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水温和高流量脉冲过程铜鱼产卵生态流量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0 15:40
生态流量研究,是水库生态调度、河流生态保护及自然水文情势恢复实践的重要依据。水电开发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分为生境和生物两大类,研究筑坝引起的河流水文情势、水环境、泥沙等生境因子的变化对河流中鱼类等生物的产卵繁殖、栖息地环境等的影响,科学地进行水库生态调度是当前生态流量研究的热点。随着向家坝和溪洛渡蓄水运行,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以下简称保护区)鱼类早期资源量自2007年开展长期监测以来,总体趋势呈现下降趋势。本文选择在保护区渔获物中比重较大、监测数据较多的铜鱼作为代表性鱼类,综合水温过程和高流量脉冲过程对铜鱼产卵繁殖的生态流量需求进行了系统探究,不仅对保护区鱼类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筑坝河流的生态调度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论文以保护区河段江津断面2009-2016年铜鱼产卵数据、朱沱站的流量数据和水温数据为基础。统计分析铜鱼产卵特征,对比分析蓄水运行前后水温特征和高流量脉冲特征的变化情况,对水温过程提出了有效积温指标,对高流量脉冲过程提出了高流量脉冲出现次数、历时、起涨流量、起始涨幅、峰值流量、峰值流量对应历时和平均涨幅7个特征指标,统计各指标的特征,并结合铜鱼性...
【文章来源】:长江科学院湖北省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2002-2012年朱沱站各月份平均水温变化如图3.1所示:保护区内年内月平均水温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1、2、12月水温最低,平均低于15℃;3、4月开始快速升高,5月可达到20℃以上;全年最高水温出现在7、8月,达到23.8℃。10月份之后水温开始回落。全年月平均水温在10.2-23.8℃之间,平均为18.1℃。铜鱼的产卵繁殖期为5月-7月,4月份水温迅速升高,铜鱼性腺快速发育成熟,水温达到产卵条件后铜鱼开始产卵,当8月份水温升高到一定程度后,铜鱼不再产卵。(2)铜鱼首次产卵日水温及最适水温
铜鱼产卵的水温适宜性分析依据Sturge规则[39],计算适宜曲线的间隔,在这里I=5,N=192,根据Sturge规则,计算出铜鱼产卵繁殖期水温分布频次的间隔为0.5℃,并将水温分成10个区间。产卵频次最高的为21.4℃-21.9℃水温,40次;其次为21.9℃-22.4℃,38次。设PT为铜鱼产卵对不同水温的偏好性,当PT值最大时为最适宜。将铜鱼产卵日水温频次归一化处理。可以得到图3.3铜鱼产卵日水温适宜曲线,得出铜鱼产卵日的最适宜水温为21.4-21.9℃。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金沙江上游梯级电站联合运行对下游河道生态影响分析[J]. 梁媛. 水电站设计. 2019(04)
[2]长江流域生态流量管理实践及建议[J]. 涂敏,易燃. 中国水利. 2019(17)
[3]水温对珠江中下游鳜属鱼类早期资源补充的影响[J]. 薛慧敏,李跃飞,武智,朱书礼,杨计平,李新辉. 淡水渔业. 2019(03)
[4]环境流量研究的前沿问题与挑战[J]. 陈昂.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19(02)
[5]黄海海水温度月变化与鲑鱼养殖的适应性[J]. 刘雪,王祥东,李广雪,刘世东,仲毅.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3)
[6]浅谈水温与鱼类的关系[J]. 邓吉河. 黑龙江水产. 2019(01)
[7]河流生态流量研究进展[J]. 王琲,肖昌虎,黄站峰. 江西水利科技. 2018(03)
[8]中华鲟产卵栖息地的三维水力因子适宜性分析[J]. 班璇,高欣,Panayiotis DIPLAS,肖飞,石小涛. 水科学进展. 2018(01)
[9]水温对鱼类的生态效应及水库温变对鱼类的影响[J]. 雷欢,陈锋,黄道明. 环境影响评价. 2017(04)
[10]长江上游铜鱼产卵流速特性分析[J]. 刘孟凯,潘保柱,黄明海,尹正杰. 水力发电. 2017(07)
博士论文
[1]筑坝河流鱼类产卵生态流量研究[D]. 李洋.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019
[2]长江上游鱼类保护区生态环境需水研究[D]. 沈忱.清华大学 2015
