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水位变化对上游碎石土岸坡内部水文响应影响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8 11:24
水利工程中的边坡稳定关乎工程的顺利建设和安全运行,是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文章以某水库库区的碎石土边坡为例,通过模型试验的方法对碎石土塌岸边坡库水位变化工况下的岸坡内部含水率和孔隙水压力两个主要水文参数的响应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论对岸坡稳定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
【文章来源】:水利技术监督. 2020,(05)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试验水位变化曲线
根据本次研究的目的和需要,在试验池的一侧堆积起岸坡模型,为了便于收集塌岸之后的流失物,在岸坡的坡脚和水池的底部铺上一层土工布,在试验水池中布设造浪系统,以模拟水库运行过程中的天然工况[8]。将各种传感器预先埋设在坡体内部,通过连接线与数据的采集和监测设备相连,其布设位置如图2所示。3 试验结果与分析
从水平方向来看,测点位置越高,含水率变化速度的峰值越大,也就是M1和M2测点最大,M3和M4测点次之,M5和M6测点最小。究其原因,主要是测点位置越高,入渗的距离就会明显缩短,变化速度也就越大。例如,距离岸坡表面最近的M2测点的含水率的变化速度最大,而位于岸坡深部的M5和M6测点的变化波动明显偏小。基于相同的原因,在竖直方向上看,位于边坡内部的3个测点,其含水率变化速度和峰值较外部的3个测点明显偏小。3.2 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水库滑坡涌浪爬坡特征试验研究[J]. 马倩,薛宏程,任昱,蒋雷. 人民长江. 2020(02)
[2]某水电站河谷下切卸荷机理物理模拟试验研究[J]. 何书涛,邓辉,伍小军,肖宇月,苏航. 人民珠江. 2020(04)
[3]沉井施工与邻近岸坡相互影响数值模拟分析[J]. 周亮,陈华雷,周谷城.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0(04)
[4]水利水电工程岩质边坡稳定性的评价方法探析[J]. 程雪. 水利技术监督. 2020(02)
[5]水位变幅区劣化及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性分析[J]. 李锋. 东北水利水电. 2019(12)
[6]水位变化对库岸边坡稳定性影响机制研究[J]. 李新然. 海河水利. 2019(04)
[7]库区斜坡水位变动响应研究[J]. 张海生,高海静.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9(07)
[8]干湿循环岩体强度劣化效应及边坡稳定性分析[J]. 周路宝,邵杰,孙承坪,李志忠. 水利技术监督. 2019(03)
[9]库水位波动下三峡库区典型堆积层滑坡位移特征及预测[J]. 陈玉华,邱冬冬,程志伟,詹淦基,陈俊熙.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8(06)
[10]库区黏性土岸坡断裂坍塌破坏机制分析[J]. 熊建宁. 人民珠江. 2018(07)
本文编号:3390702
【文章来源】:水利技术监督. 2020,(05)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试验水位变化曲线
根据本次研究的目的和需要,在试验池的一侧堆积起岸坡模型,为了便于收集塌岸之后的流失物,在岸坡的坡脚和水池的底部铺上一层土工布,在试验水池中布设造浪系统,以模拟水库运行过程中的天然工况[8]。将各种传感器预先埋设在坡体内部,通过连接线与数据的采集和监测设备相连,其布设位置如图2所示。3 试验结果与分析
从水平方向来看,测点位置越高,含水率变化速度的峰值越大,也就是M1和M2测点最大,M3和M4测点次之,M5和M6测点最小。究其原因,主要是测点位置越高,入渗的距离就会明显缩短,变化速度也就越大。例如,距离岸坡表面最近的M2测点的含水率的变化速度最大,而位于岸坡深部的M5和M6测点的变化波动明显偏小。基于相同的原因,在竖直方向上看,位于边坡内部的3个测点,其含水率变化速度和峰值较外部的3个测点明显偏小。3.2 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水库滑坡涌浪爬坡特征试验研究[J]. 马倩,薛宏程,任昱,蒋雷. 人民长江. 2020(02)
[2]某水电站河谷下切卸荷机理物理模拟试验研究[J]. 何书涛,邓辉,伍小军,肖宇月,苏航. 人民珠江. 2020(04)
[3]沉井施工与邻近岸坡相互影响数值模拟分析[J]. 周亮,陈华雷,周谷城.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0(04)
[4]水利水电工程岩质边坡稳定性的评价方法探析[J]. 程雪. 水利技术监督. 2020(02)
[5]水位变幅区劣化及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性分析[J]. 李锋. 东北水利水电. 2019(12)
[6]水位变化对库岸边坡稳定性影响机制研究[J]. 李新然. 海河水利. 2019(04)
[7]库区斜坡水位变动响应研究[J]. 张海生,高海静.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9(07)
[8]干湿循环岩体强度劣化效应及边坡稳定性分析[J]. 周路宝,邵杰,孙承坪,李志忠. 水利技术监督. 2019(03)
[9]库水位波动下三峡库区典型堆积层滑坡位移特征及预测[J]. 陈玉华,邱冬冬,程志伟,詹淦基,陈俊熙.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8(06)
[10]库区黏性土岸坡断裂坍塌破坏机制分析[J]. 熊建宁. 人民珠江. 2018(07)
本文编号:33907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3390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