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ETIS模型的东北黑土区乌裕尔河流域径流模拟
本文关键词:基于TETIS模型的东北黑土区乌裕尔河流域径流模拟
更多相关文章: TETIS模型 东北黑土区 乌裕尔河流域 径流模拟
【摘要】:将TETIS模型引进我国东北黑土区,以乌裕尔河流域为例,进行了径流模拟,结合SCEUA算法与手动调参,对1971—1987年日径流进行了模型的率定与验证,并对流域水量平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率定期和验证期纳什效率系数(ENS)和决定系数(R2)均超过0.7,水量平衡误差均不超过10%。蒸散发是流域水量的主要输出形式,地表径流为河道径流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年内径流量差异较大,夏季最多,冬季最少。结合模型评价指标与流域实际地理环境,认为TETIS模型在东北黑土区适用性良好。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TETIS模型 东北黑土区 乌裕尔河流域 径流模拟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71271,41271305)
【分类号】:P333
【正文快照】: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1],然而多年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过度垦殖导致该区出现一系列与水资源相关的生态问题,如河道断流、水污染、水土流失等,严重制约着东北黑土区的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表明,东北典型黑土区乌裕尔河流域上游年均流失水量达1.7亿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斌;王贵作;黄金柏;宫兴龙;孙颖娜;;栅格分布式水文模型在高寒区日流量模拟中的应用[J];水力发电学报;2013年06期
2 黄鹏年;李致家;姚成;胡春岐;张建中;;半干旱半湿润流域水文模型应用与比较[J];水力发电学报;2013年04期
3 何思为;南卓铜;王书功;丁永建;;四个概念性水文模型在黑河流域上游的应用与比较分析[J];水文;2012年03期
4 徐会军;陈洋波;曾碧球;何锦翔;廖征红;;SCE-UA算法在流溪河模型参数优选中的应用[J];热带地理;2012年01期
5 尹雄锐;章光新;杨帆;许斌;;东北半干旱地区流域分布式水文模拟——以洮儿河流域为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年01期
6 冯夏清;章光新;尹雄锐;;乌裕尔河流域径流特征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9年07期
7 方海燕;蔡强国;李秋艳;;东北典型黑土区乌裕尔河中游泥沙输移月年时间尺度特征[J];泥沙研究;2009年02期
8 韩玉梅;;乌裕尔河水文特性与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探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7年06期
9 刘卓;刘昌明;;东北地区水资源利用与生态和环境问题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6年05期
10 代俊峰;陈家宙;崔远来;何园球;马吉刚;;不同林草系统对集水区水量平衡的影响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6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林波;三江平原挠力河流域湿地生态系统水文过程模拟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2 刘贵花;三江平原挠力河流域水文要素变化特征及其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田琳;基于敏感性分析的SWAT水文参数优化方法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炳青;陈莹;陈兴伟;;SWAT模型水文过程参数区域差异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3年11期
2 王杰;黄英;段琪彩;刘新有;;土地利用变化情景下牧羊河水文响应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年06期
3 刘广路;范少辉;刘蔚漪;杜满义;;闽北不同类型毛竹林水量平衡[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4 单新;柳成志;楼露;;乌裕尔河依安段沉积特征研究[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3年01期
5 刘二佳;张晓萍;谢名礼;陈妮;;退耕背景下北洛河上游水沙变化分析[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3年01期
6 潘扎荣;阮晓红;朱愿福;李荣富;;近50年来淮河干流径流演变规律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13年01期
7 王杰;黄英;段琪彩;刘新有;;土地利用变化情景下牧羊河水文响应研究[J];人民珠江;2012年05期
8 汤洁;杨巍;李昭阳;卞建民;刘畅;;辽河大伙房水库汇水区农业非点源污染入库模拟[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年05期
9 魏俊彪;王高旭;吴永祥;;黄河水资源利用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12年07期
10 王建英;袁勇;李奇键;;浅谈林地水量平衡研究[J];林业建设;201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魏强;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与社会福祉关系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5年
2 徐明怡;模拟大气CO_2升高对小叶章光合特性的影响及分子机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文;基于RS/GIS和SWAT模型的南流江流域分布式水沙耦合模拟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阚光远;李致家;刘志雨;姚成;张昊;;概念性水文模型与神经网络模型的耦合应用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2013年02期
2 李致家;胡伟升;丁杰;胡余忠;吴勇拓;李京蔚;;基于物理基础与基于栅格的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2012年02期
3 何惠;;中国水文站网[J];水科学进展;2010年04期
4 陈洋波;黄锋华;徐会军;任启伟;;流溪河模型Ⅱ:参数推求[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5 陈洋波;任启伟;徐会军;黄锋华;;流溪河模型Ⅰ:原理与方法[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6 芮孝芳;宫兴龙;张超;刘万贵;;流域产流分析及计算[J];水力发电学报;2009年06期
7 郭凤兰;魏庆杰;;潮河流域天然年径流变化趋势分析[J];现代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8 李致家;姚成;章玉霞;徐倩;黄迎春;;栅格型新安江模型的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2009年02期
9 姜德娟;李丽娟;侯西勇;梁丽乔;张丽;李九一;胥铭兴;;洮儿河流域中上游水循环要素变化及其原因[J];地理研究;2009年01期
10 王贵作;任立良;王斌;;基于栅格的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的构建与应用[J];水电能源科学;2008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盛萍;典型小流域土地利用与气候变异的生态水文响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2 刘殿伟;过去50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时空特征与环境效应[D];吉林大学;2006年
3 徐帮树;滑坡预测的水文—力学耦合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卓颖;黄土高原地区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研究与应用[D];清华大学;2005年
