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污染物输移试验模拟研究
本文关键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污染物输移试验模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水资源供需不匹配,其中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调水工程的建设对改善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优化水资源配置意义深远。南水北调中线多为明渠输水,干渠上桥梁与水工建筑众多,存在发生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风险,水污染事故发生时需要对渠道水质进行快速预测。本文以南水北调中线污染物运移特性研究为背景,在现场调查和模型试验模拟的基础上,研究了发生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下污染物的输移规律,提出了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发生后的处理措施。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NaCl、红墨水、氨氮、机油4种物质在渠道中进行了输移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通水流量为6.85×10-3m3/s情况下,NaCl、红墨水、氨氮的浓度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四种投放物质在断面2.5 m时相对于监测断面0.5 m处的稀释度达到90%。(2)在不考虑污染物输移过程衰减的条件下,通过不同示踪剂对渠道的纵向离散系数进行确定。结果显示,在通水流量为6.85×10-3m3/s情况下,通过示踪法计算结果(2.44 m2/s)与爱尔德(Elder)经验计算值(2.41 m2/s)接近。利用室内模拟试验的对污染物纵向扩散过程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工程渠道中污染物的输移状况。(3)现场调查的结果显示,渠道中水体的含沙量在0.3~0.5 kg/m3之间,浊度在0.8~1.7 NTU之间。据南水北调中线局设立的自动水质监测站的检测结果,渠道中水质达到了Ⅱ类饮用水标准。现场测定水面的最大冰厚为0.9 cm,且通过拦冰锁后的最大冰厚为0.1 cm,冰冻、泥沙对工程输水的影响很小。(4)基于实测的数据结果与理论公式,验证了污染物的纵向离散过程近似服从正态分布。针对于南水北调中线实际渠道中的氨氮污染进行了分析,通过一维水质模型公式推导出污染时长与污染物到达断面的起始时间均为关于断面位置x的二次函数方程,且方程的各项系数关于投放量w的表达式。在工程实际中,对于机油类不溶性污染物可通过过滤、撇油的方式进行处理;对于可溶性污染物,可根据污染物在确定断面的污染时长,对污染水体进行分流处理。(5)根据实验的需求,自行设计了一种多点取样器。该取样器由固定装置、收集装置、控制装置和动力装置4部分构成。具备操作简单、没入体积小、对渠道水体流场扰动小等多方面的优点,并实现了对多个采样点的同时取样,保证了所取的水样的代表性和真实性。
【关键词】:水污染控制 纵向扩散系数 示踪法 模型试验 多点取样器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52;TV6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6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10-14
- 1.2.1 调水工程对环境的影响10-11
- 1.2.2 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对调水工程的影响11-12
- 1.2.3 河流污染物输移模型试验研究进展12-13
- 1.2.4 纵向离散系数的研究进展13-14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14-16
- 1.3.1 研究内容14
- 1.3.2 技术路线14-16
- 2 南水北调石家庄段的渠道结构及其水文、水环境特征16-24
- 2.1 研究区概况16
- 2.2 南水北调中线石家庄段现状调查16-23
- 2.2.1 考察地点的选取16-17
- 2.2.2 现场考察的路线17-18
- 2.2.3 现场考察内容18-23
- 2.3 本章小结23-24
- 3 污染物输移渠道模型试验24-45
- 3.1 渠道试验的模型概化24-28
- 3.1.1 模型试验场地布置24-25
- 3.1.2 模型试验比尺设计25-26
- 3.1.3 MS-2015B型多点取样器的研制26-28
- 3.2 试验仪器的率定28-34
- 3.2.1 模型试验所需仪器与药品28
- 3.2.2 率定实验原理28-29
- 3.2.3 率定实验过程29-32
- 3.2.4 率定误差分析32-33
- 3.2.5 讨论33-34
- 3.3 渠道模型试验过程34-43
- 3.3.1 试验场地基本情况34-35
- 3.3.2 污染物输移试验准备35-36
- 3.3.3 污染物输移试验内容36-39
- 3.3.4 结果与讨论39-43
- 3.4 本章小结43-45
- 4 水污染的动力学分析及其控制45-58
- 4.1 明渠模型水流中污染物的离散45-50
- 4.1.1 渠道中污染物移流离散的几个阶段45-47
- 4.1.2 渠道离散系数方程的建立47-48
- 4.1.3 结果分析48-50
- 4.2 渠道中不同污染物的控制50-57
- 4.2.1 污染物扩散的影响范围50-56
- 4.2.2 突发性水污事件的应对措施56-57
- 4.3 本章小结57-58
- 5 结论与展望58-60
- 5.1 结论58-59
- 5.2 展望59-60
- 参考文献60-6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63-64
- 致谢64-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10月开工[J];工程设计与建设;2003年05期
2 刘兆孝;穆宏强;陈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问题与对策[J];人民长江;2009年16期
3 殷正中;严炳洲;;为天地疏经脉 为万世开太平——写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启动之际[J];绿色大世界;2002年02期
4 陈俊平,吴翠霞;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下游沿岸县市工业发展的影响与对策[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3年02期
5 王家永;林雨成;;浅谈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水质污染因素及防治措施[J];河南水利;2005年09期
6 韩建秀,白乐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阳区域水环境保护[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廖奇志;谈昌莉;张惠;阮娅;;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战略环境影响研究初探[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9年11期
8 宁军;邹慧静;;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河南省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0年04期
9 张杰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补偿制度研究[J];生态经济;2012年04期
