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WI水电站取水防沙及沉沙池沉沙冲沙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11 19:26
针对LAWI水电站工程库容小、来沙量大、库前河道宽阔泥沙极易淤积的特点,采用模型试验对电站进水口的取水防沙方式进行研究,对比分析电站进水口正向取水和侧向取水的优缺点,提出采用侧向取水的运行方式,保证了电站进水口的取水、防沙要求。研究沉沙池的沉沙规律及冲沙方式,对沉沙池冲沙管道的体型进行了优化分析,确保了沉沙池内沉沙的顺利排出,保证了工程的安全运行。
【文章来源】: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20,(07)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工程布置图
引水流量20 m3/s时,水流在拦沙坎直段上流速为0.70~1.75 m/s,水流在拦沙坎与进水口前的范围内形成三个回流区,即拦沙坎加高区域与左岸边墙形成的水域范围、拦沙坎直线段与左岸边墙形成的水域范围和进水口胸墙和两侧边墩形成的水域范围。水流稳定后,进水口胸墙位置水流表流速为0.54 m/s,底流速为0.67 m/s。进水口前水深高、水流速度低,加沙后悬沙会漂浮在水流表面,水质混浊。由于水流在拦沙坎与进水口区域内形成回流以及进水口前水深高、水流速度低,挟沙水流在进水口及冲沙闸前易落淤。引水流量20 m3/s 10 d后冲沙闸前约6.40 m,泥沙落淤厚度最大约为0.60 m;距进水口边墩约5.60 m,泥沙落淤厚度最大约为1.20 m;距进水口胸墙约3.60 m,泥沙落淤厚度约为1.40 m。因此建议观察进水口前落淤情况,必要时进行人工清淤。引水流量20 m3/s 引水10 d后进水口前泥沙落淤形态见图3(以此为例展示进水口前落淤形态)。图3 流量20 m3/s引水10 d后进水口前泥沙落淤形态
图2 优化前后拦沙坎体型对比试验模拟上游来流流量50 m3/s,河水含沙量0.3 kg/m3 2 d后发现,冲沙闸前约6.4 m位置落淤厚度约为1 m。模拟上游来流为常遇洪水流量130 m3/s,河水含沙量0.5 kg/m3 2 d后发现,随着流量的加大以及河水含沙量的增加,泥沙在冲沙闸前落淤增多,其落淤速度较上游来流流量为20 m3/s和50 m3/s时增大,冲沙闸前约6.40 m位置泥沙落淤厚度约为1.80 m。因此,当上游来流流量大于常遇洪水流量130 m3/s时,不建议进水口引水。模拟10年一遇洪水流量259 m3/s,河水含沙量1 kg/m3,6 h后发现,进水口前约8 m位置,泥沙落淤厚度最大约为1.4 m,冲砂闸前约6.4 m位置泥沙落淤厚最大约2 m。原来河道中因为正常引水而自然形成的沟槽,来洪水后被淤平,冲沙闸左侧导墙的影响,使水流产生绕流,从而使导墙左侧泥沙冲刷严重,易对导墙墙角产生淘刷,因而应加强冲沙闸左侧导墙的防护。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尼泊尔上马蒂水电站取水防沙试验[J]. 刘彬,杨磊,徐宏亮,张志强,戴晨,詹义正.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4(02)
[2]甘肃文县横丹水电站引水防沙试验研究[J]. 高改玉,张根广,郭红浩. 人民长江. 2013(04)
[3]沉沙池几种计算方法应用探讨[J]. 洪振国.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3(01)
[4]沉沙池泥沙沉降率的计算与试验研究[J]. 华根福,刘焕芳,汤骅,宗全利,高先刚. 人民黄河. 2010(10)
[5]沉沙池中水流流态的数值模拟[J]. 华根福,刘焕芳,汤骅,宗全利,高先刚.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本文编号:3393579
【文章来源】: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20,(07)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工程布置图
引水流量20 m3/s时,水流在拦沙坎直段上流速为0.70~1.75 m/s,水流在拦沙坎与进水口前的范围内形成三个回流区,即拦沙坎加高区域与左岸边墙形成的水域范围、拦沙坎直线段与左岸边墙形成的水域范围和进水口胸墙和两侧边墩形成的水域范围。水流稳定后,进水口胸墙位置水流表流速为0.54 m/s,底流速为0.67 m/s。进水口前水深高、水流速度低,加沙后悬沙会漂浮在水流表面,水质混浊。由于水流在拦沙坎与进水口区域内形成回流以及进水口前水深高、水流速度低,挟沙水流在进水口及冲沙闸前易落淤。引水流量20 m3/s 10 d后冲沙闸前约6.40 m,泥沙落淤厚度最大约为0.60 m;距进水口边墩约5.60 m,泥沙落淤厚度最大约为1.20 m;距进水口胸墙约3.60 m,泥沙落淤厚度约为1.40 m。因此建议观察进水口前落淤情况,必要时进行人工清淤。引水流量20 m3/s 引水10 d后进水口前泥沙落淤形态见图3(以此为例展示进水口前落淤形态)。图3 流量20 m3/s引水10 d后进水口前泥沙落淤形态
图2 优化前后拦沙坎体型对比试验模拟上游来流流量50 m3/s,河水含沙量0.3 kg/m3 2 d后发现,冲沙闸前约6.4 m位置落淤厚度约为1 m。模拟上游来流为常遇洪水流量130 m3/s,河水含沙量0.5 kg/m3 2 d后发现,随着流量的加大以及河水含沙量的增加,泥沙在冲沙闸前落淤增多,其落淤速度较上游来流流量为20 m3/s和50 m3/s时增大,冲沙闸前约6.40 m位置泥沙落淤厚度约为1.80 m。因此,当上游来流流量大于常遇洪水流量130 m3/s时,不建议进水口引水。模拟10年一遇洪水流量259 m3/s,河水含沙量1 kg/m3,6 h后发现,进水口前约8 m位置,泥沙落淤厚度最大约为1.4 m,冲砂闸前约6.4 m位置泥沙落淤厚最大约2 m。原来河道中因为正常引水而自然形成的沟槽,来洪水后被淤平,冲沙闸左侧导墙的影响,使水流产生绕流,从而使导墙左侧泥沙冲刷严重,易对导墙墙角产生淘刷,因而应加强冲沙闸左侧导墙的防护。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尼泊尔上马蒂水电站取水防沙试验[J]. 刘彬,杨磊,徐宏亮,张志强,戴晨,詹义正.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4(02)
[2]甘肃文县横丹水电站引水防沙试验研究[J]. 高改玉,张根广,郭红浩. 人民长江. 2013(04)
[3]沉沙池几种计算方法应用探讨[J]. 洪振国.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3(01)
[4]沉沙池泥沙沉降率的计算与试验研究[J]. 华根福,刘焕芳,汤骅,宗全利,高先刚. 人民黄河. 2010(10)
[5]沉沙池中水流流态的数值模拟[J]. 华根福,刘焕芳,汤骅,宗全利,高先刚.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本文编号:33935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3393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