5 任宪友;两湖平原湿地系统稳定性评价与生态恢复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硕;GIS和遥感辅助下流域模拟的空间离散化与参数化研究与应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淼;石头口门水库汇水区土地利用情景分析及水资源污染模拟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2 蔡孟林;SWAT模型在茫溪河流域非点源污染研究中的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3 胡雅杰;基于SWAT模型的环江流域径流模拟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4 刘智勇;基于SWAT-SUFI模型的黄土高原典型流域径流模拟及水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5 查恩爽;伊通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模拟及最佳管理措施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李成六;基于SWAT模型的石羊河流域上游山区径流模拟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张晓丽;基于SWAT模型的黄水河流域水文模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布克巴依尔;吉林省新立城水库农业非点源污染系统模拟与管理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陈娟;济南市南部山区锦绣川流域景观变化对河川径流的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孙庆艳;华北土石山区典型流域森林植被水文生态过程响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丹;杨谦;迟凤琴;;东北黑土区土壤资源现状与存在问题[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6年06期
2 张科利;彭文英;王龙;付安平;徐香兰;;东北黑土区土壤剖面地温和水分变化规律[J];地理研究;2007年02期
3 刘猛;;东北黑土区土地开垦历史过程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0年02期
4 谢云;段兴武;刘宝元;刘刚;冯艳杰;高晓飞;;东北黑土区主要黑土土种的容许土壤流失量[J];地理学报;2011年07期
5 庄季屏;东北黑土区生态系统的演变对土壤结构性质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1985年06期
6 何艳芬;张柏;马超群;张学林;;东北黑土区农业生态景观格局及变化研究——以德惠市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7 段兴武;谢云;刘宝元;刘刚;冯艳杰;高晓飞;;东北黑土区容许土壤流失量研究(英文)[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2年04期
8 刘军;王建荣;刘安东;;东北黑土区几种优良乡土水土保持树种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0年03期
9 ;全国水土流失180万平方公里[J];西部资源;2009年02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振举;蔡强国;李国强;;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对粮食安全的影响[A];海峡两岸环境与资源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07年
2 范建荣;;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技术体系[A];中国水土保持学会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蔡壮;;东北黑土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探讨[A];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0次会议论文集(第三册)[C];2006年
4 孙传生;罗志有;李涛;芦贵君;王大中;;东北黑土区水土保持保护性耕作措施探讨[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5 孙传生;黄长海;朱大为;夏广伟;王晓平;;东北黑土区水土保持保护性耕作措施探讨[A];水土保持发展战略——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及水土保持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孙传生;罗志有;李涛;芦贵君;王大中;;东北黑土区水土保持保护性耕作措施探讨[A];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周江红;;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状况分析及防治对策[A];发展水土保持科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学术论文集[C];2006年
8 朱贵云;武治国;;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基于经济学视角[A];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新农村建设研究[C];2008年
9 范昊明;蔡强国;郭成久;王铁良;苏芳莉;崔明;;东北黑土区土壤容许流失量与水土保持治理指标探讨[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10 沈波;张锋;;东北黑土区三级区划研究及水土保持规划有关问题的探讨[A];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平;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启动[N];光明日报;2008年
2 记者 贾君洋;东北黑土区计划3年治理水土流失2800平方公里[N];中国水利报;2008年
3 孙英威;我国启动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4 冯建维 记者 贾红路;东北黑土区大规模治理启动[N];黑龙江日报;2008年
5 王旭飞;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项目通过国家验收[N];黑龙江日报;2011年
6 记者 郑秀文 通讯员 陈浩生;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研究[N];中国水利报;2002年
7 孙英威;东北黑土区实施“科技挖潜”提高粮食生产能力[N];中国改革报;2007年
8 武勇 孟昭丽;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面积不断扩大[N];科技日报;2006年
9 记者 李力邋朱靓;东北黑土区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工程启动[N];经济日报;2008年
10 ;1.2亿再造沃土良田[N];中国财经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孟令钦;东北黑土区沟蚀机理及防治模式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2 蔡壮;东北黑土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陈晓君;东北黑土区现阶段农业经济发展路径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鹏杰;东北黑土区设施农业土壤中酞酸酯时空分布特征[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2 李国强;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3 钟云飞;东北黑土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4 姚岚;东北黑土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探析[D];吉林大学;2008年
5 赵斯;东北黑土区农林复合土壤理化性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6 刘远利;WEPP模型(坡面版)在东北黑土区的适用性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7 刘春;东北黑土区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213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821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