[3]中华鲟繁殖的关键环境因子及适宜性研究[D]. 骆辉煌.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013
[4]中华鲟葛洲坝栖息地水力特性研究[D]. 杨宇.河海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保护区铜鱼产卵期关键生态水文指标及其阈值初步研究[D]. 黄曼茹.长江科学院 2018
[2]水温过程对中华鲟自然繁殖的影响[D]. 曹俊.湖北工业大学 2016
[3]长江上游保护区铜鱼产卵繁殖期的生态流量研究[D]. 胡诗松.长江科学院 2016
[4]长江上游江津江段鱼类早期资源研究[D]. 唐锡良.西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428664
【文章来源】:长江科学院湖北省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2002-2012年朱沱站各月份平均水温变化如图3.1所示:保护区内年内月平均水温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1、2、12月水温最低,平均低于15℃;3、4月开始快速升高,5月可达到20℃以上;全年最高水温出现在7、8月,达到23.8℃。10月份之后水温开始回落。全年月平均水温在10.2-23.8℃之间,平均为18.1℃。铜鱼的产卵繁殖期为5月-7月,4月份水温迅速升高,铜鱼性腺快速发育成熟,水温达到产卵条件后铜鱼开始产卵,当8月份水温升高到一定程度后,铜鱼不再产卵。(2)铜鱼首次产卵日水温及最适水温
铜鱼产卵的水温适宜性分析依据Sturge规则[39],计算适宜曲线的间隔,在这里I=5,N=192,根据Sturge规则,计算出铜鱼产卵繁殖期水温分布频次的间隔为0.5℃,并将水温分成10个区间。产卵频次最高的为21.4℃-21.9℃水温,40次;其次为21.9℃-22.4℃,38次。设PT为铜鱼产卵对不同水温的偏好性,当PT值最大时为最适宜。将铜鱼产卵日水温频次归一化处理。可以得到图3.3铜鱼产卵日水温适宜曲线,得出铜鱼产卵日的最适宜水温为21.4-21.9℃。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金沙江上游梯级电站联合运行对下游河道生态影响分析[J]. 梁媛. 水电站设计. 2019(04)
[2]长江流域生态流量管理实践及建议[J]. 涂敏,易燃. 中国水利. 2019(17)
[3]水温对珠江中下游鳜属鱼类早期资源补充的影响[J]. 薛慧敏,李跃飞,武智,朱书礼,杨计平,李新辉. 淡水渔业. 2019(03)
[4]环境流量研究的前沿问题与挑战[J]. 陈昂.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19(02)
[5]黄海海水温度月变化与鲑鱼养殖的适应性[J]. 刘雪,王祥东,李广雪,刘世东,仲毅.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3)
[6]浅谈水温与鱼类的关系[J]. 邓吉河. 黑龙江水产. 2019(01)
[7]河流生态流量研究进展[J]. 王琲,肖昌虎,黄站峰. 江西水利科技. 2018(03)
[8]中华鲟产卵栖息地的三维水力因子适宜性分析[J]. 班璇,高欣,Panayiotis DIPLAS,肖飞,石小涛. 水科学进展. 2018(01)
[9]水温对鱼类的生态效应及水库温变对鱼类的影响[J]. 雷欢,陈锋,黄道明. 环境影响评价. 2017(04)
[10]长江上游铜鱼产卵流速特性分析[J]. 刘孟凯,潘保柱,黄明海,尹正杰. 水力发电. 2017(07)
博士论文
[1]筑坝河流鱼类产卵生态流量研究[D]. 李洋.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019
[2]长江上游鱼类保护区生态环境需水研究[D]. 沈忱.清华大学 2015
[3]中华鲟繁殖的关键环境因子及适宜性研究[D]. 骆辉煌.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013
[4]中华鲟葛洲坝栖息地水力特性研究[D]. 杨宇.河海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保护区铜鱼产卵期关键生态水文指标及其阈值初步研究[D]. 黄曼茹.长江科学院 2018
[2]水温过程对中华鲟自然繁殖的影响[D]. 曹俊.湖北工业大学 2016
[3]长江上游保护区铜鱼产卵繁殖期的生态流量研究[D]. 胡诗松.长江科学院 2016
[4]长江上游江津江段鱼类早期资源研究[D]. 唐锡良.西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4286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3428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