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长江口北槽水沙特性及悬沙浓度垂向分布规律
发布时间:2021-10-16 23:52
北槽是长江河口水沙入海的主要通道,同时是通海深水航道整治工程的主体区域。北槽河道径流和海洋水动力长期相互作用又互相影响,具有流速强、悬沙浓度高、泥沙运动剧烈、盐水入侵和层化作用显著的特点,动力条件十分复杂。近期流域来水来沙条件的变化,以及深水航道工程的建设,势必会导致北槽河道水动力、盐度以及悬沙浓度时空分布发生变化。因此,有必要在现场实测资料的分析基础上,对近期北槽河道的水沙时空变化特征以及悬沙浓度的垂向分布进行研究,进而为北槽内的冲淤演变及航道疏浚工作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从2013年10月28日至11月5日连续8天在长江口北槽上、下段河道进行同步定点观测,在本次观测获得的水文泥沙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水文统计分析、准调和分析和沉积动力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北槽上下河段的水动力特征、盐淡水混合、悬沙浓度时空分布以及水沙输运规律等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探讨了悬沙浓度垂向分布在潮周期内的变化特征和形成机制,以及其对不同动力过程的响应。北槽河道潮流性质属于非正规半日浅海往复潮流。观测期间,北槽上、下段河道测点水域均为落潮流占优,潮波传播性质为前进波。从北槽下段传播至上段,涨、落潮流速和历...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2大通站年径流量的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1953?2013)??
图1-3大通站年输沙量的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1953?2013)??
同步定点水文观测,连续观测8天至11月5日。其中,测点1#的位于31°?16.3'??N,121°?54.85'?E?水域,测点?2#位于?31°?9.9'?N,122°?13.(^?E?水域,具体??观测位置如图1-4所示。??观测期间,使用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600kHz)来观测水域的流速、??流向及水深数据。测量时将仪器置于船舷一侧,换能器入水深度保持在0.5m左??右,并设置采样间隔时间为30秒。采样结束后,利用配套软件导出ADCP中的??数据,处理后即获得各整点时刻的水深、流速、流向数据。??对于测点水域的浊度、盐度和温度资料,使用光学后向散射浊度计OBS-3A??进行观测,其中OBS无法直接获得悬沙浓度数据,需要室内实验将观测得到的??浊度数据换算成悬沙浓度。观测期间,将OBS-3A放置在水面下约2m处,设置??采样时间间隔为Is。在每个整点时刻进行测量的同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Flood-ebb asymmetry in current velocity and suspended sediment transport in the Changjiang Estuary[J]. LI Zhanhai,WANG Yaping,CHENG Peng,ZHANG Guoan,LI Jiufa.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2016(10)
[2]长江口南支南港的北槽枯季水体中混合、层化与潮汐应变[J]. 李霞,胡国栋,时钟,徐海东,施慧燕. 水运工程. 2013(09)
[3]长江河口北槽水沙过程对航道整治工程的响应[J]. 蒋陈娟,李九发,吴华林,付桂,李为华,刘高峰.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3(04)
[4]整治工程后长江口南北槽的分流分沙季节特征[J]. 杨婷,陶建峰,刘桂平,张长宽.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3)
[5]深水航道的河势控制和航道回淤问题[J]. 金镠,虞志英,何青. 中国港湾建设. 2012(01)
[6]近20年来长江口表层悬沙分布的遥感监测[J]. 毕世普,胡刚,何拥军,张勇.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1(05)
[7]长江口南汇嘴海域表层悬浮泥沙分布和运动遥感分析[J]. 左书华,李蓓,杨华. 水道港口. 2010(05)
[8]长江口北槽泥沙运动现场示踪分析研究[J]. 戚定满,吴华林,万远扬,刘高峰,顾峰峰. 海洋工程. 2010(01)
[9]强潮河口悬浮泥沙浓度垂向结构分析——以杭州湾乍浦水域大潮期为例[J]. 唐建华,梁斌,李若华.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9(02)
[10]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分布特征[J]. 陈沈良,严肃庄,李玉中.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02)
博士论文
[1]长江口门附近海域悬沙时空变化和输运研究[D]. 刘建华.华东师范大学 2014
[2]长江河口北槽水沙过程和地貌演变对深水航道工程的响应[D]. 蒋陈娟.华东师范大学 2012
[3]长江河口泥沙混合和交换过程研究[D]. 刘红.华东师范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长江口南北槽落潮分沙比变化原因研究[D]. 杨万伦.华东师范大学 2017
[2]近期长江口北槽悬沙时空变化及输运过程研究[D]. 王智罡.华东师范大学 2016
[3]长江河口近期北槽悬沙纵向输运特征研究[D]. 高敏.华东师范大学 2015
[4]长江口北槽中段河道悬沙时空变化和输运机制研究[D]. 赵方方.华东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440726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2大通站年径流量的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1953?2013)??
