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收缩比对齿墩式内消能工水力特性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3 23:18
本文关键词:面积收缩比对齿墩式内消能工水力特性影响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结合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齿墩式内消能工水力特性试验研究》,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试验方案进行调整与优化,进行了五种不同面积收缩比(0.375、0.44、0.5、0.56和0.625)齿墩式消能工和同样面积收缩比洞塞消能工的物理模型试验。使用高精度压力传感器与DOP3010流速仪对不同流量下十个试验方案的压力与流速进行了测量。本文对五种齿墩式消能工的过流能力、消能率、压强特性和流速特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比了两种消能工的过流能力、消能率和脉动压强沿程变化,,得出了以下结论: 1.面积收缩比对齿墩式消能工的过流能力决定性的影响,随着面积收缩比的增加,过流能力增强,面积收缩比从0.375增大到0.625,流量系数从0.4增大到0.95。 2.随着面积收缩比的增加,水头损失系数减小,面积收缩比从0.375增大到0.625,水头损失系数从5.868减小到1.063。 3.同一流量下,消能率随着面积收缩比的增加而减小;各方案的消能率随着流量的增加而增加,在试验范围内,方案A1的消能率最高可以达到78%。 4.五种不同面积收缩齿墩式消能工的时均压强沿程变化规律基本相同,在-0.2D处开始降低,在0.2D处均达到最小值,接着开始恢复然后趋于平稳,随着面积收缩比的增大,时均压强在齿墩后的恢复长度越短,各方案时均压强降幅随着减小。在试验范围内,面积收缩比变化时,时均压强降幅在1.46kPa~9.83kPa范围内。 5.五种不同面积收缩比齿墩式消能工的脉动压强沿程变化规律基本相同,在齿墩段前基本平稳且无量纲脉动压强Cp基本相同,在齿墩段附近增长然后降低最后趋于平稳。随着面积收缩比的增加,恢复长度逐渐减小,脉动压强系数的最大值减小,方案A1脉动压强系数的最大值为0.67. 6.五种不同面积收缩比的齿墩式消能工试验方案在有机玻璃管道进口段与出口段的流速分布规律基本相同,呈指数形式分布,贴近管壁地方的流速比较小,中心位置及上下0.4D的范围内基本上接近,齿墩段进口处与出口处流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向流速。 7.相同面积收缩比的齿墩式消能工与洞塞消能工相比,齿墩式消能工过流能力相对较差,洞塞消能工的流量系数比齿墩的流量系数大0.013~0.036。 8.同一面积收缩比下,齿墩式消能工的消能能力略优于洞塞消能工,各工况下齿墩式消能工消能率比洞塞消能率大0.70%~2.68%。
【关键词】:齿墩式消能工 洞塞消能工 消能率 水头损失 紊动强度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V653;TV135.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7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2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研究意义11-12
- 1.2 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12-15
- 1.2.1 内消能工分类及研究现状12-13
- 1.2.2 洞塞消能工研究现状13-15
- 1.3 主要研究内容15-17
- 第二章 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案17-30
- 2.1 试验装置设计17
- 2.2 试验方案设计17-19
- 2.3 流量测量设备及参数19-20
- 2.4 压力测点的布置及压力的测量20-23
- 2.4.1 压力测点的布置20-21
- 2.4.2 压力测量设备及参数21-23
- 2.5 流速测量设备及参数23-30
- 2.5.1 流速测点的布置23-24
- 2.5.2 流速测量设备及参数24-30
- 第三章 过流能力与消能特性分析30-36
- 3.1 过流能力分析30-32
- 3.2 消能特性分析32-35
- 3.2.1 水头损失系数32-34
- 3.2.2 消能率分析34-35
- 3.3 本章小结35-36
- 第四章 沿程压强特性分析36-45
- 4.1 时均压强沿程分布36-39
- 4.1.1 时均压强理论36
- 4.1.2 时均压强的沿程分布36-39
- 4.2 脉动压强沿程分布39-43
- 4.2.1 脉动压强理论39-40
- 4.2.2 脉动压强沿程分布40-41
- 4.2.3 脉动压强最大点压强随时间的变化41-43
- 4.3 本章小结43-45
- 第五章 流速特性分析45-54
- 5.1 流场理论分析45
- 5.2 断面平均流速分析45-50
- 5.2.1 实测值与理论值对比45-46
- 5.2.2 各断面流速分布46-48
- 5.2.3 断面流速矢量图48-50
- 5.3 紊动强度50-53
- 5.4 本章小结53-54
- 第六章 两种内消能工的对比54-62
- 6.1 两种消能工的过流消能特性对比54-59
- 6.1.1 过流能力对比54-56
- 6.1.2 消能率对比56-58
- 6.1.3 水头损失系数58-59
- 6.2 两种内消能工脉动特性对比59-61
- 6.3 本章小结61-62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62-64
- 7.1 结论62-63
- 7.2 展望63-64
- 参考文献64-67
- 致谢67-6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工程项目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春满;高坝新型消能工的应用[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张铁生,肖兴斌;高拱坝泄洪消能技术进展综述[J];长江水利教育;1995年01期
3 刘慧卿,张先起;坝内单进口旋流式竖井加洞塞组合消能试验研究[J];东北水利水电;2003年04期
4 尹明玉;王浩;魏恒文;李强;;无压输水洞洞内消能优化研究[J];东北水利水电;2011年08期
5 付波;牛争鸣;;公伯峡水电站旋流泄洪洞壁面压强的模型试验与原型观测[J];广东水利水电;2008年09期
6 张志会;;刘家峡水电站工程建设的若干历史反思[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3年01期
7 戴科夫;龙德海;周政国;;构皮滩水电站混凝土高拱坝施工技术[J];贵州水力发电;2007年06期
8 尹则高;朱慧洁;曹先伟;陈更;郑清鑫;;二级洞塞泄流的消能特性分析[J];排灌机械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9 肖兴斌;高坝泄洪消能研究应用新发展述评[J];四川水力发电;1995年04期
10 胡敏良;挑流水舌雾化的研究[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1994年03期
本文关键词:面积收缩比对齿墩式内消能工水力特性影响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94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419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