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哈济党工程水资源调配技术指标和方案
发布时间:2022-01-24 17:45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水资源分配不均,采用跨区域调水是现阶段实现水资源调配的常用方法,通常调水工程是将水资源从丰沛区调至匮乏区。受水资源分布及工程造价等因素限制,对于某些水资源极端匮乏的地区,也可考虑从中或低丰沛地区进行调水。采取这种调水方式时,平衡调水区与受水区的整体生态平衡以及合理确定生态脆弱区水资源指标是工程实施的关键。基于引哈济党工程调出区苏干湖盆地地下水模拟模型,研究确定生态脆弱区水资源调配指标及输水方案,为生态脆弱区的调水工程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水资源调配技术指标确定方法。
【文章来源】:水电能源科学. 2020,38(07)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水资源调配指标结构图
(2)地表水可利用量。通过计算环境流量、生态基流、输沙流量等指标可得控制断面生态流量过程及外包络图(图2)。由图2可知,控制断面最小下泄流量在4~6月和9月应不低于1.0m3/s,7~8月应存在汛期脉冲2.3~5.5m3/s,以保障鱼类产卵与栖息地要求、输沙及环境自净等方面的需水作为生态下泄流量的控制指标。考虑径流集中度和工程建设难度,大哈尔腾河汛期控制率取45%,小哈尔腾河和小沟小河分别取35%、25%,剩余水量即为汛期不可控洪水量。大哈尔腾河按照工程具有较强的调节能力分析,取半个月弃水,小哈尔腾河和小沟小河分别取1、2月弃水分析,得出全流域的生态基流与汛期不可控水量的重复量,根据式(1)算得地表水可利用量,见表2。
从鸟类保护的角度,应将苏干湖水面面积减少程度控制在8%以内和浅埋区面积的变化率控制在5%以内[9]。由表3可知,现状条件下苏干湖盐度达到35g/L的时间为145.5年,最小生态耗水3.65×108 m3,低限生态需水3.99×108 m3。分析结果标明,当调水小于1.0×108 m3时湖面的变化为7.7%,低限生态耗水满足3.99×108 m3需水要求,不同调水规模浅埋区面积的变化率最大为2.7%,小于5%,满足承受生境损失和面积减少程度控制范围。不同调水规模50年运行期对调出区的生态影响与可接受性分析见图3。4 调水工程方案及经济合理性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引哈济党工程调水线路比选及经济性对比分析[J]. 卢小波. 水利发展研究. 2019(11)
[2]跨区域调水多水源水库群系统供水联合优化调度多情景优化模型研究与应用[J]. 曹明霖,徐斌,王腊春,储晨雪,杜宝义,李昆朋.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9(06)
[3]通用水资源调配模型WROOM Ⅱ:应用[J]. 雷晓辉,王旭,蒋云钟,殷峻暹. 水利学报. 2012(03)
[4]通用水资源调配模型WROOMⅠ:理论[J]. 雷晓辉,王旭,蒋云钟,王浩. 水利学报. 2012(02)
[5]黄河中游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J]. 王会肖,薛明娇,覃龙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9(02)
博士论文
[1]西北内陆干旱区水资源可利用量研究[D]. 曲炜.河海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跨流域调水下苏干湖盆地水循环响应数值模似[D]. 张博.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018
本文编号:3607017
【文章来源】:水电能源科学. 2020,38(07)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水资源调配指标结构图
(2)地表水可利用量。通过计算环境流量、生态基流、输沙流量等指标可得控制断面生态流量过程及外包络图(图2)。由图2可知,控制断面最小下泄流量在4~6月和9月应不低于1.0m3/s,7~8月应存在汛期脉冲2.3~5.5m3/s,以保障鱼类产卵与栖息地要求、输沙及环境自净等方面的需水作为生态下泄流量的控制指标。考虑径流集中度和工程建设难度,大哈尔腾河汛期控制率取45%,小哈尔腾河和小沟小河分别取35%、25%,剩余水量即为汛期不可控洪水量。大哈尔腾河按照工程具有较强的调节能力分析,取半个月弃水,小哈尔腾河和小沟小河分别取1、2月弃水分析,得出全流域的生态基流与汛期不可控水量的重复量,根据式(1)算得地表水可利用量,见表2。
从鸟类保护的角度,应将苏干湖水面面积减少程度控制在8%以内和浅埋区面积的变化率控制在5%以内[9]。由表3可知,现状条件下苏干湖盐度达到35g/L的时间为145.5年,最小生态耗水3.65×108 m3,低限生态需水3.99×108 m3。分析结果标明,当调水小于1.0×108 m3时湖面的变化为7.7%,低限生态耗水满足3.99×108 m3需水要求,不同调水规模浅埋区面积的变化率最大为2.7%,小于5%,满足承受生境损失和面积减少程度控制范围。不同调水规模50年运行期对调出区的生态影响与可接受性分析见图3。4 调水工程方案及经济合理性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引哈济党工程调水线路比选及经济性对比分析[J]. 卢小波. 水利发展研究. 2019(11)
[2]跨区域调水多水源水库群系统供水联合优化调度多情景优化模型研究与应用[J]. 曹明霖,徐斌,王腊春,储晨雪,杜宝义,李昆朋.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9(06)
[3]通用水资源调配模型WROOM Ⅱ:应用[J]. 雷晓辉,王旭,蒋云钟,殷峻暹. 水利学报. 2012(03)
[4]通用水资源调配模型WROOMⅠ:理论[J]. 雷晓辉,王旭,蒋云钟,王浩. 水利学报. 2012(02)
[5]黄河中游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J]. 王会肖,薛明娇,覃龙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9(02)
博士论文
[1]西北内陆干旱区水资源可利用量研究[D]. 曲炜.河海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跨流域调水下苏干湖盆地水循环响应数值模似[D]. 张博.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018
本文编号:36070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3607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