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间神经冷冻临床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
本文关键词: 肋间神经冷冻 镇痛 开胸手术 Meta分析 出处:《江苏医药》2011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评价肋间神经冷冻在国内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采用电子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Google搜索引擎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词包括"肋间神经冷冻","开胸术","镇痛";搜索有关开胸术后肋间神经冷冻镇痛的随机对照试验,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统计软件采用RevMan5。结果共纳入文献19篇,分析后显示肋间神经冷冻组较肌肉注射组镇痛效果好;肋间神经冷冻组和镇痛泵组的镇痛效果没有统计学差异,而肋间神经冷冻组的镇痛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结论肋间神经冷冻的镇痛效果好,可减少应用镇痛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ntercostal nerve cryopreservation in China. Methods Chinese biomedical database (CBM) and Chinese Journal Full-text Database (CNKI) were used. Google search engine and Weipu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 database, the key words include "intercostal nerve freezing", "thoracotomy", "analgesia"; To search for th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frozen analgesia of intercostal nerve after thoracotomy, and to extract the data for Meta analysis, the statistical software was used RevMan5. the results were included in 19 articl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nalgesic effect of intercostal nerve freezing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group. The analgesic effects of intercostal nerve freezing group and analgesic pump group were not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but the incidence of analgesic adverse reactions in intercostal nerve freezing group was low. Conclusion the analgesic effect of intercostal nerve cryopreservation is good. It can reduce the adverse reaction caused by analgesic drugs.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胸心外科;
【分类号】:R655
【正文快照】: 常规后外侧开胸手术创伤大,术后病人主诉伤口剧烈疼痛,术后疼痛本身是一种保护机制,以制约患者的活动以免遭受许多可以避免的不良后果,但开胸术后切口疼痛与术后并发症有密切的关系,疼痛抑制了病人术后深呼吸的恢复及咳嗽排痰能力,严重者引起肺部炎症、阻塞性肺不张、甚至呼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海东;杨康;景涛;廖克龙;熊刚;李军;吴蔚;;肋间神经冷冻在胸外科术后镇痛作用的临床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24期
2 陈永东,邵中夫,赵光日,王远东;肋间神经冷冻止痛在预防开胸术后切口疼痛的临床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年04期
3 林刚;林巍;李美霞;符洪犊;卢伟;林春丽;;肋间神经冷冻术用于胸部手术后止痛的临床研究[J];海南医学;2008年07期
4 李雪松;穆静辉;;肋间神经冷冻预防开胸术后切口疼痛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08年07期
5 李永华;袁红斌;宋哲明;徐海涛;石学银;;开胸术后肋间神经冷冻与静脉镇痛的疗效比较[J];临床军医杂志;2008年04期
6 王海涛,许林海,钱文伟,倪科伟,王晓明,周冰;肋间神经冷冻止痛术预防开胸术后胸痛疗效分析[J];临床外科杂志;2005年01期
7 沈社良,胡双飞,何列;肋间神经冷冻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防治开胸术后胸痛的比较[J];浙江临床医学;2005年04期
8 徐然;刘军;石文君;;肋间神经冷冻止痛在胸外科的应用[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6年03期
9 薛磊;徐志飞;赵学维;李建秋;吴彬;;胸部手术肋间神经冷冻镇痛作用的临床研究[J];海军医学杂志;2007年04期
10 陈涛;潘铁成;李军;郑智;胡敏;刘立刚;汪源;;不同镇痛方式对开胸术后的镇痛效果及肺部并发症的影响[J];现代肿瘤医学;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永恒,杨绪全,蒋鹏飞;开胸术后不同镇痛方法的比较[J];创伤外科杂志;2005年05期
2 蒋鹏飞;彭慧;张永恒;许斌兵;;肋间神经冷冻术用于开胸患者术后镇痛临床效果观察[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3 杨绪全;杨世兵;;肋间神经冷冻预防开胸术后胸痛298例[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15期
4 尧永华,宁雪,张平,谭平,郑映菲;开胸术后肋间神经冷冻镇痛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的比较[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5 丁爱玲,詹翠萍,李翠媚,戴红霞;肋间神经冷冻术预防胸部手术后疼痛的手术配合[J];护士进修杂志;2005年05期
6 陈永东,邵中夫,赵光日,王远东;肋间神经冷冻止痛在预防开胸术后切口疼痛的临床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年04期
7 吴国远;吴根社;费晓江;曹嵩;;丁卡因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促进胸科病人术后咳嗽排痰的临床观察[J];广西医学;2005年12期
8 徐刚;宋永祥;罗猛;李剑;;应用肋间神经冷冻止痛术预防开胸术后胸痛80例分析[J];贵州医药;2006年03期
9 沈彩霞;郭[?;;K520型冷冻手术治疗机用于开胸患者术后镇痛的术中配合[J];护士进修杂志;2009年09期
10 夏建国;;开胸术后肺不张43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0年1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周加华;肋间神经冷冻在开胸术后镇痛作用中的临床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陈金篆;肋间神经冷冻用于胸科术后镇痛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3 杜泉;肋间神经冷冻术联合血必净对开胸患者术后血浆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临床观察[D];福建中医学院;2009年
4 裴志杰;克泽普肋间神经封闭在开胸术后围手术期镇痛效果的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5 左建新;肋间神经冷冻术用于开胸术后镇痛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6 杨学亮;膈神经冷冻术用于肺叶切除患者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永恒,杨绪全,蒋鹏飞;开胸术后不同镇痛方法的比较[J];创伤外科杂志;2005年05期
2 谭焱,殷桂林,胡建才,朱水波,张晓明,王荣平,巴宁,刘孟丽;持续肋间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阻滞对剖胸术后镇痛效果的对比研究[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5年03期
3 万静雯;吴祖璇;;肋间神经冷冻减轻开胸切口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07年13期
