓志宇,张陵.  水力发电. 2019(05)
[2]长江大通站径流量的丰平枯水年划分探讨[J]. 徐宇程,朱首贤,张文静,周林.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8(06)
[3]长江口近期来水来沙量及输沙粒径的变化[J]. 付桂.  水运工程. 2018(02)
[4]长江大通站水沙年际变化分析[J]. 余雯,穆方方,曹恒亮.  上海水务. 2015(01)
[5]长江下游过江隧道河段最大冲刷深度预测研究[J]. 张为,李义天,袁晶.  水力发电学报. 2011(04)
[6]长江大通站径流量变化特征分析[J]. 方娟娟,李义天,孙昭华,邓金运.  水电能源科学. 2011(05)
[7]武汉汉江过江隧道河床演变及最大冲深预测[J]. 岳红艳,谷利华,张杰.  人民长江. 2010(06)
[8]南京市纬三路过江通道桥梁方案研究[J]. 陈德柱,胡骏.  铁道标准设计. 2009(06)
[9]钱塘江河口过江隧道河段极端洪水冲刷深度的预测[J]. 史英标,鲁海燕,杨元平,曹颖.  水科学进展. 2008(05)
[10]珠江洲头咀河段过江隧道工程极限冲刷模拟研究[J]. 何用,徐峰俊.  人民珠江. 2007(05)



本文编号:33485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33485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d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