图1-3大通站年输沙量的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1953?2013)??
同步定点水文观测,连续观测8天至11月5日。其中,测点1#的位于31°?16.3'??N,121°?54.85'?E?水域,测点?2#位于?31°?9.9'?N,122°?13.(^?E?水域,具体??观测位置如图1-4所示。??观测期间,使用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600kHz)来观测水域的流速、??流向及水深数据。测量时将仪器置于船舷一侧,换能器入水深度保持在0.5m左??右,并设置采样间隔时间为30秒。采样结束后,利用配套软件导出ADCP中的??数据,处理后即获得各整点时刻的水深、流速、流向数据。??对于测点水域的浊度、盐度和温度资料,使用光学后向散射浊度计OBS-3A??进行观测,其中OBS无法直接获得悬沙浓度数据,需要室内实验将观测得到的??浊度数据换算成悬沙浓度。观测期间,将OBS-3A放置在水面下约2m处,设置??采样时间间隔为Is。在每个整点时刻进行测量的同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Flood-ebb asymmetry in current velocity and suspended sediment transport in the Changjiang Estuary[J]. LI Zhanhai,WANG Yaping,CHENG Peng,ZHANG Guoan,LI Jiufa.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2016(10)
[2]长江口南支南港的北槽枯季水体中混合、层化与潮汐应变[J]. 李霞,胡国栋,时钟,徐海东,施慧燕. 水运工程. 2013(09)
[3]长江河口北槽水沙过程对航道整治工程的响应[J]. 蒋陈娟,李九发,吴华林,付桂,李为华,刘高峰.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3(04)
[4]整治工程后长江口南北槽的分流分沙季节特征[J]. 杨婷,陶建峰,刘桂平,张长宽.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3)
[5]深水航道的河势控制和航道回淤问题[J]. 金镠,虞志英,何青. 中国港湾建设. 2012(01)
[6]近20年来长江口表层悬沙分布的遥感监测[J]. 毕世普,胡刚,何拥军,张勇.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1(05)
[7]长江口南汇嘴海域表层悬浮泥沙分布和运动遥感分析[J]. 左书华,李蓓,杨华. 水道港口. 2010(05)
[8]长江口北槽泥沙运动现场示踪分析研究[J]. 戚定满,吴华林,万远扬,刘高峰,顾峰峰. 海洋工程. 2010(01)
[9]强潮河口悬浮泥沙浓度垂向结构分析——以杭州湾乍浦水域大潮期为例[J]. 唐建华,梁斌,李若华.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9(02)
[10]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分布特征[J]. 陈沈良,严肃庄,李玉中.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02)
博士论文
[1]长江口门附近海域悬沙时空变化和输运研究[D]. 刘建华.华东师范大学 2014
[2]长江河口北槽水沙过程和地貌演变对深水航道工程的响应[D]. 蒋陈娟.华东师范大学 2012
[3]长江河口泥沙混合和交换过程研究[D]. 刘红.华东师范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长江口南北槽落潮分沙比变化原因研究[D]. 杨万伦.华东师范大学 2017
[2]近期长江口北槽悬沙时空变化及输运过程研究[D]. 王智罡.华东师范大学 2016
[3]长江河口近期北槽悬沙纵向输运特征研究[D]. 高敏.华东师范大学 2015
[4]长江口北槽中段河道悬沙时空变化和输运机制研究[D]. 赵方方.华东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4407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3440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