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靠泊防撞液压缓冲系统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6 22:08
给出船舶靠泊防撞装置及液压缓冲系统,详细阐述其工作原理,对系统元件进行选型,建立船舶撞击防撞装置的系统数学模型,基于Simulink进行系统仿真研究,得到船舶位移速度变化曲线和缓冲油缸工作腔压力流量变化曲线,最后研究溢流阀预压缩量和船舶等效质量对系统缓冲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溢流阀弹簧预压缩量和船舶等效质量对系统动态性能均有较大影响,弹簧预压缩量增大,船舶位移和缓冲时间均减小,缓冲油缸工作腔压力增大,弹簧预压缩量对工作腔流量没有影响;船舶等效质量增大,船舶位移和缓冲时间均增大,船舶等效质量对缓冲油缸工作腔最大压力和最大流量也没有影响。
【文章来源】:机床与液压. 2020,48(0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防撞缓冲结构
图1 防撞缓冲结构工作原理为:(1)船舶靠泊前,三位四通换向阀1DT得电处于左位,泵输出的液压缸进入缓冲油缸大腔,待缓冲油缸完全伸出后,三位四通换向阀1DT失电处于中位,此时缓冲系统处于待命状态;(2)船舶靠泊碰撞到防滑装置时,船舶动能间接作用于缓冲油缸活塞杆,推动活塞杆压缩无杆腔压力,当无杆腔压力达到溢流阀设定的开启压力值后,无杆腔油液经溢流阀溢流,无杆腔压力作用于活塞进而产生阻尼力,使得船舶缓冲减速直至稳定停泊。待船舶离港后,控制换向阀调节缓冲油缸复位。
在船舶靠泊码头的过程中,这里仅考虑船舶速度的法向速度v0,不考虑其水平速度。图3所示为船舶靠泊时的一种工况简化图(切斜靠泊角度为10°[13])。船舶主要参数:5×104 t游轮,船长为220 m,船宽为30 m,型深为20 m,吃水为10 m。根据《港口工程荷载规范》,靠泊法向速度暂取0.1 m/s。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无人机液压弹射滑行小车缓冲系统仿真研究[J]. 唐友亮. 液压与气动. 2018(02)
[2]船舶靠泊防撞装置结构设计[J]. 田玉芹. 造船技术. 2017(03)
[3]液压驱动型负重外骨骼机器人液压系统设计[J]. 周加永,张昂,莫新民,赵浩,纪平鑫. 机床与液压. 2016(21)
[4]立井提升机过卷液压缓冲系统研究[J]. 尹文军. 液压与气动. 2016(02)
[5]斜向船舶撞击力作用下小型高桩码头桩基受力研究[J]. 陈珏,彭炳力,舒丹.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5(04)
[6]海洋工程辅助船液压防撞系统数值仿真研究[J]. 李家兴,王伟,谢永和. 液压与气动. 2013(02)
[7]卸载平台的避碰响应过程[J]. 刘晓玥,张世联,钱峰,徐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07(02)
[8]结构简化弹塑性撞击分析模型及新型防撞吸能器初步试验研究[J]. 朱斌. 土木工程学报. 2007(02)
[9]湛江海湾大桥柔性吸能防撞装置研究[J]. 曹映泓,左智飞,罗林阁. 中外公路. 2006(05)
[10]浅谈船舶靠泊操纵三要素[J]. 吴茂郁. 航海技术. 1994(04)
硕士论文
[1]船舶靠泊液压防撞系统研究[D]. 张春燕.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4
本文编号:3388263
【文章来源】:机床与液压. 2020,48(0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防撞缓冲结构
图1 防撞缓冲结构工作原理为:(1)船舶靠泊前,三位四通换向阀1DT得电处于左位,泵输出的液压缸进入缓冲油缸大腔,待缓冲油缸完全伸出后,三位四通换向阀1DT失电处于中位,此时缓冲系统处于待命状态;(2)船舶靠泊碰撞到防滑装置时,船舶动能间接作用于缓冲油缸活塞杆,推动活塞杆压缩无杆腔压力,当无杆腔压力达到溢流阀设定的开启压力值后,无杆腔油液经溢流阀溢流,无杆腔压力作用于活塞进而产生阻尼力,使得船舶缓冲减速直至稳定停泊。待船舶离港后,控制换向阀调节缓冲油缸复位。
在船舶靠泊码头的过程中,这里仅考虑船舶速度的法向速度v0,不考虑其水平速度。图3所示为船舶靠泊时的一种工况简化图(切斜靠泊角度为10°[13])。船舶主要参数:5×104 t游轮,船长为220 m,船宽为30 m,型深为20 m,吃水为10 m。根据《港口工程荷载规范》,靠泊法向速度暂取0.1 m/s。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无人机液压弹射滑行小车缓冲系统仿真研究[J]. 唐友亮. 液压与气动. 2018(02)
[2]船舶靠泊防撞装置结构设计[J]. 田玉芹. 造船技术. 2017(03)
[3]液压驱动型负重外骨骼机器人液压系统设计[J]. 周加永,张昂,莫新民,赵浩,纪平鑫. 机床与液压. 2016(21)
[4]立井提升机过卷液压缓冲系统研究[J]. 尹文军. 液压与气动. 2016(02)
[5]斜向船舶撞击力作用下小型高桩码头桩基受力研究[J]. 陈珏,彭炳力,舒丹.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5(04)
[6]海洋工程辅助船液压防撞系统数值仿真研究[J]. 李家兴,王伟,谢永和. 液压与气动. 2013(02)
[7]卸载平台的避碰响应过程[J]. 刘晓玥,张世联,钱峰,徐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07(02)
[8]结构简化弹塑性撞击分析模型及新型防撞吸能器初步试验研究[J]. 朱斌. 土木工程学报. 2007(02)
[9]湛江海湾大桥柔性吸能防撞装置研究[J]. 曹映泓,左智飞,罗林阁. 中外公路. 2006(05)
[10]浅谈船舶靠泊操纵三要素[J]. 吴茂郁. 航海技术. 1994(04)
硕士论文
[1]船舶靠泊液压防撞系统研究[D]. 张春燕.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4
本文编号:33882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3388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