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降雨条件下坡面薄层水流水动力学特性及滚波演化规律
发布时间:2017-09-03 03:09
本文关键词:模拟降雨条件下坡面薄层水流水动力学特性及滚波演化规律
更多相关文章: 模拟降雨 坡面流 阻力特性 滚波流 摄影测量法
【摘要】:坡面薄层水流水动力学特性的研究,有助于构建土壤侵蚀模型、揭示土壤挟沙机理,但由于坡面流水深较浅,影响因素众多且相互交叉耦合,虽已有关于坡面流水动力学特性、滚波演化规律的研究成果问世,但存疑颇多。因此,本试验通过模拟降雨条件下的定床放水冲刷试验,系统而细致地研究了降雨强度、床面糙度、试验坡度、放水流量对坡面薄层水流的水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并给出该试验条件下滚波的特性参数随影响因素的发展演化规律。截至目前,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本试验给出了坡面薄层水流流速测量新方法——摄影测量法,相对传统的流速测量方法,它的优势在于时间精度提高到了0.01s,重复测量稳定性高(组内变异系数范围0.013~0.035),适应环境性能好(组间变异系数范围0.0260~0.0775),便于野外测量,该技术将会推动坡面流流速测量技术的发展。2)在模拟降雨条件下,本试验的坡面薄层水流均属于急流,所处流态为层流、过渡流。随着雨强的逐渐增大,坡面流的弗汝德数逐渐增大,然而随着糙度的增大,坡面流的弗汝德数逐渐减小。同时,当糙度ks£3.68时,随着糙度的逐渐增大,阻力系数逐渐增大,当ks37.50时,阻力系数不随糙度的增大而变化,基本上保持稳定。3)在模拟降雨条件下,坡面薄层水流的阻力系数随着雨强的增加而减小,即:雨强具有减阻作用,且光面条件下的减阻作用较加糙条件下明显。同时,无论是在光面还是人工加糙面时,滚波流都有产生和消失的现象,该临界值用粘深比表示为δ/h=0.3824、δ/h=0.5993,且随着糙度的逐渐减小,滚波的过渡扇形沿逆时针方向转动。4)在本实验条件下,用绕流雷诺数作为判别标准,坡面流处于过渡流状态,与传统雷诺数判别结果相比,水流向过渡流方向变化,更加符合试验现象。同时,本文还基于阻力分割的思想,将综合阻力理解为粘滞阻力、绕流阻力、降雨阻力三部分的代数和,给出了考虑雨强、糙度条件下坡面流阻力系数的计算新公式。5)在本试验条件下,随着雨强的增加,滚波的波速、波长增加,波频逐渐减小,而波高随雨强的变化则与糙度有关,在小糙度时,随雨强的增加而减小,大糙度时,随雨强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糙度的增加,滚波的波速、波长、波频都先增加后稳定,而仅有波高不随糙度的变化而变化,不受糙度的影响。
【关键词】:模拟降雨 坡面流 阻力特性 滚波流 摄影测量法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V131.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23
- 1.1 研究背景目的意义11-13
- 1.1.1 研究背景11-12
- 1.1.2 研究目的意义12-13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13-15
- 1.3 研究的内容15-16
- 1.3.1 研制坡面流流速测量的新系统15
- 1.3.2 探究模拟降雨对坡面薄层水流水动力学特性的影响15
- 1.3.3 研究模拟降雨条件下坡面滚波流演化规律15-16
- 1.4 研究方案16-23
- 1.4.1 研究方法16
- 1.4.2 技术路线16-17
- 1.4.3 试验仪器17-21
- 1.4.4 试验步骤21-23
- 第二章 摄影测量法测流速23-31
- 2.1 试验设计与方法23-27
- 2.1.1 试验要点23-24
- 2.1.2 试验概况24
- 2.1.3 新方法的原理及评价24-27
- 2.2 试验结果与分析27-29
- 2.2.1 坡面流测量稳定性检验27-29
- 2.2.2 测量精度检验29
- 2.3 小结29-31
- 第三章 坡面流水动力学特性研究31-51
- 3.1 试验方法31
- 3.1.1 试验要点31
- 3.1.2 试验概况31
- 3.2 理论分析31-32
-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32-49
- 3.3.1 坡面薄层水流流型流态分析32-36
- 3.3.2 阻力系数与坡度的关系36-37
- 3.3.3 阻力系数与单宽流量的关系37-39
- 3.3.4 阻力系数与水深的关系39-40
- 3.3.5 阻力系数与雷诺数的关系40-41
- 3.3.6 阻力系数与弗汝德数的关系41-42
- 3.3.7 粗糙度和雨强对阻力的影响42-44
- 3.3.8 增阻机理44-48
- 3.3.9 阻力系数的通式48-49
- 3.4 小结49-51
- 第四章 滚波演化规律研究51-63
- 4.1 试验方法51
- 4.1.1 试验要点51
- 4.1.2 试验概况51
- 4.2 理论分析51-52
- 4.3 结果与分析52-61
- 4.3.1 滚波波速分析52-54
- 4.3.2 滚波波长分析54-57
- 4.3.3 滚波波高分析57-59
- 4.3.4 滚波聚合规律分析59-61
- 4.4 小结61-63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63-65
- 5.1 结论63
- 5.2 展望63-65
- 参考文献65-68
- 致谢68-69
- 个人简介69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夏卫生;雷廷武;赵军;张晴雯;潘英华;;薄层水流中电解质脉冲迁移模型[A];第八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2 安翼;刘青泉;;坡面薄层水流的流速分布特征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并周培源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文集(上册)[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良惠;莲藕覆膜厢作的栽培[N];湖北科技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范典;坡面薄层水流水动力学特性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2 王俊杰;模拟降雨条件下坡面薄层水流水动力学特性及滚波演化规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3 杨锦;人工加糙坡面薄层水流水动力学特性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4 敬向锋;坡面薄层水流水动力学规律的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824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782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