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河湖水系连通及水资源配置研究
本文关键词:海口市河湖水系连通及水资源配置研究
【摘要】:区域水资源短缺是限制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紧要问题,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该问题日益严重。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是解决区域水资源短缺、优化水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河湖水系连通工程起步早,工程实践经验丰富,但相关理论和效益分析仍处于初级阶段。本文以海口市为研究对象,充分调查海口市河湖水系连通现状及水资源分布特征,对比研究水系连通格局变化及其对水资源配置的效益。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海口市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及开发利用情况。基于长序列降水和径流资料,从时间维度上对海口水资源特征进行分析,并调查城市地下水资源分布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结果表明:海口市具有丰沛水资源,但时空分布不均,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2)探索海口市河湖水系连通格局并对复杂水资源系统进行概化。从海口市重点河流、湖泊、水库的基本情况以及主要的水系连通工程出发,以“自然-人工”二元水循环和水资源系统内涵为指导,概化海口市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水资源复合系统,对比重点水系连通工程前后水资源系统概化结果的差异。(3)构建并求解海口市需水预测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结合海口经济社会、人口分布、产业结构的现状,参考区域发展规划、发展空间潜力评估等科研成果和报告,在经济社会稳定或高速发展、节水措施强化或适度推广的交叉组合情景假设下,给出在不同来水频率时,各区域用户发展需水量的低、高两种预测结果,并检验结果可靠性。(4)对海口市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并分析其供需平衡。阐述了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内涵、模式发展和基本原则,考虑水资源量、质、效三方面的配置目标,构建并优化求解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讨论现状和未来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关系,评估水系连通对水资源配置的效益。
【关键词】:海口市 河湖水系连通 需水预测 水资源配置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V213.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20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研究意义12-13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13-17
- 1.3.1 水系连通工程研究进展13-15
- 1.3.2 需水预测研究进展15-16
- 1.3.3 水资源配置研究进展16-17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7-20
- 1.4.1 研究内容17-18
- 1.4.2 技术路线18-20
- 第二章 研究区水资源概况20-38
- 2.1 海口市地理位置20-21
- 2.2 海口市社会经济21-23
- 2.3 海口市降水规律23-26
- 2.3.1 年际降水演变趋势24-25
- 2.3.2 年内降水集中规律25-26
- 2.4 南渡江下游径流26-31
- 2.4.1 年际周期变化27-29
- 2.4.2 年内径流分布29-31
- 2.5 海口市地下水分布特征31-32
- 2.6 海口市水资源利用情况32-37
- 2.6.1 主要水源32-33
- 2.6.2 供水机构33-35
- 2.6.3 污水处理35-36
- 2.6.4 供排水路线36-37
- 2.7 本章小结37-38
- 第三章 海口市水系连通及水资源系统38-54
- 3.1 主要河流现状38-40
- 3.2 重点湖泊水库40-43
- 3.3 水系连通工程43-48
- 3.3.1 松涛水库引水43-44
- 3.3.2 主城区水动力工程44-45
- 3.3.3 南渡江引水工程45-48
- 3.4 海口市水资源系统48-53
- 3.4.1“自然-人工”水循环48-49
- 3.4.2 复合水资源系统结构49-50
- 3.4.3 水资源系统概化内涵50-52
- 3.4.4 海口市水资源系统概化结果52-53
- 3.5 本章小结53-54
- 第四章 海口市需水预测54-70
- 4.1 系统动力学基本原理54-55
- 4.2 VENSIM基本介绍55-56
- 4.3 需水预测系统介绍56-58
- 4.4 海口市需水预测SD模型58-63
- 4.4.1 模型构建58-60
- 4.4.2 参数估计60-62
- 4.4.3 模型检验62-63
- 4.5 海口市需水预测结果63-69
- 4.5.1 预测结果63-66
- 4.5.2 结果合理性检查66-69
- 4.6 本章小结69-70
- 第五章 海口市水资源合理配置70-85
- 5.1 水资源合理配置理论70-73
- 5.1.1 配置内涵70-71
- 5.1.2 配置模式71-72
- 5.1.3 配置原则72-73
- 5.2 海口市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73-76
- 5.2.1 目标函数73-74
- 5.2.2 约束条件74-76
- 5.3 海口市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求解76-78
- 5.3.1 数据输入76-77
- 5.3.2 求解思路77-78
- 5.4 海口市水资源供需关系分析78-84
- 5.4.1 基准年供需关系分析79-81
- 5.4.2 2030年供需关系分析81-84
- 5.5 本章小结84-85
- 结论与展望85-87
- 参考文献87-9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94-95
- 致谢95-97
- 附件9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忠良;开源节流 优化水资源配置[J];河北水利科技;2001年04期
