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泥沙分选装置设计与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7 10:25

  本文关键词:泥沙分选装置设计与试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泥沙分选装置 设计 试验 最优工况


【摘要】:泥沙淤积是诸多河流自然灾害的主要诱因,其造成的河道缩小,地上悬河等问题日趋严峻,泥沙的治理和如何高效的利用好泥沙资源也一直是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以黄河为例,通过对泥沙灾害性和可利用性的分析,设计制作了泥沙分选装置,并对其分选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以黄河为例,阐述了泥沙灾害性、可利用性以及治理的迫切性。探究了泥沙利用和泥沙分选研究现状,介绍了泥沙颗粒在重力场和离心场下的沉降模式和离心沉降的分离原理,为分选装置的主要结构参数的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2)泥沙分选装置的设计研究。利用离心沉降的分离原理,计算分选装置的主要结构参数,主要包括:粗、中、细沙在沉降区(层流区、紊流区、过渡区)内的沉速计算,在不同分选频率下粗、中、细三类沙沉降区域半径之比,设定频率下粗、中、细沙的沉降区域的半径,分选装置进沙孔和出沙孔位置和孔径计算等。(3)装置制作完成后,提出了分选试验方法,探究了装置底部集沙环形式、分选桶高度、搅动叶片转动频率和装置内水体工作状态对分选效果的影响程度。试验后采集各出沙孔样沙称重,得到最优粗沙收集率82.08%,最优中沙收集率47.66%,最优细沙收集率52.83%。(4)得出试验数据后,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多指标混合正交试验法,探究了搅动叶片转动频率、分离桶高度和桶内水体工作状态三个因素对分选性能的影响,得到结论:分选桶高度水体工作状态搅动叶片转动频率。通过层次分析法(AHP)对试验结果进行优化,得到装置工作的最优方案,即分选桶高度为1.2m,水体工作状态为静水,搅动叶片转动频率为5.5Hz时,分选效果最好。通过本试验装置,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泥沙按粗、中、细三级粒径标准的分离,为今后泥沙的深层次开发和利用进奠定基础。
【关键词】:泥沙分选装置 设计 试验 最优工况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V1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9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9-12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研究意义10-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6
  • 1.2.1 黄河泥沙应用现状12-13
  • 1.2.2 泥沙沉降研究现状13-15
  • 1.2.3 分选模型研究现状15-16
  • 1.3 本试验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16-19
  • 1.3.1 泥沙分选装置构想16-17
  • 1.3.2 研究内容17
  • 1.3.3 技术路线17-19
  • 2 泥沙分选装置设计19-44
  • 2.1 装置模型设计19-21
  • 2.1.1 基本思路和技术优势19-20
  • 2.1.2 分选装置简介20-21
  • 2.2 装置参数设计21-42
  • 2.2.1 沉降分离计算原理21-26
  • 2.2.2 装置结构形状设计26-42
  • 2.3 装置变量设计42-44
  • 2.3.1 变量组成42
  • 2.3.2 试验组合设计42-44
  • 3 试验方案和数据采集44-56
  • 3.1 试验方案44-46
  • 3.1.1 分选装置布置44-45
  • 3.1.2 试验用沙选取45-46
  • 3.1.3 试验内容设计46
  • 3.2 数据采集46-56
  • 4 试验数据分析56-78
  • 4.1 不同因素对分选效果的影响56-67
  • 4.1.1 底部集沙环形式对分选效果的影响61-63
  • 4.1.2 叶片转动频率对分选效果的影响63-64
  • 4.1.3 分离桶高度对分选效果的影响64-65
  • 4.1.4 水体工作状态对试验结果的影响65-67
  • 4.1.5 结论67
  • 4.2 多指标混合正交试验分析67-74
  • 4.2.1 试验因素与试验指标67-68
  • 4.2.2 正交试验结果与数据分析68-74
  • 4.3 层次分析法74-76
  • 4.3.1 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74
  • 4.3.2 分析过程74-76
  • 4.4 结论76-78
  • 5 结论与展望78-81
  • 5.1 结论78-79
  • 5.2 展望79-81
  • 参考文献81-84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84-85
  • 致谢85-8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吴华林,沈焕庭,李中伟;泥沙颗粒沉降变加速运动研究[J];海洋工程;2000年01期

2 吴海亮;何予川;刘娟;魏剑宏;;黄河泥沙资源化利用研究[J];人民黄河;2009年05期

3 李遵栋;高磊;高瑞峰;;黄河河口水资源管理现状、问题及建议[J];山东水利;2009年Z2期

4 王延贵;胡春宏;史红玲;;黄河流域泥沙配置状况及其资源化[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0年04期

5 耿淼蕊;;黄河泥沙分选装置设计与试验研究[J];人民黄河;2014年05期

6 刘林;陈立;王家生;何娟;;不同离子浓度下泥沙浓度对絮凝沉降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年01期

7 张力;魏雷;常宝华;邢金玲;;高含沙量黄河水滴灌泥沙分离系统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4年08期



本文编号:9291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9291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3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