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透空四面体扰流机理及冷连接加工方法

发布时间:2017-08-26 03:05

  本文关键词:透空四面体扰流机理及冷连接加工方法


  更多相关文章: 透空四面体 水槽试验 工艺改造 钢套管冷连接 节点力学性能


【摘要】:长江中游地区荆江河段,源头枝城,下到迄洞庭湖出口处的城陵矶,全长约347.2km,界以藕池口,分上、下荆江。鉴于自身的自然特性加之三峡工程蓄水影响,河床演变频繁,洲滩变迁剧烈,航槽极不稳定,碍航状况频发。透空四面体框架航道整治技术具有透水和阻水双重特点,现已广泛应用于长江中游航道整治工程中。但复杂水流条件下透空四面体的扰流固沙机理尚不明确,如何实现框架的最优工程布局鲜有系统研究;此外,现有的透空四面体框架的加工工艺存在效率低下等问题。本文依托省部委“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第VI标段施工技术研究项目—课题2”,利用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了透空四面体周围流场特性、阻力特性等研究,揭示了透空四面体框架扰流减速与固沙机理,并提出了透空四面体框架挤压冷连接成型新工艺,在保证强度的同时,极大提高了框架生产效率。具体研究内容及成果包括:(1)透空四面体框架模型试验研究。利用高精度河流动力学水槽进行了单个透空四面体扰流的模型试验。利用基于变频技术的DCMS控制系统及旋桨式光电流速仪,测量了不同流场条件下透空四面体周围的空间流场分布,通过与无框架流场的对比,得到了透空四面体周围流速分布规律和具体减速、增速部位,揭示了透空四面体对水流扰动作用。(2)透空四面体框架扰流机理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建立了透空四面体框架扰流的二维、三维数值模型。通过对二维数值模拟研究,定量地得到了不同间距比下杆件尾流区漩涡变化规律;通过三维数值模拟,获得了直观的透空四面体周围流场变化规律,并通过与模型试验结果的比对,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可靠性。最后,通过分析透水框架的扰流效果,结合现有泥沙运动力学原理,揭示了透水框架减速固沙的力学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建议了透空四面体工程应用中的空间布局设计方法。(3)透空四面体框架钢套管挤压冷连接成型技术研究。鉴于传统透空框架制作工艺的局限性,提出了透空四面体框架钢套管挤压冷连接成型新技术。该技术优化了框架杆件的加工与拼接工序,并利用高压挤压钢套管的方式连接框架结点,代替了传统的焊接工艺,在保障框架强度的同时,将框架生产效率提高约67%。(4)透空四面体框架钢套管挤压冷连接性能评价研究。为了评估钢套管挤压冷连接成型框架的力学性能,优化连接成型访求,开展了钢套管挤压冷连接节点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利用不同钢套管材料、不同挤压模具,不同压痕长度、不同挤压压力和不同钢筋表面光滑制成模型进行力学性能,获得了连接强度与各试验参数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最优的连接设计方案。
【关键词】:透空四面体 水槽试验 工艺改造 钢套管冷连接 节点力学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61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8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6
  • 1.2.1 透空四面体的应用11-12
  • 1.2.2 透空四面体的减速促淤机理12-13
  • 1.2.3 透空四面体的研究手段13
  • 1.2.4 透空四面体的研究对象13
  • 1.2.5 透空四面体的减速促淤的影响研究13-14
  • 1.2.6 透空四面体的水动力特性理论研究14-15
  • 1.2.7 挤压冷连接研究与应用现状15
  • 1.2.8 透空四面体生产工艺研究现状15-16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目的、意义16
  • 1.4 本文研究采用的技术路线16-18
  • 第二章 透空四面体扰流规律模型试验18-49
  • 2.1 引言18
  • 2.2 试验装置18-19
  • 2.3 透空四面体形状及试验设计19-21
  • 2.4 模型试验设计原理21-24
  • 2.4.1 几何相似21-22
  • 2.4.2 运动相似22-23
  • 2.4.3 力学相似23-24
  • 2.5 透空四面体流场特性24-48
  • 2.5.1 横断面流速沿高度方向变化规律24-42
  • 2.5.2 高度方向流速平均减速率沿水流方向变化规律42-48
  • 2.6 本章小结48-49
  • 第三章 透空四面体扰流数值建模与模拟49-70
  • 3.1 引言49
  • 3.2 有限体积法的基本原理49-50
  • 3.3 Fluent、ANSYS ICEM简介50
  • 3.4 透空四面体高度分层后二维数值计算50-58
  • 3.4.1 控制方程和数值方法51
  • 3.4.2 计算区域及边界条件51-52
  • 3.4.3 计算结果及分析52-53
  • 3.4.4 三方柱流场分析53-54
  • 3.4.5 单方柱A流场分布54
  • 3.4.6 不同间距比下涡街变化规律54-55
  • 3.4.7 阻力和升力系数特性55-58
  • 3.5 透空四面体三维数值模拟58-69
  • 3.5.1 控制方程和数值方法58-59
  • 3.5.2 紊流模型的介绍59
  • 3.5.3 数学模型和计算条件59-60
  • 3.5.4 计算结果及分析60-69
  • 3.6 本章小结69-70
  • 第四章 透空四面体钢套管挤压冷连接成型技术研究70-93
  • 4.1 概述70
  • 4.2 透空四面体杆件的制作70-74
  • 4.2.1 透空框架杆件钢筋加工70-72
  • 4.2.2 透空四面体杆件模板加工72-73
  • 4.2.3 透空四面体杆件的浇注与养护73-74
  • 4.3 三点向心挤压冷连接工艺设备与方法74-86
  • 4.3.1 水平旋转承台和电动液压三向千斤顶方案74-82
  • 4.3.2 水平和垂直旋转承台和电动液压千斤顶方案82-84
  • 4.3.3 电动液压三点向心千斤顶施工工序84-86
  • 4.4 两点单向挤压冷连接工艺设备与方法86-91
  • 4.4.1 手动液压钳方案86
  • 4.4.2 水平旋转旋承台和电动液压钳(压痕长度 1cm)86-87
  • 4.4.3 水平旋转旋承台和电动液压钳(压痕长度 3cm)87-89
  • 4.4.4 水平旋转承台和电动液压钳工序89-90
  • 4.4.5 不同冷连接方案之间的对比90-91
  • 4.5 本章小结91-93
  • 第五章 挤压冷连接工艺成型节点力学性能试验研究93-99
  • 5.1 概述93
  • 5.2 试验介绍93-94
  • 5.3 试验方案94-95
  • 5.4 试验数据分析95-98
  • 5.5 本章小结98-99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99-101
  • 6.1 结论99-100
  • 6.2 研究展望100-101
  • 致谢101-102
  • 参考文献102-107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10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瑚穗,徐昶,过达;桩基透空堤的透浪系数[J];中国港湾建设;2003年05期

