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柘溪水库流域生态功能保护关键区划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2 11:31

  本文关键词:柘溪水库流域生态功能保护关键区划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流域生态功能保护关键区 生态功能重要性 生态环境敏感性 划分方法 柘溪水库


【摘要】:流域生态功能保护关键区是水生态系统、陆域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在流域尺度上的空间特征,为维持生态系统基本完整性的要求,从流域内提取出的地理单元,该单元具有不可或缺的生态功能,或是亟需保护的生境系统,或是被过渡开发丧失生产能力的地区。关键区一旦遭到破坏或持续得不到有效恢复治理,流域内生态系统将失去平衡,个别生态功能丧失且无法恢复,甚至导致珍稀物种灭绝,轻则影响人类生活生产,重则对人类造成损害。 本文根据流域生态功能保护关键区特征及保护目标,提出关键区的划分方法,并依据该方法,以柘溪水库流域为案例,划定其生态功能保护关键区,并根据其关键区特征,,提出相应的管理保护措施。 流域生态功能保护关键区划分方法是通过构建关键区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相应的方法模型,采用遥感/GIS手段,分别从生态功能重要性与生态环境敏感性两个方面,评价流域生态功能,最终确定关键区范围。本文以柘溪水库流域为例,通过识别柘溪水库流域特征,选取5项指标,分别是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土壤保持功能重要性、生物多样性保育重要性、土壤侵蚀敏感性、建设用地比例进行评价。最终划分出次关键区与极关键区,面积分别是1158.12km2和926.10km2,共占柘溪水库流域面积的34.45%。根据关键区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通用的管理保护手段,包括严格产业发展准入,制定相应保护政策;协调管理部门工作,引导群众参与保护;加强监测能力,提高办事效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缓解生态环境压力。同时根据柘溪水库流域各关键区自身特征,分别针对水源涵养型、土壤侵蚀敏感严重型、生物多样性保护类型和水源地保护类型四种关键区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管理保护手段。 本文通过流域生态功能保护关键区划分方法建立,并以柘溪水库流域生态功能保护关键区划分为例,较为全面的诠释了流域生态保护功能关键区的内涵、特征及保护目标,同时科学、客观的提出了柘溪水库流域生态功能亟需保护的关键区,为柘溪水库流域生态保护及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也能为其他流域划定生态功能保护关键区提供参考。
【关键词】:流域生态功能保护关键区 生态功能重要性 生态环境敏感性 划分方法 柘溪水库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工程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321;TV69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8-18
  • 1.1 研究背景8-10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10-15
  • 1.2.1 生态服务功能定义10-11
  • 1.2.2 流域生态功能内涵11-12
  • 1.2.3 功能区划12-14
  • 1.2.4 区划方法14-15
  • 1.3 本文的选题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15-18
  • 1.3.1 选题意义15-16
  • 1.3.2 研究内容16-17
  • 1.3.3 技术路线17-18
  • 第2章 划分流程及技术方法18-38
  • 2.1 流域生态功能保护关键区基础理论18
  • 2.1.1 流域生态功能保护关键区概念内涵18
  • 2.1.2 流域生态功能保护关键区的功能18
  • 2.2 流域生态功能保护关键区划分流程18-19
  • 2.3 评估单元划分19-20
  • 2.4 流域生态功能保护关键区评价指标体系建立20-35
  • 2.4.1 指标体系构建思想与原则20-22
  • 2.4.2 评价指标体系22-35
  • 2.5 流域生态功能保护关键区边界确定35-36
  • 2.6 数据获取与预处理36-38
  • 2.6.1 遥感数据获取36-37
  • 2.6.2 非遥感数据获取37
  • 2.6.3 基于 GIS 手段的数据预处理37-38
  • 第3章 案例分析38-79
  • 3.1 柘溪水库流域概况38-51
  • 3.1.1 流域自然概况38-45
  • 3.1.2 流域社会经济概况45-50
  • 3.1.3 自然资源利用50-51
  • 3.2 划分方案51-75
  • 3.2.1 评估单元划分与评估指标选定51-52
  • 3.2.2 重要生态功能评价52-67
  • 3.2.3 生态敏感性评价67-72
  • 3.2.4 柘溪水库流域生态功能保护关键区边界确定72-75
  • 3.3 管理与保护措施75-79
  • 3.3.1 通用手段与措施75-77
  • 3.3.2 针对性手段与措施77-79
  • 第4章 结论与讨论79-81
  • 4.1 研究结论79-80
  • 4.2 讨论80-81
  • 4.2.1 问题与不足80
  • 4.2.2 展望80-81
  • 参考文献81-86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86-87
  • 在学期间参加专业实践及工程项目研究工作87-88
  • 致谢8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国阶,何锦峰,涂建军;长江上游生态服务功能区域差异研究[J];山地学报;2005年04期

2 方精云,唐志尧,张媛,赵坤,江子瀛;全球生态系统功能和自然资本的价值[J];世界环境;1999年02期

3 张辉;许新宜;张磊;王红瑞;;2000~2010年我国洪涝灾害损失综合评估及其成因分析[J];水利经济;2011年05期

4 李智广;曹炜;刘秉正;罗志东;;我国水土流失状况与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8年01期

5 吴昌广;曾毅;周志翔;王鹏程;肖文发;罗

本文编号:7189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7189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6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