2 王济干,张婕,董增川;水资源配置的和谐性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3 王济干,董增川,张婕;区间分析在水资源配置和谐性评判中的运用[J];水利水电技术;2003年11期
4 孔德军;水资源配置机制的利弊分析[J];中国水利;2005年13期
5 刘高峰;;流域水资源配置后效评价研究[J];东北水利水电;2006年10期
6 彭祥;胡和平;;黄河水资源配置博弈均衡模型[J];水利学报;2006年10期
7 周慧;蒋兵;;浅谈新疆米兰河流域水资源配置[J];今日科苑;2009年06期
8 尚志宏;卞其栋;盛杰;;水资源配置内在机制研究[J];东北水利水电;2009年11期
9 张颖;方正;;渭南东雷二期抽黄水资源配置研究[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01期
10 张秀荣;;河系沟通是海河流域提高水资源配置能力的有效途径[J];河北水利;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彦斌;何素萍;;广西21世纪水资源配置新构想[A];中国水利学会2000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2 游进军;甘泓;;新形势下的水资源配置研究思路[A];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3 张建勋;;宁波市中心城区水资源配置研究[A];水资源配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张贤铱;;水资源配置的初步构想[A];海峡西岸水环境治理理论与实践——福建省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5年
5 王济干;张婕;;水资源配置和谐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邵骏;李明新;范可旭;熊莹;;水资源模型在长江上游水资源配置模拟中的初步应用[A];2012全国水资源合理配置与优化调度技术专刊[C];2012年
7 王忠法;;汉江流域防洪与鄂北水资源配置[A];中国水利学会2012学术年会特邀报告汇编[C];2012年
8 龚毅;;浅析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对我市水资源配置的优化作用[A];重庆市水利学会“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水资源 服务城乡发展”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3年
9 符传君;;海南省水资源配置决策的层次分析法模型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2006学术年会暨2006年水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水文水资源新技术应用)[C];2006年
10 杨树滩;张文新;贾锁宝;;江苏沿海地区水资源配置探讨[A];2012全国水资源合理配置与优化调度技术专刊[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爱虎 通讯员 李庆国;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规划获批[N];湖北日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尹莉莉;围绕水生态文明实现突破 强化滨海区水资源配置和管理[N];潍坊日报;2013年
3 记者 黄中朝 通讯员 熊渤;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呼之欲出[N];湖北日报;2014年
4 彭祥 清华大学水文与水资源研究所博士生;水资源配置的模式:从模拟、优化到博弈[N];中国水利报;2005年
5 王瀛波;从战略高度重视水资源配置[N];浙江日报;2004年
6 金川区水利局 魏建国;浅谈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N];金昌日报;2007年
7 记者 张会斌;“五点一线”水资源配置完成[N];辽宁日报;2007年
8 记者 李斌;优化水资源配置 加强水资源监管[N];运城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宝玉;优化水资源配置 实现水资源结构调整[N];哈密报(汉);2009年
10 记者 周科;全国政协调研组来我区调研水资源配置利用情况[N];喀什日报(汉);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济干;区域水资源配置及水资源系统的和谐性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2 杨进怀;基于3S技术的流域农业水资源配置优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冼卓雁;海口市河湖水系连通及水资源配置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2 牛庚;交互式模糊随机优化方法用于农业水资源配置[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3 杨金玲;深圳市水资源配置模拟模型及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王凯;苏州市水资源配置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5 梁爽;基于主体建模的动水系统中水资源配置的时空模式探究[D];清华大学;2011年
6 张林;水资源配置对民勤绿洲沙漠化地区生态农业影响的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7 崔萌;水资源配置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8 邴建平;基于多目标群决策的区域水资源配置方案评价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9 姚安琪;特别枯水年的水资源配置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2年
10 冯英艳;六合山丘区水资源配置动态模拟模型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846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984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