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粗粒二元结构边坡的排水防渗效果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4-03-04 00:25
膨胀土边坡开挖时因干-湿循环作用形成裂隙,导致降雨入渗深层土壤,影响边坡稳定性。针对传统工艺存在生态效果差与使用寿命短等不足,进行了6组兼顾生态和防渗功能的非饱和上细下粗二元结构的边坡排水防渗效果的试验研究。采用亮蓝染色示踪方法直接观测了降雨条件下二元结构水分入渗过程,其结果表明:粗粒层粒径越大,级配越差,越易形成优先渗流通道,难以形成连续的水平渗流场,排水效果差。降雨直接入渗至边坡防护层,增加了其入渗边坡土体失稳的风险。通过监测侧向与底部排水体积,分析结果表明:二元结构具有较好的防渗排水效果,其稳定排水效率和综合排水效率分别介于80%100%和43%79%之间,随着粗粒层粒径减小、颗粒级配变好,稳定排水效率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而综合排水效率却呈先增加后缓慢减小的趋势。因此,从排水效果和工程材料造价等角度考虑,认为方案4最优。该研究成果可为南水北调膨胀土边坡治理以及其他工程的边坡防渗问题处理提供技术支撑。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本文编号:3918595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图4方案4典型时刻降雨入渗剖面图
396岩土力学2017年60、87、112min,总体上,初始排水时间随粗粒层的粒径减小而呈现先减小而后逐渐增加的规律,其中方案3排水时间最短。其主要原因为:①当粗粒层粒径较大时(如方案1),细粒层与粗粒层接触面主要为碎石和大孔隙(相当于自由排水边界);当降雨进入粗粒层时,将沿大....
图5方案6典型时刻降雨入渗剖面图
396岩土力学2017年60、87、112min,总体上,初始排水时间随粗粒层的粒径减小而呈现先减小而后逐渐增加的规律,其中方案3排水时间最短。其主要原因为:①当粗粒层粒径较大时(如方案1),细粒层与粗粒层接触面主要为碎石和大孔隙(相当于自由排水边界);当降雨进入粗粒层时,将沿大....
图4方案4典型时刻降雨入渗剖面图
396岩土力学2017年60、87、112min,总体上,初始排水时间随粗粒层的粒径减小而呈现先减小而后逐渐增加的规律,其中方案3排水时间最短。其主要原因为:①当粗粒层粒径较大时(如方案1),细粒层与粗粒层接触面主要为碎石和大孔隙(相当于自由排水边界);当降雨进入粗粒层时,将沿大....
图5方案6典型时刻降雨入渗剖面图
396岩土力学2017年60、87、112min,总体上,初始排水时间随粗粒层的粒径减小而呈现先减小而后逐渐增加的规律,其中方案3排水时间最短。其主要原因为:①当粗粒层粒径较大时(如方案1),细粒层与粗粒层接触面主要为碎石和大孔隙(相当于自由排水边界);当降雨进入粗粒层时,将沿大....
本文编号:39185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3918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