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珠江磨刀门河口洪季泥沙絮凝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4-12-27 06:09
   基于珠江磨刀门河口2013年7月现场观测的悬浮物资料,综合同步测验的盐度、流速、悬沙浓度、水温,以及室内泥沙粒度分析数据,探讨了该区域泥沙絮凝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发现:磨刀门悬沙现场粒径平均达91.7μm,而平均分散粒径仅29.3μm;小潮泥沙絮凝较大潮明显,潮周期内憩流时刻絮团最大,可达200μm;絮凝效应垂向差异显著,表现为中层最大而表、底层较小;功率谱分析得到现场粒径具有3h、8h和24h的变化周期,其中8h与平均落潮周期相近,24h则与全潮周期相近。研究表明,控制磨刀门悬沙絮凝的因素主要为流速,絮凝临界流速约45cm/s;盐度则在弱动力条件下(流速<50cm/s)控制着河口泥沙絮凝,最佳絮凝盐度为21‰;悬沙浓度和温度对絮凝影响不显著;垂向水动力及盐度差异是导致絮凝效应垂向差异的主要原因。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方法
    1.1 现场观测
    1.2 数据处理
        1.2.1 絮凝沉速
        1.2.2 频谱分析
2 观测成果
    2.1 测验过程水文基本特征
    2.2 悬沙絮凝效应
    2.3 悬沙现场粒度分布
    2.4 悬沙粒径的周期变化特征
3 讨论
    3.1 流速对絮凝的影响
    3.2 盐度对絮凝的影响
    3.3 悬沙浓度对絮凝的影响
    3.4 悬沙浓度对絮凝的影响
4 总结



本文编号:40212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4021253.html

上一篇:风险控制在水电厂安全管理中的运用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f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