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青藏高原北部那陵格勒河流域现代洪水过程和古洪水沉积物光释光年代学及粒度特征

发布时间:2017-06-25 19:16

  本文关键词:青藏高原北部那陵格勒河流域现代洪水过程和古洪水沉积物光释光年代学及粒度特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那陵格勒河是青海省第一大内陆河,易在夏季引发洪水危及柴达木盆地重要的四湖工业盐区的盐类资源和工业生产,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同时,那陵格勒河是四湖地区的重要水源。对那陵格勒河流域的现代洪水过程和古洪水研究,有助于总结那陵格勒河流域水文特征,揭示区域洪水发生规律,提高下游盐湖洪水预见性。为今后调配洪水资源、保护四湖工业盐区的盐类资源和正常生产至关重要,具有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时,通过对那陵格勒河流域的古洪水沉积物的光释光年代学和粒度特征的研究,不仅对相邻流域的古洪水沉积物研究提供参考依据,而且对应对未来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利用“3S”技术,结合野外实地调查采样与室内数据处理、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那陵格勒河流域现代洪水过程与古洪水沉积物光释光年代学及粒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ArcGIS 10.1实验平台利用DEM数据,从流域产汇流形成以及洪水调蓄角度提取那陵格勒河山谷段进行流域特征。结论如下:1)流域地貌特征表明产汇流面较大,地面侵蚀过程较强,重力侵蚀过程较弱。2)流域水系为狭长形弯曲河道,主河道比降小。实际沟谷网络密度为1.71~2.32 km/km2。3)流域地貌特征使子流域的沟谷集水面广量大且速度快,易形成大的径流汇入主河道。但流域水系特征可降低主河道汇流速度,延长汇流时间,有利调蓄,洪峰不易集中。2.现代洪水过程的试探分析结果如下:1)1960年发生最大洪峰之前67天内,存在5个时间段连续阴雨天气,第Ⅱ、Ⅲ期的降水应该为最大洪峰的主要降水来源。第Ⅱ期连续阴雨降水开始时间(6月28日),距出山口水文站最大洪峰(8月6日)为39天。最大降水量发生时间距最大洪峰出山口时间为21天。2)在不考虑降水量消耗于下渗、植物截留、蒸发和填洼的情况下,研究区山谷段流域的滞时约34.78天,汇流时间约57.97天,峰现时间约38.65天,降水量对洪水流量的贡献率为60.88%。通过与相关研究进行对比表明结果均为可接受值,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该地区水文提供参考数据。3.2010年四湖地区水体的卫星数据表明:1)2010年四湖地区的最高洪水位出现时间与上游山谷段流域最大洪水出现时间存在约1个半月滞后期。2)不同湖泊的最高洪水位出现时间不一样,滞后时间也不同。涨水顺序为鸭湖——过水通道、东台和西台——一里坪(受人为控制为主)。4.通过OSL方法和粒度分析对那陵格勒河山谷段流域出山口古洪水沉积物研究有以下结论:1)古洪水沉积物的石英颗粒存在标准生长曲线,且呈线性生长,再生剂量远未饱和,存在基本统一的标准生长曲线。SAR+SGC法适合那陵格勒河古洪水沉积物测试。部分样品存在年代均偏老,可能是样品中不充分曝光的组分较多导致。2)通过粒度分析,表明古洪水沉积物是在低能、水动力较弱的沉积环境下沉积正偏态、分选较差的“高斜悬浮——跃移”两段式搬运的砂质粉砂。在一次特大洪水形成的沉积物中,具有“细——粗——细”的韵律变化。这可能为青藏高原北部那陵格勒河流域的特殊地理区位条件下形成的特殊沉积层理韵律变化模式。3)结合OSL年代数据和粒度数据表明,在6.0 ka B.P.以来,存在两期特大古洪水频发期,即6.0~5.7 ka B.P.和4.7~3.5 ka B.P.,至少发生8次特大洪水。
【关键词】:那陵格勒河流域 现代洪水过程 古洪水沉积物 光释光年代学 粒度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333.2;TV12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28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26
  • 1.2.1 数字流域特征提取研究11-12
  • 1.2.2 潜在蒸发量研究12-13
  • 1.2.3 降水要素的空间插值研究13-15
  • 1.2.4 古洪水研究15-19
  • 1.2.5 光释光年代学在水成沉积物的研究19-23
  • 1.2.6 粒度分析研究23-25
  • 1.2.7 水文事件与气候事件的关系25-26
  •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26-28
  • 1.3.1 研究目标26-27
  • 1.3.2 研究内容27
  • 1.3.3 技术路线27-28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28-38
  • 2.1 那陵格勒河流域区域位置28-29
  • 2.2 那陵格勒河流域自然条件概况29-38
  • 2.2.1 地质29-31
  • 2.2.2 地形地貌31
  • 2.2.3 气候31
  • 2.2.4 水文31-38
  • 第三章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38-61
  • 3.1 数据来源38-41
  • 3.1.1 水文数据38
  • 3.1.2 气象数据38
  • 3.1.3 DEM和TM影像数据38
  • 3.1.4 野外调查数据38-41
  • 3.2 研究方法41-61
  • 3.2.1 数字高程模型提取山谷段流域地貌特征41-42
  • 3.2.2 数字高程模型提取山谷段流域水系特征42-43
  • 3.2.3 潜在蒸发量计算43-46
  • 3.2.4 反距离加权插值46
  • 3.2.5 水静力学单元产流计算模型46-49
  • 3.2.6 SCS模型49-50
  • 3.2.7 TM影像处理及解译50-52
  • 3.2.8 光释光测年法52-56
  • 3.2.9 粒度分析法56-61
  • 第四章 现代洪水过程分析61-77
  • 4.1 山谷段流域地貌特征和水系特征61-66
  • 4.1.1 流域界限判定61
  • 4.1.2 数字流域地貌特征61-62
  • 4.1.3 山谷段流域水系特征62-66
  • 4.1.4 小结66
  • 4.2 高原北部降水天气66-69
  • 4.2.1 青藏高原降水量标准66-67
  • 4.2.2 高原北部强降水天气原因67-69
  • 4.3 研究区日潜在蒸发量和日降水量69-71
  • 4.3.1 日潜在蒸发量计算69
  • 4.3.2 反距离加权空间插值日潜在蒸发量和日降水量69-71
  • 4.3.3 1960年连续阴雨天气日降水量分析洪峰形成过程71
  • 4.4 水静力学单元产流计算模型和SCS模型应用71-73
  • 4.5 山谷段流域洪水与四湖地区水体涨水期与滞后期估算73-77
  • 4.5.1 四湖地区水体面积变化73
  • 4.5.2 2010年洪水过境出山口后四湖地区水体面积变化过程73-75
  • 4.5.3 结果对比验证75-76
  • 4.5.4 小结76-77
  • 第五章 古洪水分析77-96
  • 5.1 古洪水沉积物光释光测年77-83
  • 5.1.1 预热坪实验和剂量恢复实验79-80
  • 5.1.2 等效剂量频率分布80
  • 5.1.3 标准生长曲线建立80-81
  • 5.1.4 光释光测年结果81-83
  • 5.2 古洪水沉积物粒度特征83-92
  • 5.2.1 粒度参数83-85
  • 5.2.2 粒度图解85-92
  • 5.3 古洪水分析92-96
  • 5.3.1 研究区特俗地理区位对气候变化响应92
  • 5.3.2 研究区古洪水沉积物沉积韵律特征92-93
  • 5.3.3 研究区特大洪水频发期93-96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96-99
  • 6.1 结论96-97
  • 6.2 展望97-99
  • 参考文献99-116
  • 致谢116-117
  • 个人简历117-119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著作11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进;;气候变化对祖厉河流域水文环境的影响[J];水文;2011年04期