10 阮小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流域疾病流行的影响[J];灾害学;199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召成;王少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量调度研究初探[A];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响应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德学;;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荆门段水环境影响及对策研究[A];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高层论坛优秀论文集[C];2010年
3 霍有光;;南水北调中线大宁河3套补水方案与长湖调水方案利弊对比[A];2003年中国自然辩证法学术发展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邹家祥;阮娅;廖奇志;;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水环境保护及生态修复的研究与实践[C];2005年
5 沈浒英;;长江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大型水利工程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对策[A];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湖北省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分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董延军;蒋云钟;王浩;李杰;;南水北调中线供水实时优化调度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第四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赵蓉;李振海;祝秋梅;魏淑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段施工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A];2003年北京“水与奥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刘子慧;;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及深受关注的若干问题[A];“三峡工程建成后对长江中游的影响”专题论坛——2007中国科协年会分论坛之十论文集[C];2007年
9 刘子慧;;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及深受关注的若干问题[A];三峡工程建成后对长江中游的影响——2007中国科协年会分论坛之十论文集[C];2007年
10 袁劲松;王勇;王友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十堰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都潇潇;黄委与南水北调中线局共商工程建设事宜[N];黄河报;2007年
2 记者 陈四化 马志存;河南抢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发展机遇[N];农民日报;2006年
3 记者 董文胜;倾全市之力圆满完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各项任务[N];新乡日报;2010年
4 记者 毕志强;南水北调中线规划12个工程景观[N];中国旅游报;2012年
5 记者 何平;南水北调中线打造生态旅游带[N];光明日报;2012年
6 记者 蒋菡;南水北调中线源头水质纳入地方考核[N];工人日报;2013年
7 记者 刘亚辉 阙爱民 刘海涛;省政协就南水北调中线生态走廊建设进行视察[N];河南日报;2013年
8 记者 黄韦华;国家环保部西北督查中心来汉检查南水北调中线工作[N];汉中日报;2014年
9 记者 陈磊;南水北调中线总体治理目标基本实现[N];科技日报;2014年
10 记者 熊金超 李伟 安蓓 赵超;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具通水条件[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高国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段水质分析及其预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2 朱德军;南水北调中线明渠段事故污染特性模拟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3 李璐;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多尺度生态环境综合评价[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张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非恒定输水响应及运行控制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文;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内排段地表水与地下水耦合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陈翔;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应急调控与应急响应系统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5年
3 杜小冬;基于B/S架构的水污染应急处理系统[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何朝永;夯扩挤密碎石桩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易液化地基中的应用[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5 陈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型渠道施工技术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6 张超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某段安全监测的设计与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6年
7 宋国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污染物输移试验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8 李芬;南水北调中线冰情综合分析平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9 孟文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量调度仿真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10 禹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利益协调机制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污染物输移试验模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29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432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