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洮儿河下游区域洪水资源利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2 11:01

  本文关键词:洮儿河下游区域洪水资源利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洮儿河 丰枯周期 效益评估 可变模糊模型 实际可利用洪水资源量


【摘要】: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其中平原区人口集中,经济发展高速,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洪水资源作为一种可利用水源,其发挥的效益作用也日益凸显。本文从年际变化角度上,研究了洮儿河下游区域洪水资源利用规律,建立区域洪水资源利用措施系统,针对其中单个子系统,利用实际引洪资料对洪水资源利用的效益进行了量化评价,并通过拟定闸坝,求出实际可利用洪水资源量,针对洮儿河提出了洪水资源利用对策,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区域洪水资源利用规律的研究针对洮儿河下游地区,在对干支流年际变化规律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区域的洪水资源的可利用性及其洪水资源利用规律。区域不同时间尺度周期可以指导洪水资源在不同阶段的应用,利用大时间尺度上的稳定的丰枯周期可以用来指导区域用水结构和产业的调整,中小时间尺度可以用来指导洪水资源在年际间的合理配置,小波分析对径流丰枯的预测功能还可以为中长期预报提供背景依据,进而指导洪水资源预案制定。(2)洪水资源利用效益量化分析利用洪水资源可以为区域带来一定的效益,洪水资源量与洪水效益关系密切。利用白城市2003~2008年实际引洮洪水资料,在对区域效益进行识别建立效益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指标权重,并采用可变模糊模型对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洪水资源利用效益与洪水资源量呈正相关关系,并且具有累积效应。(3)洪水资源实际可利用量与利用对策研究利用河段洪水演进算法,通过拟定闸门,验算闸门过流能力,得出不同频率洪水下实际可利用洪水资源量;并针对平原河流引取洪水对水流状态影响的复杂性,提出利用实时运行模拟得出不同利用工况下洪水资源利用量与水位、流量状态,指导引蓄水工程建设和利用,用法律、法规推进洪水资源利用方案的实施。
【关键词】:洮儿河 丰枯周期 效益评估 可变模糊模型 实际可利用洪水资源量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V213.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6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9-10
  • 1.2 洪水资源利用国内外研究现状10-15
  • 1.2.1 洪水资源利用系统10-11
  • 1.2.2 洪水资源利用模式与技术方法11-12
  • 1.2.3 洪水资源利用效益12-13
  • 1.2.4 洪水资源利用评价13-15
  • 1.3 研究内容15-16
  • 2 研究区域概况16-25
  • 2.1 流域概况与水系图16-17
  • 2.2 气温、降水与蒸发特性17-20
  • 2.2.1 气温、降雨、蒸发年际变化17-19
  • 2.2.2 气温、降雨、蒸发年内分布19-20
  • 2.3 洪水特性20-23
  • 2.3.1 汛期径流量20-21
  • 2.3.2 年最大洪峰及峰现时间21-23
  • 2.3.3 固定时段最大洪量23
  • 2.4 水利工程建设23-24
  • 2.5 本章小结24-25
  • 3 区域水文情势变化规律25-37
  • 3.1 径流变化规律分析方法25-28
  • 3.1.1 趋势分析方法25-26
  • 3.1.2 突变分析方法26-27
  • 3.1.3 周期分析方法27-28
  • 3.2 结果分析28-35
  • 3.2.1 趋势结果分析28-29
  • 3.2.2 突变结果分析29-32
  • 3.2.3 周期结果分析32-35
  • 3.3 区域洪水资源利用规律35-36
  • 3.4 本章小结36-37
  • 4 区域洪水资源利用效益评估分析37-48
  • 4.1 洮儿河洪水资源利用综合效益评估37-41
  • 4.1.1 构建洪水资源利用效益评价指标37-38
  • 4.1.2 洪水资源利用效益评估模型38-41
  • 4.2 计算过程41-44
  • 4.2.1 效益评价指标41
  • 4.2.2 计算指标的相对隶属度41-42
  • 4.2.3 权重确定42-44
  • 4.2.4 样本优属度计算44
  • 4.3 评价结果分析44-47
  • 4.3.1 洮儿河洪水资源效益评价结果分析44-46
  • 4.3.2 指标不确定性对评价结果的影响46-47
  • 4.4 本章小结47-48
  • 5 实际可利用洪水资源量计算48-64
  • 5.1 研究背景48
  • 5.2 研究方法48-53
  • 5.2.1 洪水演进计算方法48-52
  • 5.2.2 闸门过流能力验算52-53
  • 5.3 实际洪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53-60
  • 5.3.1 设计洪水计算53-57
  • 5.3.2 参数计算57-58
  • 5.3.3 闸门过流能力验算58-59
  • 5.3.4 不同频率洪水实际可利用洪水资源量59-60
  • 5.4 区域雨洪资源利用对策60-64
  • 5.4.1 洪水过程模拟与预警系统建立60-61
  • 5.4.2 引蓄水工程建设61-62
  • 5.4.3 法律保障与宣传62-64
  • 6 结论与展望64-66
  • 6.1 结论64-65
  • 6.2 展望65-66
  • 参考文献66-7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70-71
  • 致谢71-7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徐东霞;章光新;尹雄锐;;近50年嫩江流域径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水科学进展;2009年03期

2 刘建卫;许士国;王雪妮;;嫩江下游干支流洪水资源调配研究[J];水利发展研究;2009年06期

3 涂向阳;高学平;韩延成;郭青平;;天津市洪沥水资源化存储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韩瑞光;丁志宏;冯平;;有效推进海河流域洪水资源利用的探讨[A];中国水利学会2008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本文编号:7187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7187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7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