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因素分解模型研究京津冀地区用水变化的驱动效应
发布时间:2017-08-06 10:25
本文关键词:采用因素分解模型研究京津冀地区用水变化的驱动效应
【摘要】:京津冀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迫切需要分析其用水量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分析用水总量变化时空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因素分解模型研究了2003—2013年京津冀地区产业用水量变化的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产业用水量10年间下降了8.84%,是京津冀地区实现经济增长和水资源利用脱钩的主要影响因素;规模效应10年间累计增加了267.95×10~8m~3,是导致产业用水量增长的唯一驱动因素;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都倾向于减少产业用水量,分别累计减少124.17×10~8和164.11×10~8m~3;技术效应是北京产业用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10年间累计减少了79.14%的产业用水量;而天津的结构效应要强于技术效应,10年间分别累计减少81.17%和73.71%的产业用水量;河北的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10年间分别累计减少51.37%和68.33%的产业用水量,相比京津仍有较大潜力.研究显示,调整产业结构、推广节水技术是缓解京津冀水资源短缺压力的有效途径,未来河北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应紧密结合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关键词】: 因素分解模型 用水量 时空分异 京津冀地区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9006,51479003)
【分类号】:TV213.4
【正文快照】: 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同时,我国的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等问题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出现了全面的水资源供应紧张和危机,严重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3].地处海河流域的京津冀更是属于严重缺水地区[4-5].2013年,京津冀地区的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198.53 m3湓人,不足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才志;刘乐;范斐;;基于CD-ESDA模型的中国产业用水增长质量的时空格局分析[J];经济地理;2010年09期
2 ;[J];;年期
,本文编号:6294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629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