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限制纳污红线技术探讨
本文关键词: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限制纳污红线技术探讨
更多相关文章: 限制纳污红线 指标体系 考核框架 层次分析法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
【摘要】:为进一步明确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的内涵,支撑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通过层次分析法,从水量、水质和水生态三者统筹保护的角度,建立了包括最小生态流量满足程度、敏感生态需水满足程度、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水功能区纳污能力使用率、富营养化指数、鱼类多样性指数、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的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指标体系。结合国家和区域实际要求,确定了各指标的阶段性目标。根据目前我国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了南水北调水源区限制纳污红线的分级考核框架。
【作者单位】: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关键词】: 限制纳污红线 指标体系 考核框架 层次分析法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
【分类号】:X52;TV213.4
【正文快照】: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当前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其中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恶化等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为此,2010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指出,我国要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划定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俊平,吴翠霞;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下游沿岸县市工业发展的影响与对策[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3年02期
2 王家永;林雨成;;浅谈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水质污染因素及防治措施[J];河南水利;2005年09期
3 韩建秀,白乐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阳区域水环境保护[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廖奇志;谈昌莉;张惠;阮娅;;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战略环境影响研究初探[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9年11期
5 张杰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补偿制度研究[J];生态经济;2012年04期
6 阮小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流域疾病流行的影响[J];灾害学;1993年04期
7 赵凤霞;;平交河流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河南水利;1995年03期
8 涂敏,邹家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土壤环境的影响[J];水电站设计;2000年03期
9 俞海;任勇;;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关键问题分析——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区为例[J];资源科学;2007年02期
10 赵秀玲;陶海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地生态补偿机制创新研究[J];南都学坛;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德学;;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荆门段水环境影响及对策研究[A];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高层论坛优秀论文集[C];2010年
2 邹家祥;阮娅;廖奇志;;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水环境保护及生态修复的研究与实践[C];2005年
3 赵蓉;李振海;祝秋梅;魏淑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段施工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A];2003年北京“水与奥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袁劲松;王勇;王友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十堰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5 许开翔;吕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荆门段)水环境影响及补偿政策研究[A];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高层论坛优秀论文集[C];2010年
6 张万顺;石妍妍;王艳;关洪林;吴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环境容量影响研究[A];全国水资源合理配置与优化调度及水环境污染防治技术专刊[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蒋菡;南水北调中线源头水质纳入地方考核[N];工人日报;2013年
2 记者 陈磊;南水北调中线总体治理目标基本实现[N];科技日报;2014年
3 周长征 郭嘉轩;南水北调中线遥感监测生态[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4 姚勇 罗之法;淅川全力构建南水北调中线渠首生态屏障[N];中国绿色时报;2013年
5 记者 周长征 通讯员 米元林;南水北调中线生态环境可遥感动态监测[N];人民长江报;2005年
6 杨文磊;南阳呵护南水北调水源地生态[N];中国水利报;2003年
7 CUBN记者 毕淑娟;南水北调中线多处水质不达标水源地污染触目惊心[N];中国联合商报;2013年
8 周强 高凡丁;南水北调中线取水口水质达Ⅱ类[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9 胡绍平;南水北调中线区域要注重生态建设[N];农民日报;2008年
10 记者 陈磊;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保持Ⅱ类以上水质[N];科技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高国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段水质分析及其预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2 朱德军;南水北调中线明渠段事故污染特性模拟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3 李璐;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多尺度生态环境综合评价[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文文;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内排段地表水与地下水耦合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吴波;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陕西段水环境容量及其价值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223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922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