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非均匀沙输移及沙波运动特性

发布时间:2017-09-07 06:49

  本文关键词:非均匀沙输移及沙波运动特性


  更多相关文章: 非均匀沙 沙波运动 泥沙输移 床沙交换 级配调整 河床演变 水槽试验


【摘要】:沙波运动是推移质运动的一种主要形态并且对悬移质运动也有很重要的影响。沙波运动作为泥沙颗粒在床面上运动的集体表现形式,对河床的水沙条件影响很大,与平整河床的泥沙运动有很大的区别,对河床的冲淤、演变、结构都能产生很重要的作用。目前,在沙波运动上的研究还不充分,大部分的研究仅是对沙波运动过程的简单描述,一些关于沙波与输沙率关系的研究也仅仅是把沙波看作规则的形状进行简单的力学分析。关于沙纹的成因争议不休,对沙波各个阶段的划分也模棱两可,沙波运动与河床泥沙运动交换的关系也未得到充分的研究。因此,研究沙波运动对于完善泥沙从起动到输移的理论体系是十分有意义的。本课题利用100 m长水槽试验条件,使用轻质塑料沙作为试验模型沙,在不同的水流强度下,观察沙波运动的细部特征,采集沙波运动的形态参数,对沿程冲刷过的泥沙各断面取样并进行筛分分析及比重测量,找出泥沙输移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子。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建立沙纹形成理论模型,研究沙波运动在床沙交换分选、床沙分层、级配变化、河床冲淤演变等方面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沙纹的形成是近底层内水沙能量周期交换的结果;沙波面上活跃的泥沙运动特别是分离点和交汇点附近两个区域是泥沙颗粒分选与交换的关键区域;随着不同强度水流的变化,沙波参数也具有规律性的变化,床沙表层和深层交换会使泥沙垂向平均粒径向深处粗化,比重向深处变大等变化规律;最后,分析了沙波运动的最终演变到沙丘深潭直接参与到河床演变的行列,得到了沙波运动速度的表达式,对基于沙波运动的推移质输沙率公式进行了改进。
【关键词】:非均匀沙 沙波运动 泥沙输移 床沙交换 级配调整 河床演变 水槽试验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V142.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符号说明7-10
  • 1 绪论10-16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4
  • 1.2.1 非均匀沙不平衡输沙研究11-12
  • 1.2.2 冲淤过程中床沙级配的调整12
  • 1.2.3 猝发现象与床沙输移级配分布的关联研究12
  • 1.2.4 目前沙波运动特性的研究12-14
  • 1.2.5 基于沙波运动的输沙率研究14
  • 1.3 目前研究存在的根本问题及挑战14-16
  • 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16-19
  • 2.1 研究内容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6-17
  • 2.1.1 研究内容16
  • 2.1.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6-17
  • 2.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7-19
  • 2.2.1 研究方法17
  • 2.2.2 研究技术路线17-19
  • 3 试验方案设计19-37
  • 3.1 试验装置19-22
  • 3.1.1 试验水槽及供水系统19-21
  • 3.1.2 流量及水位测量系统21-22
  • 3.2 试验水流特征值与试验沙22-27
  • 3.2.1 流量22
  • 3.2.2 水温22
  • 3.2.3 水深与水位22-24
  • 3.2.4 流速24-25
  • 3.2.5 试验沙25-27
  • 3.3 试验步骤27-29
  • 3.3.1 放水27-28
  • 3.3.2 试验数据采集28-29
  • 3.3.3 泥沙级配及比重试验29
  • 3.4 小结29-37
  • 4 试验结果分析37-60
  • 4.1 基于底层能量传递的沙纹形成及发展机理37-44
  • 4.1.1 泥沙运动层划分37-38
  • 4.1.2 水流运动的分层与能量传递38-40
  • 4.1.3 沙纹形成模型40-41
  • 4.1.4 沙纹发展成沙垄及沙波面上泥沙的运动41-44
  • 4.2 沙波特性与床沙交换44-58
  • 4.2.1 沙波的不规则系数44-46
  • 4.2.2 沙波的归宿46-48
  • 4.2.3 床沙垂向交换及床沙分层48-52
  • 4.2.4 床沙沿程交换52-57
  • 4.2.5 推移质输沙率57-58
  • 4.3 小结58-60
  • 5 结论与展望60-62
  • 5.1 结论60
  • 5.2 展望60-6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实践及发表的论文62-63
  • 致谢63-64
  • 参考文献64-67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杰;吴永跃;郝立彦;;柳河泥沙的危害及治理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2期

2 方素丽,唐述裕;繁昌新大圩小洲连续崩岸的原因分析[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 孙厚钧,宋锡铭;激流促紊输沙构想的机理探讨与实施刍议[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4 沈来新,刘培斌;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在永定河滞洪水库设计中的应用[J];北京水利;2002年04期

5 龙超平,孙贵洲,段文刚,吴新生;长江中下游防洪模型研究——关键技术问题初步探讨[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2年02期

6 张杰,李永红;平面二维河床冲淤计算有限体积法[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2年05期

7 范北林,万建蓉,黄悦;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后对汉江中下游河势的影响[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2年S1期

8 万建蓉,张杰,张细兵;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泥沙冲淤计算[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2年S1期

9 刘万利,陈立;北江清远河段推移质运动规律初步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3年01期

10 陈和春,王继保,李俊美;水工模型试验中尾水控制的反堰流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小峰;谢葆玲;许全喜;;三峡水库蓄水初期泥沙淤积预测模型研究[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2 郭世兴;;排沙漏斗在陕西省泾惠渠灌溉供水中的应用[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3 江恩惠;李军华;董其华;赵连军;;黄河下游洪峰增值研究综述[A];第二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2011年

4 江恩惠;赵连军;韦直林;;黄河下游洪峰增值机理及数值模拟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水旱灾害风险管理[C];2005年

5 李付军;;拦沙坝迎流面局部冲刷坑深度计算方法的理论分析[A];铁路桥梁水文及病害调查整治经验——中国铁道学会铁道工程分会水工水文专业委员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铁道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第二集)[C];2006年

6 杨志刚;;试论摆依寨水库泥沙淤积分析计算及防治措施[A];云南省水利学会2013年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7 姬昌辉;谢瑞;申霞;;长江扬中河段天星洲汊道整治动床物理模型试验研究[A];第十七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高峰;长江口水沙运动及三维泥沙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华;植被护坡根系固土及坡面侵蚀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3 孙西欢;水平轴圆管螺旋流水力特性及固粒悬浮机理试验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0年

4 王新宏;冲积河道纵向冲淤和横向变形数值模拟研究及应用[D];西安理工大学;2000年

5 张红武;黄河下游洪水模型相似律的研究[D];清华大学;1995年

6 周新民;水沙两相流湍流模式及其应用[D];四川大学;2002年

7 虞邦义;河工模型相似理论和自动测控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D];河海大学;2003年

8 黄才安;冲积河流水流泥沙运动基本规律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9 周赤建;河流悬移质泥沙运动模拟方法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4年

10 陈雄波;挟沙水流数值模拟中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8080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8080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8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