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搜索引擎论文 >

微种植体应用于上颌前突畸形治疗的临床疗效系统评价

发布时间:2017-11-06 17:32

  本文关键词:微种植体应用于上颌前突畸形治疗的临床疗效系统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 微种植体 传统支抗 前突 系统评价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微种植体支抗与传统强支抗应用于上颌前突患者正畸治疗前后牙齿、硬组织及软组织侧貌的改变,比较两种支抗方法的临床疗效,从而为上颌前突错牙合畸形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SP、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万方数据库,同时手动检索NLM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Campbell Library、 WHOLI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s library database)、中国循证医学以及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欧洲灰色文献数据库(SIGLE)等,检索时间截止至2016年3月,并根据所检索文献的参考文献目录进行其他可能相关文献的检索,利用搜索引擎Google等进行查漏,全面收集比较微种植体与传统强支抗应用与上颌前突畸形治疗的所有文献。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完成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交叉核对;然后通过讨论或来解决分歧,统一意见。对纳入文献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4篇文献,8篇随机对照试验(RCT),6篇临床对照试验(CCT),共450例患者,其中RCT共262例,包括微种植体支抗131例,传统强支抗131例,CCT共188例,包括微种植体支抗96例,传统强支抗92例。分别比较分析了上中切牙切缘内收量、上颌磨牙移动的距离、上中切牙的倾斜度、上颌基骨相对于颅骨的位置、下颌平面角、上唇最凸点相对于E线的位置、鼻唇角和面突角。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8篇RCT评价结果均为高质量,6篇CCT评价结果均为B级。Meta分析结果如下:1上中切牙切缘的内收量共纳入13篇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微种植体支抗与传统支抗内收上中切牙的疗效相比,其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01)。2上颌磨牙移动的距离共纳入13篇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微种植体支抗和传统支抗两组上颌磨牙移动距离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01)。3中切牙的倾斜度(U1-SN°)共纳入12篇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微种植体支抗与传统支抗用于前突患者治疗前后上中切牙倾斜度改变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41)。4上颌基骨相对于颅骨的位置(SNA°)共纳入11篇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微种植体支抗组和传统支抗组用于前突患者治疗前后上颌基骨相对于颅骨位置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5下颌平面角(SN-MP°)共纳入6篇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微种植体支抗和传统支抗两组下颌平面角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4)。6上唇最凸点相对于E线的位置(UL-E Plane,mm)共纳入5篇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微种植体支抗与传统支抗上唇最凸点相对于E线位置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7鼻唇角(NLA°)共纳入4篇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微种植体支抗与传统支抗两组鼻唇角变化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3)。8面突角(G-Sn-Pg°)共纳入3篇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微种植体支抗组和传统支抗组面突角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6)。[结论]就上颌前突畸形而言,微种植体支抗内收上切牙、减小前牙覆盖的疗效比传统支抗好;上领磨牙前移量更少,能更大程度地利用拔牙间隙内收前牙以改善面型;使用微种植体支抗下颌发生逆时针旋转,对于高角病例,可更有效地控制下颌平面角;在上中切牙倾斜度及上颌基骨相对于颅骨前后位置方面,微种植体支抗和传统支抗均有良好的效果,并无明显差异;由于纳入的文献数量和质量有限,在上唇最凸点相对于E线的位置、鼻唇角及面突角方面,还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以提供更好的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83.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震东;李青奕;王林;顾永佳;;不同尺寸微种植体支抗系统的临床应用比较[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9年02期

2 刘怡珍;刘新庆;;影响微种植体支抗稳定性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1年05期

3 张彬;李欣;李金源;王旭明;孟菲;李儒;;甲状腺功能状态对大鼠微种植体支抗即刻负载稳定性的影响[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年04期

4 李骏;;微种植体支抗与传统支抗治疗正畸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13年35期

5 张翼;邓锋;;微种植体支抗的基础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07年04期

6 许衍;曾科;景熙文;王林;王震东;;正畸微种植体支抗即刻加载的稳定性研究[J];口腔医学;2008年12期

7 赖晓宇;刘冰;陆笑;刘妍;;正畸治疗中微种植体支抗的应用体会[J];实用医学杂志;2008年18期

8 曾琳;兰泽栋;;微种植体支抗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广东牙病防治;2008年11期

9 杨进;陈江;何炳蔚;窦宁;章非敏;;不同角度微种植体支抗不同载荷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陈城;张晓蓉;;影响微种植体支抗稳定性的因素[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秦科;唐晶华;刘慧娟;;微种植体支抗整体后退上牙列对合平面影响的三维有限元研究[A];第十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2 唐晶华;秦科;;利用微种植体支抗后退上牙列时牵引钩高度对(牙合)平面影响的有限元研究[A];第十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蔡留意;个体化舌侧矫治器微种植体支抗滑动法内收上前牙的生物力学特征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碧坤;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大鼠微种植体支抗骨结合的影响[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王旭明;不同加载时机对甲亢大鼠微种植体支抗稳定性的影响[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3 张晓波;不同加载方式滑动法关间隙的三维有限元分析[D];兰州大学;2016年

4 刘小东;个体化舌侧矫治微种植体支抗整体远移上颌牙列的三维有限元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5 杨亚普;微种植体支抗整体远中移动上牙列的矫治效果分析[D];郑州大学;2016年

6 谢吉晔;微种植体应用于上颌前突畸形治疗的临床疗效系统评价[D];昆明医科大学;2016年

7 谭宇;增龄因素对微种植体支抗稳定性的影响[D];泸州医学院;2010年

8 高子童;正畸微种植体支抗在不同骨质中直径和长度的优化设计[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9 赵清娟;微种植体支抗前方牵引治疗儿童骨性Ⅲ类错合的临床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10 丁睿US;颊侧微种植体支抗推磨牙向远中的三维有限元分析[D];郑州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1485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ousuoyinqinglunwen/11485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e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