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不同水文模型在干旱及半干旱地区适用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9 09:31

  本文关键词:不同水文模型在干旱及半干旱地区适用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河北雨洪模型 马斯京根河道流量演算改进模型 宁夏小流域径流预报模型 干旱及半干旱地区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气候变化异常、水旱灾害频发,防洪减灾的任务艰巨而迫切。及时准确的洪水预报能为正确作出防汛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历次抗洪斗争中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干旱及半干旱地区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其暴雨洪水有许多不同于湿润地区的特点,因此该地区的洪水预报方法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与难点。本论文以河北省和宁夏省部分河道站点和水库站点为例,采用河北雨洪模型、马斯京根河道流量演算改进模型、宁夏小流域径流预报模型等对洪水过程进行模拟分析。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流域产汇流洪水预报:详细介绍河北雨洪模型的计算方法、产汇流方式等原理,选取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滹沱河1953年以来的典型洪水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小觉水文站、岗南水库站、黄壁庄水库站3个断面的洪水预报方案,开展洪水预报工作。结果表明,河北雨洪模型在该流域具有较好适用性,但是不同量级的洪水需要分别建立不同参数的预报方案可以提高预报的精度,但是由于近几年流域下垫面条件变化剧烈,模型中WM值及汇流参数在实际预报过程中需要结合经验进行修改。(2)河道汇流洪水预报:详细介绍马斯京根河道流量演算理论、霍顿下渗理论并创新地将两种理论相结合形成了马斯京根河道流量演算改进模型(简写为MSKLOSS)。本论文选取海河流域南运河水系漳河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前后两种模型分别对1982年以来的场次洪水进行模拟及参数率定,并分析比较模型改进前后的精度及适用性。结果表明,模型改进后模拟精度明显高于模型改进前,尤其表现在洪量方面,可以在干早及半干旱地区推广应用。(3)无资料中小河流洪水预报: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暴雨洪水图集》中设计洪水方法,研究开发了宁夏小流域径流预报模型(简写为SBRF_NX),并集成到中国洪水预报系统中。本论文详细阐述了模型原理及运算步骤,并以黄河流域支流泾河为研究对象,进行洪水预报模拟分析并对模型参数取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模型预报洪峰流量结果较准确,这与中小河流关注洪峰预报的防汛重点相一致,其理论可靠,方法可行,可用于宁夏地区无资料中小河流的洪水预报。
【关键词】:河北雨洪模型 马斯京根河道流量演算改进模型 宁夏小流域径流预报模型 干旱及半干旱地区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V12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8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0-11
  • 1.2 研究进展11-14
  • 1.2.1 水文模型研究进程11
  • 1.2.2 流域产汇流模型研究现状11-13
  • 1.2.3 河道汇流模型研究现状13
  • 1.2.4 无资料中小河流水文预报方法研究现状13-14
  • 1.3 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14-16
  • 1.3.1 主要内容14-15
  • 1.3.2 参数率定15-16
  • 1.4 模拟效果评定标准16-18
  • 1.4.1 确定性系数准则16-17
  • 1.4.2 合格率准则17-18
  • 第2章 河北雨洪模型适用性研究18-55
  • 2.1 模型简介18-22
  • 2.1.1 模型结构18
  • 2.1.2 产流原理18-20
  • 2.1.3 汇流原理20-21
  • 2.1.4 模型参数21-22
  • 2.2 模型的预报分析22-53
  • 2.2.1 滹沱河流域概况23-24
  • 2.2.2 预报断面选取24-26
  • 2.2.3 小觉水文站预报方案26-36
  • 2.2.4 岗南水库站预报方案36-46
  • 2.2.5 黄壁庄水库站预报方案46-53
  • 2.3 本章小结53-55
  • 第3章 马斯京根河道流量演算模型改进55-74
  • 3.1 模型简介55-59
  • 3.1.1 模型原理55-59
  • 3.1.2 模型参数59
  • 3.2 模型应用分析59-72
  • 3.2.1 漳河流域概况60-61
  • 3.2.2 断面资料选取61-62
  • 3.2.3 时变参数河道洪水演算模型62-66
  • 3.2.4 马斯京根河道流量演算模型66-67
  • 3.2.5 两种模型的比较67-72
  • 3.3 本章小结72-74
  • 第4章 宁夏小流域径流预报模型开发74-85
  • 4.1 模型简介74-76
  • 4.1.1 模型原理74-75
  • 4.1.2 模型参数75
  • 4.1.3 数据文件75-76
  • 4.1.4 计算步骤76
  • 4.2 宁夏小流域径流预报模型应用与分析76-84
  • 4.2.1 研究区域概况76-77
  • 4.2.2 模型应用分析77-84
  • 4.3 本章小结84-85
  • 结论与展望85-88
  • 致谢88-89
  • 参考文献89-92
  • 作者简介92
  • 参加科研情况说明9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群柱;;干旱/半干旱地区遥感应用国际学术研讨会将在兰州召开[J];遥感信息;1993年02期

