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暴雨分布规律与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价
发布时间:2017-09-14 06:12
本文关键词:宣城市暴雨分布规律与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价
【摘要】:宣城市作为安徽省防洪减灾重点地区,对其暴雨时空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和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对于保障宣城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防灾减灾工作具有现实意义。本次研究选取宣城市17个雨量站1970-2013年逐日降水资料进行分析,采用算术平均法得到宣城市暴雨日数、平均暴雨量、日最大降水量等水文参数,并且绘制趋势图得到宣城市暴雨参数的变化趋势,并采用Morlet小波分析法得到宣城市降水量和暴雨日数的周期和频率。选取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四个评价指标及其下13个具体指标作为控制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到每个指标的权重值,然后将每个指标值归一化后乘以相应权重,最后用ArcGIS软件叠加得到整个宣城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综合指数图,并且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方面,针对宣城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提出防治措施。分析结果显示:宣城市降水年际变化较大,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72.45mm,各地多年平均降雨量存在显著差异,南部山区降水量明显大于北部平原区。宣城市降水量有5年、14年和27年三个周期震荡信号,暴雨日数有5年、12年和26年三个特征时间尺度。宣城市暴雨风险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宣城南部地区,包括泾县、旌德县、宁国市、宣州区和广德县南部地区,且暴雨洪涝灾害风险从南到北逐渐递减。本文从宣城市暴雨时空分布规律和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方面对宣城市的暴雨进行了研究,可供当地编制防洪减灾规划参考,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关键词】:暴雨 时空规律 洪涝风险 层次分析 宣城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92.02;TV122.1
【目录】:
- 致谢7-8
- 摘要8-9
- ABSTRACT9-17
- 第1章 绪论17-24
- 1.1 研究背景17-18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8-19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19-21
- 1.3.1 国内研究现状19-20
- 1.3.2 国外研究现状20-21
- 1.4 研究对象和内容21-24
- 1.4.1 研究对象21-22
- 1.4.2 研究内容22
- 1.4.3 技术路线22-24
- 第2章 理论支撑与数据来源24-37
- 2.1 理论与方法24-33
- 2.1.1 自然灾害系统论24
- 2.1.2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理论24-25
- 2.1.3 小波分析25-27
- 2.1.4 滑动平均法27
- 2.1.5 克里格插值27-28
- 2.1.6 层次分析法28-32
- 2.1.7 极差标准化32-33
- 2.1.8 自然断点分级法33
- 2.2 数据获取33-36
- 2.2.1 降水数据33-35
- 2.2.2 社会经济数据35
- 2.2.3 基础地理数据35-36
- 2.3 小结36-37
- 第3章 研究区概况37-43
- 3.1 地理位置37
- 3.2 地形地貌37
- 3.3 气象水文37-38
- 3.4 土壤植被38-39
- 3.5 社会经济39-40
- 3.6 地质地震40-41
- 3.7 河流水系41-43
- 第4章 宣城市暴雨时空分布43-57
- 4.1 年降水量43-50
- 4.1.1 降水的年代变化43-45
- 4.1.2 降水年际分布45-48
- 4.1.3 降水空间分布特征48-49
- 4.1.4 降水周期49-50
- 4.2 暴雨时间分布特征50-53
- 4.2.1 暴雨统计标准50
- 4.2.2 暴雨的年际变化特征50-52
- 4.2.3 暴雨年内分布特征52-53
- 4.3 暴雨空间分布特征53-54
- 4.4 暴雨周期及频率分析54-56
- 4.5 小结56-57
- 第5章 宣城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价57-78
- 5.1 构建指标体系57
- 5.2 AHP计算权重57-63
- 5.2.1 层次结构模型57-58
- 5.2.2 专家打分58-60
- 5.2.3 基于Matlab的层次分析法指标权重计算60-63
- 5.3 危险性评估63-67
- 5.3.1 危险性因子处理63-66
- 5.3.2 致灾因子危险性分析66-67
- 5.4 敏感性评估67-70
- 5.4.1 敏感性因子处理67-69
- 5.4.2 孕灾环境敏感性分析69-70
- 5.5 易损性评估70-72
- 5.5.1 易损性因子处理70-71
- 5.5.2 承灾体易损性分析71-72
- 5.6 防灾减灾能力评估72-74
- 5.6.1 防灾减灾因子分析72-73
- 5.6.2 防灾减灾能力评价73-74
- 5.7 暴雨洪涝风险综合评估74-75
- 5.8 防灾减灾对策与建议75-76
- 5.8.1 工程措施75-76
- 5.8.2 非工程措施76
- 5.9 小结76-78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78-80
- 6.1 结论78-79
- 6.2 展望79-80
- 参考文献80-8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8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那寒矗;李夕兵;马春德;;改进的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模型在矿井人体舒适度评价中的应用[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5年04期
2 杨明;宫宇;吴晓娜;王文波;;安徽省夏季暴雨时空分布特征的成因分析[J];暴雨灾害;2015年02期
3 张林海;苏怀智;李皓;;基于实例推理的堤防防渗加固方法选择[J];人民黄河;2015年01期
4 王艳君;高超;王安乾;王豫燕;张飞跃;翟建青;李修仓;苏布达;;中国暴雨洪涝灾害的暴露度与脆弱性时空变化特征[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4年06期
5 杨璇;李胜;邓君丽;段东权;;滑动平均滤波器在数字控制中的改进[J];电力电子技术;2014年09期
6 李大卫;石树中;杨福平;周新民;;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综述[J];价值工程;2014年26期
7 高超;陈实;翟建青;张正涛;刘青;;淮河流域旱涝灾害致灾气候阈值[J];水科学进展;2014年01期
8 石磊;王胜;盛绍学;;近50年安徽省气候年景评估方法[J];地理研究;2012年09期
9 张明媛;刘妍;袁永博;;城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问题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2年02期
10 易新明;任晓燕;虎莹;董彬;孟会民;王素萍;;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中小尺度系统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1年S1期
,本文编号:8483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848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