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天花板水电站库区田坝村堆积体变形机理研究及稳定性评价

发布时间:2017-10-02 07:00

  本文关键词:天花板水电站库区田坝村堆积体变形机理研究及稳定性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 堆积体 稳定性 强度折减 极限平衡


【摘要】:田坝村堆积体位于天花板水电站库区左岸上游,与建成的大坝最近距离约1.0km。堆积体的稳定性对于天花板水电站的安全至关重要。本文以此为背景,根据监测资料分析堆积体变形特征,研究堆积体变形机理,采用极限平衡法和三维有限差分强度折减法对堆积体的稳定性进行评价。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 1、通过现场工程地质调研,根据收集到的田坝村堆积体地形地貌特征、裂缝分布形态、钻孔资料等,将田坝村堆积体大致划分为三个区,其中I区、II区存在明显变形与稳定性问题,I区又可以分为4个亚区,II区可以分为3个亚区。 2、分析5条监测剖面26个表面变形测墩的监测曲线及裂缝分布特征,研究堆积体变形特征及变形机理,结果表明: I区堆积体变形与库水位升降有直接关系;I区变形牵引II亚区发生变形,具有典型的牵引式蠕滑变形特征;堆积体变形正在逐步趋于稳定。 3、采用二维极限平衡法对不同工况不同失稳模式条件下堆积体稳定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在水库正常运行工况下,I-1区与I-4区剖面整体滑动安全系数在0.951.09之间,基本处于临界状态,而I-2区与I-3区安全系数在1.041.71之间,具有一定的安全储备;II区各剖面整体滑动安全系数在1.41.5之间,具有一定的安全储备。在库水位骤降工况下,I-1区与I-4区剖面整体滑动处于临界状态,I-2区与I-3区具有一定的安全储备;I区各剖面水位变动带范围内坡体安全系数基本都小于1.0,,与实际情况中库水位变动带内发生局部垮塌的现象一致。 4、采用三维有限差分强度折减法计算堆积体稳定性,在水库正常运行工况下I-1区安全系数为1.1,I-4区安全系数为1.15;在库水位骤降工况下,I-1区安全系数为1.05,I-4区安全系数为1.10。计算结果与二维极限平衡结果基本一致,堆积边坡整体稳定,安全裕度不大。
【关键词】:堆积体 稳定性 强度折减 极限平衡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V22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绪论9-16
  • 1.1 问题的提出9-10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10-14
  • 1.2.1 滑坡变形破坏机理研究现状10
  • 1.2.2 滑坡变形监测研究现状10-11
  • 1.2.3 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现状11-14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4-15
  • 1.4 技术路线15-16
  • 第2章 堆积体的工程地质特征16-25
  • 2.1 研究区地质背景16-19
  • 2.1.1 地形地貌16
  • 2.1.2 地层岩性16-18
  • 2.1.3 地质构造18-19
  • 2.2 工程与水文地质条件19-23
  • 2.2.1 工程地质条件19
  • 2.2.2 水文地质与岩溶19-20
  • 2.2.3 堆积体的工程地质分区20-23
  • 2.3 水库水位多年运行特性23-25
  • 第3章 堆积体变形与裂缝监测及机理研究25-35
  • 3.1 位移监测点布置25-26
  • 3.2 堆积体裂缝分布26-27
  • 3.3 位移及裂缝变化过程27-31
  • 3.4 堆积体变形与库水位关系分析31-33
  • 3.5 各分区变形特征及机理研究33-35
  • 第4章 堆积体稳定性分析35-72
  • 4.1 基于二维极限平衡方法的稳定性分析36-47
  • 4.1.1 概述36
  • 4.1.2 典型计算剖面选取36-37
  • 4.1.3 堆积体滑移模式37-38
  • 4.1.4 堆积体抗剪强度参数确定38-43
  • 4.1.5 安全系数的控制标准43-44
  • 4.1.6 堆积体 I 区各工况条件下的稳定分析44-46
  • 4.1.7 堆积体 II 区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稳定分析46-47
  • 4.2 基于强度折减法的稳定性分析47-72
  • 4.2.1 概述47-48
  • 4.2.2 田坝村堆积体三维计算模型48-51
  • 4.2.3 水库蓄水到 1071m 水位堆积体的变形与稳定分析51-59
  • 4.2.4 降雨条件堆积体变形与稳定分析59-65
  • 4.2.5 库水位下降工况下堆积体变形与稳定分析65-72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72-73
  • 5.1 结论72
  • 5.2 建议72-73
  • 致谢73-74
  • 参考文献74-7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杨帆;邵阳;马贵臣;秦真珍;;INSAR技术在海州露天矿边坡变形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测绘科学;2009年06期

2 赵小平;闫丽丽;刘文龙;;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边坡监测研究[J];测绘科学;2010年04期

3 栾茂田,武亚军,年廷凯;强度折减有限元法中边坡失稳的塑性区判据及其应用[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3年03期

4 刘明维;郑颖人;;岩质边坡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的实用确定方法研究[J];工程勘察;2006年05期

5 裴世建;王祖军;;GPS在滑坡监测中的应用[J];工程勘察;2007年10期

6 郑颖人;赵尚毅;邓楚键;刘明维;唐晓松;张黎明;;有限元极限分析法发展及其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工程科学;2006年12期



本文编号:9581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9581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b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