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屋面雨水利用系统调蓄容积优化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9 01:35

  本文关键词:屋面雨水利用系统调蓄容积优化设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屋面雨水利用系统 雨量径流系数 初期冲刷效应 雨水调蓄设施 优化设计 径流峰值控制


【摘要】:为应对国家推行海绵城市建设的政策,论文基于屋面雨水利用系统的运行特点,围绕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径流总量控制、径流污染控制、径流峰值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等规划控制目标,开展了屋面雨水利用系统调蓄容积优化设计研究。从统计方法和适用范围等角度,辨析雨量径流系数的含义,选取不透水砖、沥青油毡等城市典型类型屋面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实际降雨监测对屋面次雨量径流系数的影响因素,发现降雨深度对雨量径流系数影响最大,进而提出了屋面次雨量径流系数的率定方法并进行验证。通过监测实际降雨过程中的屋面雨水径流水质,对屋面雨水径流污染总体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不同形态污染物的分布情况及其相关性,通过了解屋面雨水径流中污染物质浓度的变化规律,判定雨水初期冲刷效应,确定了当控制率80%时水质控制深度为5 mm,当控制率60%时为2~3 mm,以达到径流污染控制的目标。基于日水量平衡模型对邯郸市1985~2014年降雨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降雨特征、屋面汇水面积、雨水供水方案对调蓄设施容积的影响以及对不同条件下屋面雨水利用系统的供水可靠率,提出了雨水利用系统调蓄设施容积的优化设计方法。运用屋面雨水利用系统径流峰值控制模型,提出屋面雨水利用系统径流峰值控制功能的判定方法。研究不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下不同重现期降雨的径流峰值及峰现时间的控制效能:当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别为70%、75%、80%、85%时,峰现延后时间可达到3.75~9.91 min,单位面积径流峰值控制率可达到8.86%~36.82%。
【关键词】:屋面雨水利用系统 雨量径流系数 初期冲刷效应 雨水调蓄设施 优化设计 径流峰值控制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5.12;TV213.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18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11-12
  • 1.1.1 研究背景11-12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2
  • 1.2 国内外屋面雨水利用研究现状12-16
  • 1.2.1 国外屋面雨水利用研究综述12-13
  • 1.2.2 国内屋面雨水利用研究综述13-16
  • 1.3 课题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6-18
  • 1.3.1 研究内容16
  • 1.3.2 技术路线16-18
  • 第2章 试验研究方案制定18-23
  • 2.1 试验研究方案概述18-19
  • 2.2 典型下垫面遴选19-20
  • 2.3 试验装置设计20-21
  • 2.4 具体监测计划21-23
  • 2.4.1 水质监测21-22
  • 2.4.2 水量监测22-23
  • 第3章 屋面雨量径流系数率定方法研究23-30
  • 3.1 雨量径流系数的含义及适用范围23-24
  • 3.2 屋面次雨量径流系数的影响因素分析24-28
  • 3.2.1 屋面特征25-26
  • 3.2.2 降雨强度26-27
  • 3.2.3 降雨深度27-28
  • 3.3 屋面次雨量径流系数率定方法28-29
  • 3.3.1 率定方法的提出28
  • 3.3.2 率定方法的验证28-29
  • 3.4 本章小结29-30
  • 第4章 屋面雨水径流特征及初期冲刷控制研究30-39
  • 4.1 屋面雨水径流水样选取30
  • 4.2 屋面雨水径流污染总体特征分析30-34
  • 4.2.1 不同形态污染物分布情况31-32
  • 4.2.2 研究方法32-33
  • 4.2.3 典型屋面降雨平均浓度及污染负荷33
  • 4.2.4 屋面雨水径流主要污染物相关性33-34
  • 4.3 城市屋面雨水初期冲刷效应及污染控制34-37
  • 4.3.1 屋面径流污染物质浓度变化规律34-35
  • 4.3.2 城市屋面降雨初期冲刷规律35-36
  • 4.3.3 基于屋面雨水利用的初期弃流量的确定36-37
  • 4.4 本章小结37-39
  • 第5章 屋面雨水利用系统调蓄设施容积优化研究39-59
  • 5.1 优化方法39-42
  • 5.1.1 日水量平衡模型39-41
  • 5.1.2 供水可靠性判定41
  • 5.1.3 其它参数的选取41-42
  • 5.2 邯郸市降雨特征42-45
  • 5.2.1 日降雨量分析42-44
  • 5.2.2 降雨类型分析44-45
  • 5.3 调蓄设施容积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45-51
  • 5.3.1 降雨特征的影响46-48
  • 5.3.2 屋面汇水面积的影响48-49
  • 5.3.3 雨水供水方案的影响49-51
  • 5.4 不同条件下屋面雨水利用系统供水可靠性分析51-55
  • 5.4.1 降雨特征的影响51-52
  • 5.4.2 屋面汇水面积的影响52-54
  • 5.4.3 雨水供水方案的影响54-55
  • 5.5 屋面雨水利用系统调蓄设施容积的优化设计55-58
  • 5.5.1 调蓄设施容积影响因素关系图的绘制55-57
  • 5.5.2 调蓄设施容积的优化设计方法57-58
  • 5.6 本章小结58-59
  • 第6章 屋面雨水利用系统的径流峰值控制效能研究59-72
  • 6.1 雨水利用系统径流峰值控制模型59-65
  • 6.1.1 模型建立59-62
  • 6.1.2 模型应用62-65
  • 6.2 屋面雨水利用系统径流峰值控制效能探析65-70
  • 6.2.1 屋面雨水系统设计标准的选取65
  • 6.2.2 屋面雨水利用系统径流峰值控制功能判定65-66
  • 6.2.3 屋面雨水利用系统径流峰值控制效能66-70
  • 6.3 本章小结70-72
  • 结论与建议72-74
  • 致谢74-75
  • 参考文献75-79
  • 作者简介79-8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8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80-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文磊;雨水利用在日本[J];水利天地;2001年08期

