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曲分汊河型主支汊交替模式及驱动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1 15:44
弯曲分汊河型兼具弯道与汊道的双重属性,河势变化主要表现为主支汊的周期性交替,但不同的弯曲型汊道实现主支汊交替的方式存在差异.本文以长江中下游沙质河床弯曲分汊河道为例,将弯曲分汊河型的主支汊交替归结为"原地易位"及"移位交替"两种模式,并探讨了不同交替模式的成因及主要驱动因素.结论表明:"原地易位"的微弯型汊道敏感于汊道系统外的扰动,分流区的水流特性是造就主支汊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而"移位交替"的鹅头型汊道格局则主要受制于系统内部各汊阻力的对比关系,各汊的发展态势取决于汊道的弯曲发展程度.
【文章来源】: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20,28(01)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瓦口子水道河势变化示意
长江中游武汉天兴洲汊道20世纪前主流位于左岸,20世纪30年代天兴洲右汊形成并开始发展,至1959年左右取代左汊成为主汊道(如图2所示).在主支汊交替的过程中,天兴洲洲头崩退、洲体右缘冲刷、左缘淤积,但洲体总体位置仍然相对稳定.总体来说,微弯型汊道的主支汊交替过程中汊道的平面位置较为稳定,江心洲冲淤主要集中在洲体头尾或者边缘部位,不会发生江心洲的整体冲蚀或者再生,因此可概括为主支汊的“原地易位”.
长江中游的罗湖洲水道是典型的鹅头型分汊河道,具有凸岸新汊生成-新汊弯曲发展成为主汊-主汊鹅头化衰退-新汊重生成的一般性演变规律.1860年测图显示河道内自左至右有鸭蛋洲、罗湖洲、新洲3个江心洲,主流在罗湖洲右侧.此后新洲并入凸岸,河道三汊并存,主流走中汊;随着中汊弯曲发展,凹岸鸭蛋洲崩退.经过1931、1933年特大洪水,鸭蛋洲洲头被水流切割成零散心滩.1935~1948年期间水流取直冲开右岸边滩,主流重又回归水道右岸侧,该水道进入新一轮演变周期.此后凹岸罗湖洲洲头及右缘上段崩退,左岸淤积,平面位置不断左移靠近鸭蛋洲,最终与鸭蛋洲合并成为占据河道3/4面积的江心洲(图3),并称为罗湖洲,河道成为双汊.右汊成为主汊道后进一步发展,弯曲半径减小,弯顶左移下靠逐渐移至河道中部而成为中汊.与此同时凹岸罗湖洲大幅度崩退,凸岸洲滩淤长深入河道中.但凸岸洲滩遇大水年被水流切割成零散心滩(如1954年特大洪水切割右岸边滩形成人民洲和李家洲),形成多汊并存的局面.切割出的心滩在发展过程中,有的并入凸岸(如人民洲),有的合并为大的江心滩(如李家洲、东槽洲)并以此为核心逐渐发展壮大而成较为稳定的江心洲.1970年后,主流再次切割右岸边滩新右汊生成,重新开始新一轮演变.长江中游典型鹅头型汊道陆溪口水道的河势变化规律同罗湖洲水道类似,在凸岸新汊生成-新汊弯曲发展成为主汊-主汊鹅头化衰退-新汊重生成的演变历程中[19],江心洲也遵循冲蚀殆尽—全新淤长的发展规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30年黄河下游河道深泓线摆动特点[J]. 李洁,夏军强,邓珊珊,周美蓉,张诗媛. 水科学进展. 2017(05)
[2]三峡水库下游弯曲河型演变规律调整及其驱动机制[J]. 樊咏阳,张为,韩剑桥,余梦清. 地理学报. 2017(03)
[3]鹅头分汊河型河道演变时空差异研究[J]. 刘亚,李义天,卢金友.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15(04)
[4]长江中下游鹅头型汊道航道整治目标河型研究[J]. 刘亚,汪飞,李义天. 水利学报. 2015(04)
[5]长江中游典型顺直河段交错边滩复归性演变机理[J]. 刘林,黄成涛,李明,张明.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14(03)
[6]顺直河型与分汊河型交界段洲滩演变及其对航道条件影响——以长江天兴洲河段为例[J]. 孙昭华,冯秋芬,韩剑桥,曹绮欣.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13(04)
[7]再论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双向整治方案[J]. 齐璞,孙赞盈,齐宏海. 泥沙研究. 2011(03)
[8]长江八卦洲汊道水沙特性与治理[J]. 燕京,徐锡荣,缑文娟.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3)
[9]黄河下游游荡型河道整治效果评估[J]. 张林忠,江恩惠,赵新建. 人民黄河. 2010(03)
[10]荆江微弯分汊浅滩的水沙输移及河床演变[J]. 江凌,李义天,葛华,孙昭华.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8(04)
博士论文
[1]丹江口水库下游河道对汉江调水响应机制及航道整治对策研究[D]. 张俊宏.武汉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600547
【文章来源】: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20,28(01)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瓦口子水道河势变化示意
长江中游武汉天兴洲汊道20世纪前主流位于左岸,20世纪30年代天兴洲右汊形成并开始发展,至1959年左右取代左汊成为主汊道(如图2所示).在主支汊交替的过程中,天兴洲洲头崩退、洲体右缘冲刷、左缘淤积,但洲体总体位置仍然相对稳定.总体来说,微弯型汊道的主支汊交替过程中汊道的平面位置较为稳定,江心洲冲淤主要集中在洲体头尾或者边缘部位,不会发生江心洲的整体冲蚀或者再生,因此可概括为主支汊的“原地易位”.
