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水影响评价理论与案例研究
本文关键词:北京市水影响评价理论与案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的水资源形式是严峻的,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气候因素的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城市水资源情势及其开发利用条件日益严峻,尤其是在水资源需求压力不断加大的今天,水资源短缺己成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制约条件,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证。评价作为一种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基本手段,对于合理利用水资源,促进水资源的统一调配,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建设项目的用水安全提供保障有着重要意义。水影响评价是对建设项目实施可能造成的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和水安全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不利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从而有效地控制建设项目的取、用、耗、排水,保证水资源的合理使用和有效保护,同时优化配置水资源,为建设项目的立项从用水方面提供合理、科学的支撑,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北京市水资源短缺加剧,再生水的使用范围及用量不断增加,进行此类水资源评价的项目相应增多。本课题研究的项目位于大兴区生物医药基地东配套区。内容主要包括商业楼、自住房、公租房、配套设施、幼儿园、垃圾站、道路管线及绿化工程等。本文以该项目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水影响评价理论及方法的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论如下:(1)项目取用水合理性评价项目采用节水器具、节水灌溉等节水措施,符合节约用水相关政策。项目引入再生水水源,减少自来水使用量,符合水资源规划及管理要求,因此本项目取水是合理的。(2)取水水源可靠性评价项目位于大兴新城市政自来水、规划天堂河再生水厂(工程预计2016年完工)的供水范围内,项目周边道路已建有自来水和再生水管道,供水能力满足项目需求,因此取水水源是可靠的。(3)项目取水影响分析项目运营期需水总量为38.09万m3/年,用水分别占大兴新城2015年规划生活需水量、2015年规划总需水量的1.12%和0.35%,新增水量占规划总水量比例较小。项目取用水符合大兴区水务规划中的水量分配方案。(4)项目退水合理性评价项目施工期污水排放量为0.9986m3/年;运营期污水排放量为30.39万m3/年。项目区的排水系统将实行雨、污分流制,除施工废水不外排,其余污水经预处理后按规划排入项目周边已建成市政污水管网。雨水经收集利用后,余水按规划排入项目周边已建成市政雨水管网内,最终退至天堂河。因此项目退水方案是合理的。(5)项目退水影响分析本项目污水排放量为天堂河污水处理厂一期处理能力的2.08%,项目周边市政污水管网已经实施,可以满足本项目需求。本项目雨水流量在预留管道接口排水能力范围内,不会影响周边区域雨水排放。(6)洪水对建设项目的影响评价本项目依据相关规划实施,对区域防洪基本无不利影响。建设项目雨水按规划排入市政雨水管道,满足区域防洪排水要求,项目建成后径流总量小于规划径流总量,符合项目区排水规划条件。设项目内场坪标高高于天堂河50年一遇洪水位标高并远离蓄滞洪区及洪泛区,不处于天堂河河道行洪区域内,基本不存在洪水淹没及冲刷淤积影响。建设项目已按相关要求设置雨水收集利用措施,可满足场区雨水集蓄利用的要求,削减雨水洪峰流量,减轻建设项目的内涝风险。因此该项目对防洪的影响以及洪水对建设项目的影响均较小。本文理论结合实际,阐述了工程建设项目的水影响评价制度,水资源论证对于建设项目取用水的合理性、用水定额控制,实现节约用水、高效用水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洪水影响评价对于防止建设工程对行洪的阻碍、洪水对建设工程的影响都具有前瞻性的意义,避免了后期造成不可修复的损失。本文对于尚未执行水资源论证、洪水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评审“三审合一”的其他地区,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水影响评价 水资源论证 洪水影响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V213.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1 绪论12-18
- 1.1 水影响评价体系建立的过程12
- 1.2 水评价体系国内外发展现状12-14
- 1.3 水影响评价的相关管理规定14-15
- 1.3.1 总体思路14
- 1.3.2 编制范围14
- 1.3.3 评价重点14-15
- 1.4 技术路线15-16
- 1.4.1 总体思路15
- 1.4.2 技术路线图15
- 1.4.3 课题案例的选择15-16
-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意义16-18
- 2 课题概述18-24
- 2.1 建设内容概况18-21
- 2.1.1 课题建设内容概况18
- 2.1.2 市政配套设施概况18-20
- 2.1.3 工程占地20-21
- 2.2 项目区概况21-24
- 2.2.1 自然环境概况21-22
- 2.2.2 行洪设施概况22-24
- 3 水资源论证24-66
- 3.1 论证等级、范围及设计方案24-31
- 3.1.1 论证工作等级24
- 3.1.2 分析范围与论证范围24-25
- 3.1.3 取水、用水、退水方案25-31
- 3.2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31-34
- 3.2.1 水资源状况31
- 3.2.2 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31-33
- 3.2.3 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33-34
- 3.3 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34-43
- 3.3.1 建设项目取水合理性34-36
- 3.3.2 建设项目用水合理性36-38
- 3.3.3 节水措施与节水潜力分析38-43
- 3.4 自来水管网取水论证43-48
- 3.4.1 自来水厂供水现状分析43-45
- 3.4.2 建设项目接入自来水管网可行性分析45-46
- 3.4.3 供水水质评价46
- 3.4.4 自来水供水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分析46-48
- 3.5 再生水取水论证48-53
- 3.5.1 再生水厂运行现状分析48
- 3.5.2 建设项目接入再生水管网可行性分析48
- 3.5.3 再生水水质评价48-52
- 3.5.4 再生水供水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分析52-53
- 3.6 污(废)水排放论证53-61
- 3.6.1 建设项目规划条件分析53-54
- 3.6.2 建设项目所在地公共排水管网与公共处理设施分析54-59
- 3.6.3 建设项目污(废)水排放分析59-60
- 3.6.4 污水排入公共排水管网可行性分析60-61
- 3.6.5 自建污水处理设施合理性分析61
- 3.7 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的影响分析61-63
- 3.7.1 取水影响分析61
- 3.7.2 退水影响分析61-63
- 3.8 水资源保护措施63
- 3.9 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影响及补偿建议63-64