2 杨荣喜;深水防波堤透空结构设计研究[J];港口工程;1996年04期

3 朱大同;傅朝方;;波浪与透空管防波堤的相互作用[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10年05期

4 陈德春;周鹏;刘峥;;波浪力对桩基挡板式透空堤作用的有限元分析[J];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5 张丹,王爱群;关于管式透空直立式防波堤的研究和应用进展[J];海岸工程;2000年02期

6 那婧;拾兵;刘勇;范菲菲;;透空管式防波堤透射系数及反射系数的试验研究[J];海洋湖沼通报;2012年04期

7 黄建维;孙献清;;透空式栈桥码头的越浪作用及其计算[J];水利水运科学研究;1985年01期

8 刘韬;钟瑚穗;丁七成;;消能室式桩基透空堤消浪特征的试验比较研究[J];水运工程;2007年12期

9 房卓;张宁川;臧志鹏;;透空式梳式防波堤的数值模拟和波浪透射系数的研究[J];水道港口;2011年02期

10 滕斌,李玉成,孙路;波浪与外壁透空双筒柱的相互作用[J];中国工程科学;200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夏运强;饶永红;柳玉良;沈如军;;新型直立透空结构试验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2011年

2 王晶;程永舟;刘柏麟;杨小桦;;桩基板型透空堤消波性能实验研究[A];第十六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3 杨宪章;李文玉;曲淑媛;;桩基透空堤消浪效果分析与探讨[A];第十二届中国海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4 许潇楠;黄华;翁禹来;林柏桓;曾昭銮;;大尺度固立透空圆环柱的绕射波浪力及波浪渗流力[A];第七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广东 小宇;欢迎画面新形式[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铭燕;透空珐琅工艺在首饰中的应用及艺术呈现[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2 储昊;透空四面体扰流机理及冷连接加工方法[D];重庆交通大学;2016年

3 高东博;桩式透空防波堤的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韬;新型消能室式透空堤消浪特性的初步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5 李坚;透空式进海路平面布置及结构设计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6 王瑜;浅水小波高条件下桩式透空堤消浪效果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7 那婧;透空管式防波堤消浪性能试验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8 殷福安;挡板式透空堤透浪特性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9 杨甜丽;自由水面透空式半圆体防波堤水动力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10 王文鼎;有挡浪设施的桩基透空码头水动力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392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7392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9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