4 楼小侃 ,严美娟 ,钱文伟;肋间神经冷冻和硬膜外及静脉自控镇痛对治疗开胸术后疼痛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05年04期
5 殷文;开胸术病人围手术期血气分析及其临床意义[J];现代诊断与治疗;1997年03期
6 王永功,陈静瑜,郑明峰,何毅军,朱乾坤,陈若,叶书高,刘峰;肋间神经冷冻止痛和镇痛泵止痛在开胸术病人的应用[J];江苏医药;2005年07期
7 石彦涛;王有富;周连亚;李永军;刘瑞林;李书军;;冷冻肋间神经对开胸术后止痛的临床观察[J];疑难病杂志;2007年09期
8 邓霞;;我院麻醉性镇痛药应用情况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年06期
9 鞠辉;冯艺;;肋间神经冷冻用于开胸术后镇痛[J];中国医刊;2007年09期
10 李占清,张宇,陈国生,邱方,唐启群,伊雪,成杰,冯卯玉;胸部非心脏手术后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附150例临床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199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守先,张学春;外伤性膈疝(附六例报告)[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1980年01期
2 张有为,顾淑英,郁秀芳;针麻开胸手术时通气、换气及肺分流改变的观察[J];北京医学;1980年01期
3 李春福,韩金城,徐冠杰;气管及支气管异物治疗体会(附533例分析)[J];北京医学;1980年02期
4 王莉,秦振元;γ—羟基丁酸钠在新生儿麻醉中的应用[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80年03期
5 谢璇若;用呵欠动作预防肺不张[J];国际护理学杂志;1980年02期
6 王玉茹;鹿茸的作用机制[J];日本医学介绍;1980年05期
7 洪剑霞;;闭合性胸外伤后的气管食管瘘[J];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1980年01期
8 邓硕曾;;卡仑氏双腔导管引起气管支气管破裂[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1980年01期
9 冯锦荣;马恒秉;;胸部损伤(附160例分析)[J];右江医学;1980年03期
10 刘瑞昌;;开胸手术取气管支气管异物(附两例报告)[J];青海医药杂志;198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初平;熊建文;吴开华;周篪声;杨冠玲;何振江;;服用镇痛药物小动物三维行为的检测和评定[A];首届粤港生物物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王鲁峰;陈秀荣;;中西医结合治疗开胸术后声音嘶哑26例[A];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7年
3 刘萍;;老年病人开胸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A];第六届中日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中文版)[C];1999年
4 程富英;曾俊;;经颈内静脉留置针行PCA的应用与护理[A];全国静脉输液讲习班暨研讨会论文汇编[C];1999年
5 陈庚云;;长钢筋条贯穿胸腔及心脏获救一例报告[A];第五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6 王守志;;胸部创伤须开胸手术治疗的应定为重伤[A];第五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7 谢绮;;263例剖宫产新生儿窒息抢救及预防(摘要)[A];第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8 杨祉雷;;重症胸外伤诊治体会(摘要)[A];第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9 魏真;孙保华;林才经;;心脏贯通伤9例麻醉处理体会[A];华东地区第二次急诊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3年
10 范立新;崔金敏;姚刚;徐黎明;;重症胸外伤开胸手术治疗23例体会[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五次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宗春启;无影灯下不老松[N];北京日报;2000年
2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张海澄;追根溯源话“起搏”[N];健康报;2000年
3 宗浩;除颤历程[N];健康报;2000年
4 岳妍;食管癌的防治[N];江苏科技报;2000年
5 记者 陈荷英;心脏介入领先学科享誉省内外[N];江西日报;2000年
6 ;病人看着医生给自己补心脏[N];科学时报;2000年
7 聂松义;伽马刀治疗恶痛疗效好[N];科学时报;2000年
8 华文;介入放射学的应用[N];中国医药报;2000年
9 ;介入放射学的应用(下)[N];中国医药报;2000年
10 本报记者 李家杰;德高学富 医界楷模[N];光明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波;西安和林州市食管癌P53基因突变及其与环境致癌因素之间关系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2 阚海东;上海市能源方案选择与大气污染的健康危险度评价及其经济分析[D];复旦大学;2003年
3 吴梅;梗阻性黄疸MRCP的循证和临床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4 叶细标;ALAD和VDR基因多态性与铅毒性易感性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田松;冠心病中医辨证规律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04年
6 徐宏;乳腺癌骨髓和哨兵淋巴结微转移的联合检测及其临床意义[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7 方晓磊;血塞通注射液协同爱通立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初步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8 江平;吗啡对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神经甾体合成释放的调控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探讨[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9 王树堂;晚期原发性肝癌治疗方案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10 李旭东;肾移植术后应用环孢素A有效性及安全性系列研究的系统评价[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娟;单肺通气期间吸气末停顿对呼吸功能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01年
2 郭建文;急性脑出血处理方法的临床评价[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1年
3 邢美园;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冠心病关系的Meta分析[D];浙江大学;2002年
4 黄亚辉;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对开胸手术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表面抗原及受体表达的影响[D];南京医科大学;2002年
5 黄晓忠;急性心肌梗死的炎症及抗炎治疗效果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6 聂东宋;虎纹捕鸟蛛毒素-Ⅰ(HWTX-Ⅰ)在巴氏比赤酵母中的表达[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王灿琴;不同麻醉方法对开胸手术病人红细胞内糖代谢限速酶活性的影响[D];南京医科大学;2003年
8 李倩;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慢性心衰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3年
9 孙传江;开胸手术对肺氧合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影响的临床研究[D];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2004年
10 周仕轶;补肾活血类中药复方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系统评价[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526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ousuoyinqinglunwen/1452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