- 3.10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结论与建议64-66
- 3.10.1 结论64-65
- 3.10.2 建议65-66
- 4 洪水影响评价66-92
- 4.1 洪水影响评价范围、技术路线及评价内容66-68
- 4.1.1 评价范围66-67
- 4.1.2 技术路线及评价内容67-68
- 4.2 区域防洪基本情况68-70
- 4.2.1 水利工程及其他相关设施68-69
- 4.2.2 相关规划及实施安排69-70
- 4.3 建设项目对防洪的影响评价70-81
- 4.3.1 法律规划适应性评价70
- 4.3.2 雨水排除影响评价70-78
- 4.3.3 河道行洪及河势稳定影响评价78-80
- 4.3.4 综合评价结论80-81
- 4.4 洪水对建设项目的影响评价81-89
- 4.4.1 建设项目防御洪涝标准与措施评价81
- 4.4.2 内涝分析计算81-87
- 4.4.3 淹没影响评价87
- 4.4.4 冲刷与淤积影响评价87-88
- 4.4.5 综合评价结论88-89
- 4.5 消除或减轻洪水影响的措施89-90
- 4.5.1 消除或减轻建设项目对洪水影响的工程措施89-90
- 4.5.2 消除或减轻洪水对建设项目影响的工程措施90
- 4.5.3 非工程措施90
- 4.6 洪水影响结论与建议90-92
- 4.6.1 结论90-91
- 4.6.2 建议91-92
- 5 结论与建议92-95
- 5.1 结论92-93
- 5.1.1 水资源论证结论92-93
- 5.1.2 洪水影响评价结论93
- 5.2 建议93-94
- 5.2.1 水资源论证建议93-94
- 5.2.2 洪水影响评价建议94
- 5.3 结语94-95
- 致谢95-96
- 参考文献96-99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9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林洪,赵江,吴培关,王苏达,唐正光,杨叔;雨水口篦子排水量试验探讨[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高婷;余拥军;左国友;;雨水口的管理与养护[J];山西建筑;2006年03期
3 曾晓岚;张智;丁文川;邓晓莉;;城市雨水口地面暴雨径流浓度模型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年04期
4 张继成;孙达;;对城市道路雨水口设置的一点看法[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23期
5 闫庆武;;城市雨水口的管理与养护[J];天津建设科技;2007年S1期
6 朱其立;;市政道路雨水口布置的体会[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31期
7 孙昕;张德刚;;浅谈雨水口在城市道路上的设置[J];科技信息;2009年18期
8 李祥锋;;城市雨水口设计的探讨[J];市政技术;2010年01期
9 杨洋;陶月赞;;城市道路雨水口设计浅析[J];建筑设计管理;2010年02期
10 张立辉;;城市道路雨水口设置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P;徐析;;城市分散式雨水管理景观基础设施[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2 张晓昕;;可持续城市雨水控制与利用系统初探[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李正晖;;基于SWMM的生态小城镇雨水径流模拟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魏胜;王俊岭;张雅君;李俊奇;;屋面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综述[A];第七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S13:城市防洪排涝与雨洪利用[C];2012年
5 付浩;罗琦;柳奇;;南京市雨水特征及利用研究——以典型住宅小区(聚福园)为例[A];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S13生态城市的水环境、水文规划与水生态修复[C];2014年
6 赵萌;;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北京科技园雨水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三期为例[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风景环境规划)[C];2014年
7 刘义安;姜健;;分散型人工湿地雨水排水技术[A];上海(第二届)水业热点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扬;留住雨水将渗透到城市规划中[N];北京日报;2005年
2 记者 白增安;邯郸推广新型联合式雨水口[N];河北日报;2010年
3 记者 吴伟锋 吴琪娜;逐一查雨水口 全力清疏淤堵[N];湄洲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张立;贮留雨水 为河道输送天然清水[N];成都日报;2006年
5 唐开文;本市年收集雨水35万立方米[N];北京日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李予阳 来洁;积极主动迎雨水 广开路径巧利用[N];经济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白振元 本报通讯员 侯一平;城市环境之殇:排雨水口遭污染[N];秦皇岛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夏海微邋实习生 李日税 通讯员 许平;杭州开篇做“水”文章[N];杭州日报;2007年
9 记者 赵晶磊;为了雨水排得出 留得住[N];首都建设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耿诺 实习生 赵洪潭;城市雨水找到多条“通道”[N];北京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海顺;城市新区生态雨水基础设施规划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2 王通;城市规划视角下的中国城市雨水内涝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莉;校园雨水水质评价及利用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4年
2 吴鹏;翼型雨水口箅子的水动力特性及泄流能力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何京莲;翼型导流式水箅子截留漂浮物水动力特性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李小宁;城市道路雨水排放及控制效果影响因素分析[D];北京建筑大学;2015年
5 关俊铎;高校绿地雨水管理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6 李朱婧;基于雨水花园理念的商业步行街绿地设计探讨[D];西南大学;2015年
7 刘瑞丰;基于水力模型的雨水蓄水池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8 苏荇霄;基于海绵城市视角的深圳市口袋公园提升模式与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9 李爽;基于雨水集流模拟的非线性建筑设计评价与优化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10 孟立刚;西安市居民小区雨水回收与利用的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北京市水影响评价理论与案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25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392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