长江中游的罗湖洲水道是典型的鹅头型分汊河道,具有凸岸新汊生成-新汊弯曲发展成为主汊-主汊鹅头化衰退-新汊重生成的一般性演变规律.1860年测图显示河道内自左至右有鸭蛋洲、罗湖洲、新洲3个江心洲,主流在罗湖洲右侧.此后新洲并入凸岸,河道三汊并存,主流走中汊;随着中汊弯曲发展,凹岸鸭蛋洲崩退.经过1931、1933年特大洪水,鸭蛋洲洲头被水流切割成零散心滩.1935~1948年期间水流取直冲开右岸边滩,主流重又回归水道右岸侧,该水道进入新一轮演变周期.此后凹岸罗湖洲洲头及右缘上段崩退,左岸淤积,平面位置不断左移靠近鸭蛋洲,最终与鸭蛋洲合并成为占据河道3/4面积的江心洲(图3),并称为罗湖洲,河道成为双汊.右汊成为主汊道后进一步发展,弯曲半径减小,弯顶左移下靠逐渐移至河道中部而成为中汊.与此同时凹岸罗湖洲大幅度崩退,凸岸洲滩淤长深入河道中.但凸岸洲滩遇大水年被水流切割成零散心滩(如1954年特大洪水切割右岸边滩形成人民洲和李家洲),形成多汊并存的局面.切割出的心滩在发展过程中,有的并入凸岸(如人民洲),有的合并为大的江心滩(如李家洲、东槽洲)并以此为核心逐渐发展壮大而成较为稳定的江心洲.1970年后,主流再次切割右岸边滩新右汊生成,重新开始新一轮演变.长江中游典型鹅头型汊道陆溪口水道的河势变化规律同罗湖洲水道类似,在凸岸新汊生成-新汊弯曲发展成为主汊-主汊鹅头化衰退-新汊重生成的演变历程中[19],江心洲也遵循冲蚀殆尽—全新淤长的发展规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30年黄河下游河道深泓线摆动特点[J]. 李洁,夏军强,邓珊珊,周美蓉,张诗媛. 水科学进展. 2017(05)
[2]三峡水库下游弯曲河型演变规律调整及其驱动机制[J]. 樊咏阳,张为,韩剑桥,余梦清. 地理学报. 2017(03)
[3]鹅头分汊河型河道演变时空差异研究[J]. 刘亚,李义天,卢金友.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15(04)
[4]长江中下游鹅头型汊道航道整治目标河型研究[J]. 刘亚,汪飞,李义天. 水利学报. 2015(04)
[5]长江中游典型顺直河段交错边滩复归性演变机理[J]. 刘林,黄成涛,李明,张明.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14(03)
[6]顺直河型与分汊河型交界段洲滩演变及其对航道条件影响——以长江天兴洲河段为例[J]. 孙昭华,冯秋芬,韩剑桥,曹绮欣.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13(04)
[7]再论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双向整治方案[J]. 齐璞,孙赞盈,齐宏海. 泥沙研究. 2011(03)
[8]长江八卦洲汊道水沙特性与治理[J]. 燕京,徐锡荣,缑文娟.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3)
[9]黄河下游游荡型河道整治效果评估[J]. 张林忠,江恩惠,赵新建. 人民黄河. 2010(03)
[10]荆江微弯分汊浅滩的水沙输移及河床演变[J]. 江凌,李义天,葛华,孙昭华.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8(04)
博士论文
[1]丹江口水库下游河道对汉江调水响应机制及航道整治对策研究[D]. 张俊宏.武汉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6005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3600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