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演化规律的动力学与可视化——以三个典型新闻事件为例
本文关键词:新闻演化规律的动力学与可视化——以三个典型新闻事件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新闻演化规律 分形 混沌动力学 可视化 新闻立体演化分析方法 新闻 影响力传递模型
【摘要】:本文以三个典型的新闻事件为例,借助百度新闻的搜索引擎功能获取数据,利用图表统计方法、分形理论、牛顿力学方法、混沌动力学方法和可视化技术,研究新闻的演化规律、变化特点以及新闻与事件之间的关系。论文定义了"新闻量级"的概念和判断标准及应用方法,并提出了新闻立体演化绘图法和新闻影响力演化模型。研究发现:新闻事件大小与新闻量级或新闻篇数成正比例,新闻事件具有"嵌套周期性(大周期内嵌入小周期)"、准周期性、分形相似性、混沌特性和立体演化的可能。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信息与安全工程学院;
【关键词】: 新闻演化规律 分形 混沌动力学 可视化 新闻立体演化分析方法 新闻 影响力传递模型
【分类号】:G210
【正文快照】: 一、背景与问题进人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从纸质媒体(报刊),到传统电子媒体(广播、电视),再到新电子媒体(互联网、大众手机),新闻媒体的报道形式在不断变化和创新,多元化的新闻报道手段也为新闻的快速传播提供了便捷通道。新媒体(如手机、DV)将新闻事件推送到每个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顾明毅;周忍伟;;网络舆情及社会性网络信息传播模式[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9年05期
2 钟瑛;余秀才;;1998-2009重大网络舆论事件及其传播特征探析[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年04期
3 王晓光;;博客社区内的互动交流结构:基于评论行为的实证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年04期
4 白寅;;网络流言传播的动力学机制分析[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年05期
5 魏丽萍;;网络舆情形成机制的进化博弈论启示[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年06期
6 张名章;冉华;;2010年中国网络“门事件”的传播特征分析[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年02期
7 李彪;;网络事件传播空间结构及其特征研究——以近年来40个网络热点事件为例[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年03期
8 夏雨禾;;突发事件中的微博舆论:基于新浪微博的实证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年05期
9 钟瑛;罗昕;;我国主流媒体网站管理现状与建议[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艳辉;;传统媒体在信任危机事件中应该如何担当——以“李刚门”事件为例[J];今传媒;2010年12期
2 张淑华;徐艳;;微博在突发事件中的“扩音效用”的理论探析[J];今传媒;2012年06期
3 巢乃鹏;何椿;;新媒体:我们的研究点与关注点——基于新闻传播类CSSCI来源期刊的分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2年05期
4 郜书锴;;从集权到分权:媒介转型研究回顾与评述[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王世华;;媒体对高校网络事件的关注与影响[J];重庆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6 陈力丹;张勇锋;;2011年我国新闻传播学的12个新鲜话题[J];当代传播;2012年01期
7 张正玉;;论传统媒体对网络事件传播的引导[J];东南传播;2012年01期
8 路艳娥;陈翔;;新时期网络文化与大学生行为方式研究[J];法制与经济(上旬刊);2011年08期
9 邸洪旗;;网络“避风港”规则何以转化为“风暴眼”[J];法制与社会;2011年33期
10 杨明刚;陈韵超;顾明毅;;大学生网络流行语使用行为的调查与分析——以上海部分高校为例[J];中国广告;201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原平方;;社会网络化(SNS)与中国公民社会想象[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秀利;朱建明;;社会舆论方向影响下的微博商业言论传播模型[A];第十四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2年
3 郜书锴;;国际传播的重新布局——以新媒体为研究对象的案例、实践与理论[A];数字未来与媒介社会1[C];2010年
4 李文明;吕福玉;;网络文化的媒介文化学批判[A];数字未来与媒介社会2[C];2010年
5 ;框架理论视野下的微博舆论场要素——基于“小悦悦事件”的实证研究[A];第三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C];2012年
6 杨中启;;数字化编辑的生存之道[A];竞争 合作 创新——科技期刊未来发展之路——第八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付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叶敏;中国特色网络民主形态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唐乐;Web2.0时代面向社会公众的组织外部传播[D];复旦大学;2011年
4 郜书锴;全媒体时代我国报业的数字化转型[D];浙江大学;2010年
5 张东;中国互联网信息治理模式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
6 卞清;民间话语与政府话语的互动与博弈[D];复旦大学;2012年
7 刘春波;舆论引导论[D];武汉大学;2013年
8 王爱玲;中国网络媒介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9 邓珊珊;“公共法律案件”的法理学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10 郑兴刚;当代中国网络政治参与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靖雯;区隔与渗透:Twitter中文平台上的信息传递与认同建构[D];南京大学;2011年
2 蒋清文;《中国经济地理》网络课程建设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晓磊;网络舆情主体特征及其成因分析[D];辽宁大学;2011年
4 刘玉;网络舆论趋势初探[D];郑州大学;2011年
5 贾颜芳;网络族群化生存模式及其影响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6 张成良;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抛体—涡轮传播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李耀文;网络传播中的精英现象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庆渊;网络论坛政治参与的困境:在理想与现实之间[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9 杨帆;“媒介事件”视角下的中国“人肉搜索”现象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10 王芙蓉;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意见扩散及其路径模式图[D];河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晓敏;张冠文;;“门事件”的嬗变与反思[J];今传媒;2010年07期
