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opf分岔的变顶高尾水洞水电站水轮机调节系统稳定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Hopf分岔的变顶高尾水洞水电站水轮机调节系统稳定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变顶高尾水洞 水轮机调节 非线性系统 稳定性 Hopf分岔
【摘要】:运用Hopf分岔理论对变顶高尾水洞水电站水轮机调节系统的稳定性进行研究。首先建立水轮机调节系统非线性数学模型,其中改进的引水系统动力方程可更准确描述变顶高尾水洞明满流分界面运动特性,据此模型进行非线性动力系统Hopf分岔的存在性、分岔方向等的分析,推导得到系统发生Hopf分岔的代数判据;然后利用代数判据绘制了系统的稳定域,并分析了系统在不同状态参数下的稳定特性;最后利用稳定域分析了变顶高尾水洞在机组负荷调整下的稳定性工作原理。结果表明:变顶高尾水洞水电站水轮机调节系统的Hopf分岔是超临界的;明满流引起的水流惯性变化在机组减负荷时对系统的稳定性有利、增负荷时对系统的稳定性不利,明流段水位波动的作用对于系统的稳定性在增、减负荷下都是有利的。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关键词】: 变顶高尾水洞 水轮机调节 非线性系统 稳定性 Hopf分岔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79158) 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基金(201506270057)
【分类号】:TV734.1
【正文快照】: 1研究背景变顶高尾水洞是由前苏联学者克里夫琴科于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一种新体形尾水道[1],后成功应用到越南和平水电站的设计,受到了世界水电工程界的极大关注[2]。90年代起引入中国,三峡、彭水、向家坝等一批大型水电站采用了该类型尾水洞,体现了较好的技术和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延顺;张少凡;牛艳青;赵永军;;受控条件下无压尾水洞引风技术探讨[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周玉国;杨建东;;尾水洞明满混合流的数值模拟[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9年12期
3 冯国忠;袁斌;;向家坝电站大断面变顶高尾水洞开挖及支护施工的质量控制[J];四川水利;2011年05期
4 王铭欣;张曦;李志远;;某水电站尾水洞出口边坡稳定性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5 史仁杰,齐震明,回中伦;小浪底水电站尾水洞设计综述[J];人民黄河;1998年12期
6 张风,董志宏,丁秀丽;彭水电站尾水洞施工开挖过程数值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5年06期
7 张永良;缪明非;;变顶高尾水洞的顶坡及体形设计方法[J];水力发电;2010年11期
8 杨建东,陈鉴治,陈文斌,李世熙;水电站变顶高尾水洞体型研究[J];水利学报;1998年03期
9 雷艳,杨建东,赖旭,孙利华,楚湘林;某电站变顶高尾水洞水力工作特性模型试验研究[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10 李志远;沈军辉;廖明亮;施涛;吴章雷;;某水电站尾水洞边坡稳定性三维数值模拟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慧娟;张建海;彭薇薇;佘鸿翔;;黄金坪尾水洞叉管段围岩稳定和加固措施研究[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1年
2 余延顺;张少凡;牛艳青;赵永军;;受控条件下无压尾水洞引风技术的探讨[A];中国制冷学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余延顺;李先庭;石文星;王政;;水电站无压尾水洞引风热湿交换过程的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6年
4 黄正加;盛谦;张风;;水布垭地下厂房尾水洞洞群施工开挖顺序研究[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5 董志宏;付敬;丁秀丽;;彭水水电站尾水洞开挖与支护数值分析[A];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实习记者 黄泽君;向家坝1号变顶尾水洞完成开挖[N];四川日报;2010年
2 小韦;讷于言而敏于行[N];中国水利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平;水电站无压尾水洞引风降温效应模型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2 徐来福;尾水洞内热质交换数值模拟[D];西华大学;2006年
3 牛艳青;受控条件下无压尾水洞引风过程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4 胡白燕;三峡地下厂房尾水洞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传输系统研究与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李丽;水电站无压尾水洞引风换热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6 周万涛;三峡地下电站尾水洞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防雷设计与工程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辜晓原;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右岸地下电站变顶高尾水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9092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909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