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城水道历史形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8 22:21
本文关键词:苏州古城水道历史形态研究
【摘要】:本文从苏州的历史地理考察入手,以5张南宋至民国时期成序列的苏州古旧地图为主要分析对象,通过图上信息的详细解读,尽量还原古城河道演变的历史过程,并结合各幅地图的特点,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对这一过程进行深入解析。在此基础上,运用康泽恩城镇平面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考察形态框架在水道形态变迁中的重要作用。进而从发生学的视角,在复杂的变迁过程中提炼出主要的演变类型,并分别对其原因和影响进行分析,力图探索河道在江南城市形态演变中的作用,以求为城市历史风貌保护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关键词】:苏州古城 水道 历史形态 历史保护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V14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20
- 第一节 选题意义9-10
-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10-13
- 第三节 资料概况13-16
- 一、文献资料13-14
- 二、地图、碑刻资料14-16
- 三、其他材料16
-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16-20
- 一、研究目标17
- 二、研究思路17-18
- 三、研究方法18-20
- 第一章 苏州及其周边环境20-33
- 第一节 苏州的水文特征21-23
- 一、区域湖泊河网形态特征21
- 二、降水特征21-22
- 三、地区径流特征22
- 四、地下水位特征22-23
- 第二节 太湖流域水环境变迁23-25
- 第三节 苏州古城与古城水道25-31
- 小结31-33
- 第二章 古旧地图中苏州古城水道的考察33-55
- 第一节 平江图34-40
- 一、水道信息35
- 二、地块及土地利用特征35-40
- 第二节 苏州城内水道图40-43
- 一、水道信息40-41
- 二、量化表现特征41-43
- 第三节 姑苏城图43-46
- 一、水道信息44-45
- 二、水道与街巷特征45-46
- 第四节 苏郡城河三横四直图46-50
- 一、水道信息46-48
- 二、水道形态框架特征48-50
- 第五节 吴县城厢图50-52
- 一、水道信息50-51
- 二、水道填没特征51-52
- 小结52-55
- 一、水道相关大事记与地图时间轴52-53
- 二、各时期苏州河道情况概览53-54
- 三、聚落与水道54-55
- 第三章 古城水道历史形态分析55-62
- 第一节 古城水道的形态框架55-57
- 一、三横四直55
- 二、水陆双棋盘55-57
- 第二节 古城水道形态的演变57-62
- 一、列状水路的发展模式57-59
- 二、人为规划、干预59-62
- 结语62-64
- 参考文献64-69
- 附录69-79
- 一、城门记载资料汇编69-71
- 二、城门及其相关记载与城外水道推测71-74
- 三、《吴中水利全书》所载城内水道长宽资料汇编74-77
- 四、《吴中水利全书》与嘉庆《苏郡城河三横四直图说》河道比较77-79
- 致谢7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吴庆洲;中国古城防洪的历史经验与借鉴(续)[J];城市规划;2002年05期
2 俞绳方;;杰出的双棋盘城市格局——“苏州古城风貌”研究之一[J];江苏城市规划;2006年04期
3 李伯重;工业发展与城市变化:明中叶至清中叶的苏州(上)[J];清史研究;2001年03期
4 柴德赓;从白居易诗文中论证唐代苏州的繁荣(初稿)[J];江苏师院学报;1979年Z1期
5 杜瑜;;从宋《平江图》看平江府城的规模和布局[J];自然科学史研究;1989年01期
6 汪前进;;《平江图》的地图学研究[J];自然科学史研究;198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苑思楠;城市街道网络空间形态定量分析[D];天津大学;2012年
2 乌再荣;基于“文化基因”视角的苏州古代城市空间研究[D];南京大学;2009年
3 吴俊范;从水乡到都市:近代上海城市道路系统演变与环境(1843-1949)[D];复旦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383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938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