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典型沙质河段冲淤量预估方法及应用
本文关键词:黄河流域典型沙质河段冲淤量预估方法及应用
【摘要】:为扭转宁蒙河段水沙失衡趋势,合理分配输沙用水,提高河道排洪输沙效率,本文根据黄河流域典型沙质河段实测资料,依照河流动力学原理,通过引入水流挟沙力,建立了不同水沙条件下典型河段冲淤量预估方法。实测资料检验表明,该方法能够简便快速地根据进口断面洪水实测水沙因子,较好地预估下游河段的冲淤量。通过分析不同条件下预估冲淤量可以得出,在经历多年淤积而致主槽严重萎缩的情况下,内蒙古巴彦高勒-头道拐段以1 500 m3/s流量级冲刷河槽效率最高,建议在水库调节初期采用小流量多阶段冲刷的方式,达到重塑河槽的效果。根据不同的进口条件快捷估算河段冲淤量,能够为河流水沙过程调控以及河道整治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
【关键词】: 沙质河段 水流挟沙力 河道冲淤 水沙调控
【分类号】:TV147
【正文快照】: 1研究背景黄河是我国西北、华北最大的供水水源,黄河上游是全河主要的来水区,其丰富的水能水资源支撑了黄河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黄河宁蒙河段泥沙淤积严重,已形成200余公里的“悬河”,逐步成为宁蒙沿黄两岸的心腹之患。资料分析表明,龙羊峡水库1986年建成并与刘家峡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合龙,李广雪,周永青;黄河下游沿程冲淤及溯源冲淤的对比研究[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6年04期
2 张世奇;一、二维连接的河口冲淤数模[J];水利水电技术;1997年07期
3 张芝永;拾兵;;泥沙局部冲淤二维数值模拟仿真[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4 赵振兴;陈立德;;乌江闸闸下优化冲淤研究[J];河海科技进展;1992年01期
5 陈彰榕,杨作升,赵晓燕;现行黄河口冲淤特征和作用机制[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6 龙毓骞,梁国亭,张原锋,申冠卿,张留柱,程龙渊;黄河下游断面资料数据库及冲淤分布初步分析[J];水文;2002年04期
7 王宏江;泥质河口闸下冲淤特性及冲淤量的分析预报[J];海洋工程;2002年04期
8 潘威;;1861—1953年长江口南支冲淤状况重建及相关问题研究[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9年01期
9 田克峰;郝小丽;;吕四海岸不同填海规划方案的冲淤预测与分析[J];山西建筑;2011年30期
10 鲁兵;孔令来;;冲淤断面水文关系曲线绘制方法解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2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鄂尚发;吴建平;;引黄渠道冲淤计算中几个问题的讨论[A];第五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1年
2 周丹;邢华;;调水调沙期间河口河道断面法冲淤量计算误差原因分析[A];山东水利学会第八届优秀学术论文汇编[C];2003年
3 王旭明;张金锋;郝睿;霍杰;;河流网泥沙输移及其冲淤的标度规律[A];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曹世峰;霍杰;郝睿;王旭明;;汇流-引流模型中的标度规律[A];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进展——2010(13)卷[C];2010年
5 孙保沭;;黄河下游冲淤规律的初步分析[A];水电科技论文集[C];1990年
6 霍瑞敬;宋中华;宋士强;;黄河三角洲刁口河流路附近海区变化分析[A];中国水文科技新发展——2012中国水文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2年
7 尹超;谷洪钦;黄海军;;某核电厂周边海域海底冲淤研究[A];中国核学会核能动力分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记者 马晓燕;“冲淤还田”亩均增收300多元[N];嘉兴日报;2008年
2 记者 胡晓峰;疏浚冲淤分析软件获国家专利[N];中国船舶报;2008年
3 粤水婷;珠海中山联手治理污水灾害[N];中国水利报;2003年
4 记者 徐清扬;运用水能冲污调咸[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杜景龙;基于GIS的大河口冲淤复杂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新宏;冲积河道纵向冲淤和横向变形数值模拟研究及应用[D];西安理工大学;2000年
3 袁永生;冲淤河道相应水位过程中的非线性分析[D];河海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田雷;大型涉水工程对九段沙湿地的冲淤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楼飞;长江口深水外航道海域沉积和冲淤环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朱晓;杭州湾局域海床冲淤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4 王如生;近半个世纪长江口门区的冲淤变化分析及未来几十年冲淤趋势探讨[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5 徐海卿;长江南通河段新大码头水域冲淤成因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6 安永宁;离岸人工岛群建设对龙口湾冲淤特征的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刘玮yN;东海大桥沿线及邻近海域海床冲淤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真;基于潮滩高程模型的沙洲冲淤态势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551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755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