2 陈凤淑;;窖水节灌、梯田建设、地膜覆盖——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减灾的有效措施[J];防汛与抗旱;1998年01期

3 张佳丽;关兴良;陈超;;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园林绿化的探索与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2014年02期

4 桑轶群;刁鸣军;;半干旱地区公路绿化设计模式初探[J];安徽林业科技;2014年02期

5 山仑,邓西平,康绍忠;我国半干旱地区农业用水现状及发展方向[J];水利学报;2002年09期

6 贾绪平,何崇莲;水土保持是实现甘肃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1999年02期

7 张松梅;“空间技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可持续发展及荒漠化监测中的应用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J];遥感信息;2003年04期

8 齐藤诚;邵琪;顾卫;戴泉玉;富j+智;;半干旱地区公路岩质边坡植被恢复技术工程试验——以内蒙古赤峰-通辽高速公路为例[J];公路交通科技;2010年12期

9 牛宝中;高彦飞;朱建罡;;陕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小城镇建设绿化项目植物搭配探析[J];现代园艺;2013年06期

10 郭海;张建忠;王星乙;焦强;杨君芳;;甘肃省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工林(部分)造林类型标准[J];科技创业家;2012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山仑;邓西平;黄占斌;张岁岐;张正斌;;半干旱地区作物对有限水高效利用的生物学能其应用[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2 胡海波;王汉杰;;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防护林气候效应的分析[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3 邢成起;;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年代学新方法的应用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8年

4 管晓丹;黄建平;程善俊;;半干旱地区显著增温和能量变化特征[A];S5 全球典型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影响[C];2012年

5 杨春燕;苏筠;王志强;;干旱半干旱地区旱灾防御措施与土地退化关系[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6 高新梅;高冬梅;张静莹;潘久昌;;西部半干旱地区如何保护和改良农田土壤生态环境[A];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吉林省第五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7 程满金;郑大玮;马兰忠;;半干旱地区集雨旱作节水农业技术集成模式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2007学术年会雨水利用与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8 李景新;;谈我国东北半干旱地区水土资源的现状与发展对策[A];第十五次全国农机维修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9 纵瑞收;;棉花优良抗旱抗逆种质资源的筛选与创新利用研究——干旱、半干旱地区棉花品种改良研究与实践[A];中国作物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孙立德;张殿香;梁志兵;;半干旱地区农作物主要害虫发生预测防治与减灾对策[A];全国农业气象与生态环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华;解决干旱半干旱地区供水难题[N];科技日报;2004年

2 曾强红;雨水集流解干渴[N];中国矿业报;2002年

3 中国工程院院士 山仑;关于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建议[N];中国特产报;2003年

4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 黄朝忠 尚全民;关键是解决水的问题[N];中国水利报;2000年

5 李纪人;RS和GIS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管理中的价值[N];中国水利报;2004年

6 新疆农业大学草业工程系 石定燧 阿不来提;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坪建植问题探讨(下)[N];中国花卉报;2004年

7 ;中外专家共话干旱地区粮食安全[N];西安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马爱平;未来,养活世界人口需要农业科技进步[N];科技日报;2012年

9 本版编辑 发言 李佩成 山仑(中国工程院院士) 程晓陶(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防洪减灾所所长);水问题与经济发展[N];中国水利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管晓丹;全球半干旱地区冬季快速增温的观测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郁;不同水文模型在干旱及半干旱地区适用性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6年

2 汪松;基于时序NDVI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作物分类识别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3 李莉;干旱、半干旱地区居住区植物配置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4 李太安;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公路廊道生态响应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春梅;我国半干旱地区农业结构调整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3年

6 陈丹;内蒙古半干旱地区小城镇道路绿地植物配置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7 孙波扬;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分布式水文模拟及气候变化影响评估[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8 熊晓姣;鄂西北半干旱地区造林技术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446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6446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f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