2 李若冰;;善变的蝴蝶——混沌理论视野下的网络舆论监督分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韩立新;霍江河;;“蝴蝶效应”与网络舆论生成机制[J];当代传播;2008年06期
4 樊亚平;网络新闻传播产生社会影响力的一种特殊模式——兼论网络新闻传播的社会影响力[J];科学·经济·社会;2004年01期
5 张海波;童星;;公共危机治理与问责制[J];政治学研究;2010年02期
6 贺明华;;网络事件主题特征的调查与思考[J];青年记者;2008年30期
7 孙旭光;黄猛;单维锋;张兴;;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事件触发监测系统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0年04期
8 喻国明;李彪;;2009年上半年中国舆情报告(上)——基于第三代网络搜索技术的舆情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杨永林;;千门万门,同出一门——从美国“水门事件”看文化“模因”现象[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05期
10 程曼丽;;从历史角度看新媒体对传统社会的解构[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吉红;董久敏;苏涛;白晓明;葛先军;;数据挖掘可视化技术应用与研究[J];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刘旭龙;洪文学;刘平;吴振英;;一种用于评估面瘫严重程度的可视化方法[J];燕山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3 陈立新;;中国力学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研究[J];情报探索;2010年08期
4 朱道学;张瑞;陈金芳;;可视化方法在化工传递研究过程中的进展[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5 刘晓平;陈欣;路强;唐益明;;功能树相似推理过程的可视化方法研究[J];图学学报;2012年04期
6 莫永华;何良泉;;从一见钟情到心有灵犀:可视化分层语法框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7 胡华全;吴玲达;杨超;宋汉辰;;时变网络可视化研究综述[J];系统仿真学报;2013年09期
8 杨春捷,刘生民;地面环境气象参数可视化方法[J];兵工自动化;1993年03期
9 胡宏涛,朱锋璧,禄乐滨;一种多变量数据的可视化方法[J];现代电子技术;2000年10期
10 周璐,符尚武,李晓梅;二维复杂向量场可视化方法研究及应用[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洪亮;谭建荣;;基于相密度的混沌吸引子可视化方法研究[A];中国图象图形学会第十届全国图像图形学术会议(CIG’2001)和第一届全国虚拟现实技术研讨会(CVR’2001)论文集[C];2001年
2 吴晓莉;史美萍;;晶体生长实验流场数据的可视化研究[A];’2004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3 余弦;吴锋;;一种危险品运输车辆监控信息可视化方法[A];浙江省信号处理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柳佳佳;;可视化与地图学[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吴鹏;李思昆;;基于本体论的社会网络信息建模与可视化方法[A];中国计算机图形学进展2008--第七届中国计算机图形学大会论文集[C];2008年
6 张毅;华一新;曹亚妮;曹一冰;;面向谈判划界的国界信息可视化方法研究与实践[A];第四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2年
7 刘晓平;李书杰;石慧;;规律维问题初探[A];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进展——全国第17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 周献中;顾卫江;;一个基于过程的可视化决策系统设计与实现[A];西部开发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赵志强;阮宗才;陆祖宏;;一种三维脑图像数据远程可视化新方法[A];第十三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季浩;李书杰;刘晓平;;规律维的建模与可视化方法研究[A];全国第19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记者 李闻芝;可视化技术推动制品品质提升[N];中国化工报;2005年
2 庞小平;不可多得的地图精品[N];中国测绘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雷;心脏电生理的快速仿真和交互式可视化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2 吴晓莉;面向空间遥科学实验的流场可视化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3 孙扬;多变元网络数据可视化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王安慧;基因组信息的计算机可视化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5 康苏海;三维水动力数值模拟及可视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吕新荣;基于CTA影像的血管可视化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7 张柱金;DNA序列二维可视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刘振平;工程地质三维建模与计算的可视化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9 徐华勋;复杂流场特征提取与可视化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10 马晓晨;工业CT数据分析及可视化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琴琴;面向像素的可视化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2 胡太银;面向色彩管理的可视化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3 李佳书;基于多元图表示原理的可视化分类方法研究[D];燕山大学;2006年
4 林德全;基于可视化技术的减震数据处理的研究与应用[D];吉林大学;2012年
5 顾春彦;国家电网信息中心可视化展现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6 刘晓强;面向土木工程数值模拟的可视化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7 王香能;可视化技术在空间数据应急获取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8 刘大龙;太阳辐射数据处理及其可视化[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9 吕阳;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双屏显示可视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10 刘寿鑫;面向海洋虚拟现实和可视化渲染引擎的设计与实现[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202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ousuoyinqinglunwen/1020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