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倾倒变形边坡库水作用机理及稳定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1-08-31 15:07
  倾倒变形边坡在我国西南地区普遍存在,虽然坡体在自然状态下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倾倒变形,且坡表岩体呈碎裂-散体结构,但是边坡依然能保持自身稳定,而库区蓄水后边坡产生变形响应,对于倾倒变形岸坡的稳定性研究具有至关重要指导意义。鉴于此,本文以课题中倾倒变形边坡为依托工程,在野外调查工作和实测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利用地质力学和数值分析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边坡应力场特征,然后结合实际调查的边坡岩体结构特征及倾倒变形特征,分析倾倒变形边坡保持稳定的原因,并利用物理模拟试验及数值分析方法研究倾倒边坡在库水作用下产生大变形或破坏的机理及其稳定性。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总结归纳出了倾倒变形边坡的一般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分区原则:倾倒变形边坡主要发育于西南地区深切峡谷地带,临空条件好,坡体岩性主要为千枚岩、板岩等软岩或软硬相间互层。倾倒变形岩体多具有弯曲、折断、坠覆、拉张等变形现象。一般可将其分为极强倾倒变形区、强倾倒变形区和弱倾倒变形区。(2)倾倒变形岩体具有“倾斜错缝式砌体结构”的特征,该结构使得倾倒变形边坡浅表部倾倒坠覆区岩体具有“错缝式砌体碎裂结构力学-变形效应”和斜坡演化过程导致的“坡角高应力约束效应”... 

【文章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12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倾倒变形边坡库水作用机理及稳定性分析


我国西南地区倾倒变形体分布图(据黄润秋,2017)

变形发育特征,变形体


及地面隆起,与此同时变形体上的拉裂缝开始向前缘逐步扩展与圈闭,致使国道G317 断道并临时改线。图1-2 二古溪变形体变形发育特征(据刘明,2016)黄河上游某水电站岸坡距大坝上游右岸 500~1700m。该段河流流向为N50°E 左右,至坝址处转为近 EW 向,经下游泄水消能地段后又折转 NE、SE 向。

顶部平台,岸坡


坡顶后缘平台拉裂缝不断延伸,平台下错 30 余米(图 1-3),坡表有明显变形现象。图1-3 岸坡顶部平台下错变形1.1.2 研究意义水库蓄水后影响倾倒变形体的变形和稳定性的实例还有很多,从以上水电工程库岸倾倒边坡变形破坏实例可知,虽然坡体在自然状态下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倾倒变形,且坡表岩体呈碎裂-散体结构,但是边坡依然能保持自身稳定,这其中必定存在一些使其保持稳定的条件和力学机制。而库区蓄水后边坡产生变形响应,水位上升的过程中,坡体内的哪些条件或力学条件发生了改变使其稳定性降低,因此需分析倾倒变形边坡的自稳机理及库水作用下倾倒边坡变形机理。岸坡在库水位抬升过程中,其变形位移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弄清岸坡在库水位变化过程中的变形机理和破坏模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Deep-seated large-scale toppling failure in metamorphic rocks:a case study of the Erguxi slope in southwest China[J]. LIU Ming,LIU Fang-zhou,HUANG Run-qiu,PEI Xiang-ju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2016(12)
[2]反倾层状岩质边坡悬臂梁极限平衡模型研究[J]. 蔡静森,晏鄂川,王章琼,杨建国,唐睿旋.  岩土力学. 2014(S1)
[3]复杂反倾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J]. 王林峰,陈洪凯,唐红梅.  岩土力学. 2014(S1)
[4]多层软弱夹层边坡岩体破坏机制与稳定性研究[J]. 张社荣,谭尧升,王超,王宽.  岩土力学. 2014(06)
[5]反倾岩质边坡悬臂梁极限平衡模型的改进[J]. 卢海峰,刘泉声,陈从新.  岩土力学. 2012(02)
[6]反倾板裂岩体边坡振动物理模拟试验研究[J]. 刘云鹏,黄润秋,邓辉.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
[7]某具有软弱夹层的反倾岩坡变形特征探索[J]. 黄秋香,汪家林.  土木工程学报. 2011(05)
[8]地震作用下岩质边坡块体倾倒破坏分析[J]. 刘才华,陈从新.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0(S1)
[9]茨哈峡水电站消能池高边坡变形特征及稳定性研究[J]. 宋彦辉,黄民奇,聂德新,陈新建.  地质与勘探. 2009(02)
[10]水位涨落对库岸滑坡孔隙水压力影响的非饱和渗流分析[J]. 柳群义,朱自强,何现启,鲁光银,唐军峰.  岩土力学. 2008(S1)

硕士论文
[1]澜沧江苗尾水电站右岸坝肩边坡长期稳定性评价[D]. 罗雲丰.成都理工大学 2015
[2]二古溪倾倒变形体成因机制分析及稳定性评价[D]. 林华章.成都理工大学 2015
[3]库水抬升作用下岸坡倾倒变形机理与演化发展过程研究[D]. 蔡俊超.成都理工大学 2014
[4]层状岩石倾角效应的试验研究[D]. 郑蕾.重庆大学 2013
[5]黄河拉西瓦水电站果卜岸坡稳定性预测及失稳预报研究[D]. 张海平.成都理工大学 2011
[6]茨哈峡水电站近坝库岸稳定性研究[D]. 张泽林.兰州大学 2010
[7]澜沧江黄登水电站右坝肩2#变形体成因控制条件及稳定性研究[D]. 谢莉.成都理工大学 2010
[8]澜沧江苗尾水电站坝址区岩体倾倒变形特征及坝肩岩体稳定性分析[D]. 余鹏程.成都理工大学 2007
[9]水—岩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对库岸边坡稳定性影响的研究[D]. 王永新.重庆大学 2006
[10]锦屏一级水电站拱肩槽边坡稳定性研究[D]. 夏红萤.成都理工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3751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33751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3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