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家河水道枯水跌坎形成原因及航道治理效果分析
发布时间:2024-02-15 04:35
芦家河水道兼有坡陡、流急、水浅和航宽等碍航特点,尤其是沙泓中段枯水跌坎问题,长期困扰河道的治理。探讨沙泓中段枯水跌坎形成原因及其对航道的影响,并开展试探性治理。研究结果表明:跌坎形成原因主要包括地貌因素、地质因素和三峡蓄水影响等;跌坎致使河道坡陡流急现象严重,加剧了水道碍航。疏浚工程实施后,保证了浅区航深,枯水跌坎段水位大比降显著减小。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本文编号:3899214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图1芦家河水道河势
芦家河水道位于长江中游山区—平原河流过渡地带,水道上起陈二口、下至昌门溪,全长12km,属微弯放宽型水道(图1)。河段河心有砾卵石碛坝,将芦家河水道分为沙、石两泓,沙泓为目前主航道所在。本水道岸坡结构主要是基岩质、土砾质和硬土质3种类型,岸线多年来总体稳定,河道格局未发生改变。....
图2芦家河水道典型河床卵砾石岩芯
根据芦家河水道钻探取样等资料分析,水道河岸地质构造抗冲性能较好,岸坡稳定,右岸松滋河口以上和左岸毛家花屋以下,分布有临河丘陵山体,其地质构造为基岩质或抗冲性能较好的黏土和砾质土层;百里洲地质构造为二元结构,上层以河漫滩相粉质壤土为主,下层为卵石夹沙层;熊家棚子一带虽为软土质岸坡,....
图3芦家河水道地貌
图2芦家河水道典型河床卵砾石岩芯2.3三峡蓄水影响
图45600m3/s流量下芦家河水道水位变化
三峡蓄水后,坝下河段来沙减少,河床沿程冲刷,河道水位下降。芦家河水道在2008—2014年间单位河长总冲刷量即达172m3/km,随着河床持续冲刷,坝下河段枯水位均出现显著下降(图4)。芦家河水道内陈二口、毛家花屋、姚港和昌门溪4处水尺,5600m3/s枯水流量下,2017....
本文编号:38992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3899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