2 刘青勇,顾建金;“国内外雨水利用新技术”培训班在济举行[J];山东水利;2004年07期

3 张军锋,何俊仕;沈阳市城区雨水利用对策[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Z1期

4 丁跃元;张书函;陈建刚;;北京城区雨水利用的回顾与现状[J];住宅产业;2005年01期

5 杨华安;;雨水利用是个宝[J];四川气象;2006年01期

6 刘军;;石家庄市城区雨水利用的主要措施[J];中国水利;2006年15期

7 范炳均;刘光永;;上海某培训中心雨水利用工程设计体会[J];给水排水;2006年09期

8 张强;鲍万民;王继华;李勇;;淄博住宅小区雨水利用探讨[J];城乡建设;2006年10期

9 仰玉珍;;北京市雨水利用的总体思路和应对策略[J];市政技术;2006年06期

10 顾正斌;侯毅凯;王慧勇;;邯郸市城区雨水利用途径探索[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永青;;适合广西的雨水利用途径探讨[A];2010年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高建恩;牛文权;冯浩;吴普特;;雨水利用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A];第四次全国雨水利用技术研究会暨学术年会专辑论文集[C];2004年

3 张军锋;何俊仕;;沈阳市城区雨水利用对策[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金立华;王登礼;祝辉;孙荣花;;雨水利用应在城市中大力推广[A];山东水利学会第九届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4年

5 乔晓罡;李文静;;从一些国家雨水利用情况谈我国的雨水利用[A];“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李元红;金彦兆;;未来甘肃雨水利用的发展方向与保障对策[A];中国水利学会2007学术年会雨水利用与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7 薛选世;;雨水利用与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A];中国水利学会2007学术年会雨水利用与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8 李向宇;贾艾晨;曹文强;;大连市雨水利用的可行性研究[A];2008年全国城市水利学术研讨会暨工作年会资料论文集[C];2008年

9 张金鹏;李晴;;浅析北京地区园林绿地的雨水利用[A];2009北京生态园林城市建设[C];2010年

10 尹建坤;耿炜;靳睿杰;曹立强;穆岩;董钰;;石家庄市雨水利用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杨毅;雨水利用将进入新阶段[N];中国水利报;2001年

2 记者王方杰;甘肃“雨水利用行动”获国际特等奖[N];人民日报;2003年

3 记者 闫雪静;本市建成雨水利用设施55处[N];北京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高莹;重视雨水利用系统的建设[N];友报;2007年

5 张克锋 陈伟伟;黄科院建成城区雨水利用示范工程[N];黄河报;2011年

6 吴普特 高建恩;人工汇集雨水利用技术[N];中国水利报;2003年

7 采田 选编;雨水利用,看日本是怎样做的[N];中国水利报;2004年

8 ;德国的雨水利用[N];中国水利报;2004年

9 阮本清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雨水利用良性发展[N];中国水利报;2005年

10 记者 陈宗立 特约记者 周文馨;甘肃雨水利用规模居世界之首[N];光明日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旭超;寒冷地区城市住宅小区非传统水源利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庄佳欣;株洲市某小区雨水利用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

3 李甜;陕北地域传统雨水利用智慧及其现代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4 廖怡岚;基于雨水利用下的生态景观设计与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5 武炜瑶;居住区雨水利用景观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6 卢欣;居住区雨水利用景观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7 阮寅;西安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雨水利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8 李涵;基于雨水利用的武汉市综合公园设计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9 倪晶诚;合肥市住宅区雨水资源利用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5年

10 费龙;半山半圩区串联塘坝雨水利用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506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7506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c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