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2 08:48
本文关键词:淮河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战略资源,当前淮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整体效率不高,水资源的粗放型利用方式和社会严重的产业结构问题导致水资源浪费加剧。水资源的保护、回收利用及提高用水效率是用水的新形势,不能够单一的通过开发新的水资源项目来缓解用水问题。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的就是打破原有的粗放型用水方式制度,重新建立集约型、高效性的开发利用方式。据此目的研究淮河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得出如下结果:(1)在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上,借鉴合理的体系构建方法,将本次构建的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2)本文利用调查研究、专家咨询法、多元统计法和目标分解法结合的方式,首先将指标体系的准则层分为五部分:综合性指标、节水管理、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生态用水,然后再筛选出淮河流域节水型评估指标的初集,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的方法从58个初始指标中筛选出30个全面性评估指标,鉴于现实条件的制约与限制,最终遴选出能体现节水型社会建设本质与核心的关键指标,组成核心指标体系。(3)在分析比较了模糊数学评价法(FS)、灰色系统评价法(GS)、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ANN)、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层次分析法(AHP)的基础上,选取淮河流域节约用水和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估方法为层次分析法。(4)选取淮河流域内的五个试点城市,利用所建立的淮河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对的五个典型试点城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基础及中期节水型社会建设效果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显示,五个典型试点城市有四个在进行节水型社会试点城市建设之前的综合指数低于30%,处于起步阶段;节水型社会试点城市建设中期评估中有四个城市综合指数高于70%,处于优良阶段,有一个为66.2%,接近于优良水准。经过试点城市评估,得出淮河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一定的成效,淮河流域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在未来也会得到稳步提升。
【关键词】:淮河流域 AHP模型 节水型社会指标体系 试点城市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V213.4
【目录】:
- 致谢7-8
- 摘要8-9
- ABSTRACT9-16
- 第1章 绪论16-23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6-18
- 1.1.1 研究背景16
- 1.1.2 研究意义16-18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8-21
- 1.2.1 国外研究综述18-19
- 1.2.2 国内研究综述19-21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21-22
- 1.3.1 主要研究内容21
- 1.3.2 研究技术路线21-22
- 1.4 本章小结22-23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23-32
- 2.1 自然地理概况23-26
- 2.1.1 地理概况23
- 2.1.2 地形地貌23
- 2.1.3 水文气象23-24
- 2.1.4 河流水系24-26
- 2.2 社会经济概况26
- 2.3 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26-29
- 2.3.1 流域水资源情况26-27
- 2.3.2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27-29
- 2.4 用水水平情况29-30
- 2.4.1 生活用水29
- 2.4.2 工业用水29
- 2.4.3 农业用水29-30
- 2.5 淮河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30-31
- 2.6 本章小结31-32
- 第3章 淮河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32-44
- 3.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32-36
- 3.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32-33
- 3.1.2 指标体系构建方法33
- 3.1.3 目标层和准则层指标33-34
- 3.1.4 具体指标的选择34-36
- 3.2 评价指标的筛选36-39
- 3.2.1 筛选方法36-38
- 3.2.2 筛选结果38-39
- 3.3 评价指标体系的架构39-40
- 3.4 指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40-42
- 3.4.1 综合性指标40
- 3.4.2 节水管理40-41
- 3.4.3 生活用水41
- 3.4.4 生产用水41-42
- 3.4.5 生态用水42
- 3.5 本章小结42-44
- 第4章 淮河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指标体系评价方法44-58
- 4.1 评价方法综述44-47
- 4.2 指标的评价方法47-55
- 4.2.1 综合评价方法47-51
- 4.2.2 指标要素权重的确定51-53
- 4.2.3 淮河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平综合指数计算53-55
- 4.3 评价指标的标准55-57
- 4.4 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平综合评价57
- 4.5 本章小结57-58
- 第5章 典型试点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评估58-66
- 5.1 试点城市节水概况58-60
- 5.1.1 郑州市58
- 5.1.2 淮北市58-59
- 5.1.3 徐州市59
- 5.1.4 淄博市59
- 5.1.5 泰州市59-60
- 5.2 试点城市评估60-65
- 5.2.1 评估方法60-61
- 5.2.2 评估过程61-64
- 5.2.3 评价结果64-65
- 5.3 本章小结65-66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66-68
- 6.1 结论66
- 6.2 展望66-68
- 参考文献68-71
-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河;建立节水型社会的新机制[J];水利发展研究;2003年06期
2 汪恕诚;建设节水型社会工作要点[J];水利发展研究;2003年11期
3 ;建设节水型社会工作要点[J];山西水利;2003年05期
4 ;汪恕诚论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十大要点[J];水利天地;2003年12期
5 甘满堂,黄河;创建节水型社会的社会学分析[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4年01期
6 赵颖;建立节水型社会[J];w挛胖芸,
本文编号:3851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385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