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建设对蓄滞洪区运用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轨道交通建设对蓄滞洪区运用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轨道交通 项目建设 蓄滞洪区 数学模型 分洪影响 退洪影响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口增加,城市附近蓄滞洪区内轨道交通项目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国内外就其项目建设对蓄滞洪区运用产生的影响研究较少。以武汉市轨道交通21号线工程为例,采用动边界模拟技术,建立蓄滞洪区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就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对蓄滞洪区运用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研究成果表明:武湖蓄滞洪区内轨道交通工程桥墩、车站等占用有效蓄滞容积相对较小;工程建设对蓄滞洪区分洪流量、历时、水位及流场过程的影响较小,对蓄滞洪区退洪流量、历时、水位及流速过程等影响不大,不会对蓄滞洪区运用带来明显不利影响,其研究方法及成果可供工程规划设计单位及防洪管理部门参考。
【作者单位】: 长江科学院河流研究所;
【关键词】: 轨道交通 项目建设 蓄滞洪区 数学模型 分洪影响 退洪影响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1339001)
【分类号】:U239.5;TV873
【正文快照】: 1研究背景我国南方多暴雨洪水,洪涝灾害频繁。在修建水库拦蓄洪水,加固江河堤防、利用河道排泄洪水的同时,设置一定数量的蓄滞洪区,适时分蓄超额洪水、削减洪峰,对保障重点地区、大中城市和重要交通干线防洪安全,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损失具有重要作用。蓄滞洪区地势低洼,历史上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国华;加强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的对策研究[J];水利经济;2000年06期
2 李寿龄;海河流域蓄滞洪区[J];水利水电工程设计;2000年02期
3 刘玉忠,赵会强,张长青,郭书英;关于海河流域蓄滞洪区问题的思考[J];海河水利;2001年06期
4 叶明,杨志峰,刘昌明;蓄滞洪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水利;2001年03期
5 阎淑春;严格政策界限 做好蓄滞洪区运用补偿[J];中国水利;2001年03期
6 向立云;;蓄滞洪区管理与发展模式探讨[J];防汛与抗旱;2002年02期
7 邓坚;王翔;刘玉忠;万群志;赵会强;姜斌;罗庆玲;苑希民;;关于蓄滞洪区有关问题的调研报告[J];防汛与抗旱;2002年02期
8 武庆华,戴群英;河北省蓄滞洪区安全建设效益及思路[J];河北水利;2002年06期
9 于清涛;河北省蓄滞洪区发展思路探讨[J];河北水利水电技术;2002年04期
10 赵敏涛;;白洋淀蓄滞洪区管理及发展探讨[J];防汛与抗旱;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传奇;;蓄滞洪区管理中的生态服务价值评估[A];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进展 2009[C];2009年
2 何琦;;流域机构在蓄滞洪区补偿核查环节的工作重点和方法[A];青年治淮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朱金和;刘士和;梅军亚;;基于混合网格的蓄滞洪区水流运动数值模拟[A];第十一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并周培源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文集(下册)[C];2012年
4 周念来;周玉琴;;蓄滞洪区洪灾损失分散模型研究[A];纪念’98抗洪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优秀文集[C];2008年
5 周念来;周玉琴;;蓄滞洪区洪灾损失分散模型研究[A];纪念’98抗洪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优秀文集[C];2008年
6 高坤;杨震;刘志鉴;;黄河东平湖蓄滞洪区安全建设移民规划浅析[A];2014年4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7 顾晓蓉;夏中华;;基于GIS的蓄滞洪区洪水风险管理系统设计[A];第三届全国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大会论文集[C];2007年
8 高学平;李静怡;韩延成;;基于ArcGIS的蓄滞洪区蓄水模拟理论和方法[A];第二届全国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9 黄朝忠;;防汛抗旱减灾新进展[A];中国水利学会专业学术综述(第五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徐根亮 周文卫;蓄滞洪区将分为三类建设[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2 ;蓄滞洪区灾民可依规定获补偿[N];人民日报;2003年
3 记者 李真;长江蓄滞洪区分三类建管[N];中国水利报;2006年
4 宗合;加强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N];中国水利报;2006年
5 李原园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蓄滞洪区建设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N];中国水利报;2006年
6 赵勇;安徽淮河蓄滞洪区将获最高限补偿[N];中国税务报;2007年
7 厉征;财政部要求及早发放蓄滞洪区补偿金[N];中国税务报;2007年
8 记者 陈锐;以编制规划为契机 推动蓄滞洪区建设管理[N];中国水利报;2007年
9 ;全国主要蓄滞洪区防汛责任人名单[N];中国水利报;2003年
10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刘树坤;有效开发蓄滞洪区的多种功能[N];中国水利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晓鹤;蓄滞洪区补偿政策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6年
2 王晓宁;蓄滞洪区运用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分析[D];北京工业大学;2007年
3 徐超;洞庭湖蓄滞洪区人口安置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4 周勇;河南省蓄滞洪区和谐发展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5 王海菁;康山蓄滞洪区避洪转移安置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6 李玉臣;北京西郊沙石坑蓄滞洪区综合利用模式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7 孙鹏;蓄滞洪区洪水作用下房屋表面压力及区域流场的数值模拟与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8 顾晓蓉;大黄堡蓄滞洪区风险管理系统设计[D];天津大学;2010年
9 陈s,
本文编号:8195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819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