2 姜海君;;吉林省小流域水文计算方法[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1年11期

3 左其亭;郭丽君;平建华;梁士奎;;干旱区流域水文-生态过程耦合分析与模拟研究框架[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2年01期

4 刘玉芬;;滦河流域水文、地质与经济概况分析[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5 С.И.佐托夫;张春宏;;论“河川流域”自然经济系统的模拟[J];地理译报;1987年01期

6 唐德善;黄河流域水文典型年和典型系列优选[J];河海大学学报;1994年02期

7 李长兴;论流域水文尺度化和相似性[J];水利学报;1995年01期

8 蒋颖;王学军;罗定贵;;流域管理模型的参数灵敏度分析——以WARMF在巢湖地区的应用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06年03期

9 高彦春;王晗;龙笛;;白洋淀流域水文条件变化和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J];资源科学;2009年09期

10 秦佩华;陈锋;谢正辉;;作物生长对流域水文过程与区域气候的影响[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志刚;;老虎山河流域水文特性分析[A];水与水技术(第3辑)[C];2013年

2 赵求东;叶柏生;丁永建;张世强;赵传成;王建;王增如;;典型寒区流域水文过程模拟[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3 梁洪华;白音包力皋;;ArcGIS技术在城市不透水表面信息提取中的应用[A];第三届全国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大会论文集[C];2007年

4 张东;张万昌;;基于渗蓄一体化动态产流的黑河上游干流山区莺落峡流域水文过程模拟[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李兰;郭生练;李志永;马绍忠;李文龙;姚淑芝;;流域水文数学物理耦合模型[A];中国水利学会一九九九年优秀论文集[C];1999年

6 卢晓英;阙汉光;;永定河流域水文要素变化趋势与成因分析[A];海峡西岸防抗台风抗洪抢险救灾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栾兆擎;周德民;章光新;邓伟;;近50a来别拉洪河流域水文机制变化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徐雪红;徐家贵;;对太湖流域水利发展与改革“十一五”规划的思考[A];太湖高级论坛交流文集[C];2004年

9 骆光晓;若孜汗·塔依尔;;新疆哈密石城子河流域水文水资源[A];中国水文科技新发展——2012中国水文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周旭东;李树平;孟祥彪;;招苏台河流域水文要素变化趋势分析[A];水与水技术(第4辑)[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傅菁 特约通讯员 纪良志;长江流域水文共谋改革发展[N];人民长江报;2007年

2 太原师范学院 王尚义 张慧芝;流域问题研究的创新和不足[N];光明日报;2009年

3 杨国伟 龙虎;二○○九年西北地区暨黄河流域水文协作会议召开[N];黄河报;2009年

4 ;太湖水文:为流域经济发展提供支撑[N];中国水利报;2007年

5 沈大军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教授级高工 王浩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水利院水资源所所长 蒋云钟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教授级高工;透视国外流域管理机构[N];人民长江报;2006年

6 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水文处 提供;现代化步伐加快 服务社会能力增强[N];中国水利报;2007年

7 记者 徐珊珊邋特约记者 赵懋忠 通讯员 黄秋如;三大流域水文气象自动站开建[N];海南日报;2008年

8 记者杜红志通讯员江守钰;淮河水文加快现代化进程[N];中国水利报;2002年

9 记者 王恩瑞 通讯员 梁述杰;海河流域水文工作会议在并召开[N];山西日报;2009年

10 记者 李坤 王鑫 唐瑾;陈雷畅谈流域水文发展重点[N];中国水利报;2009年


  本文关键词:青藏高原北部那陵格勒河流域现代洪水过程和古洪水沉积物光释光年代学及粒度特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32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4832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d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