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构件和数据流的可视化元计算环境
本文选题:Metacomputing + Parallel ; 参考:《计算机科学》2002年10期
【摘要】:正 1.介绍 1992年Smarr和Catlett首先提出了元计算的概念,他们认为,元计算就是把分布在广域网上的各种计算资源集合起来,并以一个整体的计算环境的形式提供给用户。元计算系统不但能提高系统整体的计算能力,而且它还集成了一些高性能专用设备,使得很多普通用户也有机会能够使用它们。然而,元计算并不仅仅指分布式计算。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可以在很广范围内获得基于网络的元计算服务,从传统的基于局域网或Internet的客户-服务器应用程序、虚拟组织、远程工作,一直到Internet上的自动协商Agent(如搜索引擎)。元计算的目标是将地理上分布的、结构上相异的各种高性能计算
[Abstract]:Regular 1. In this paper, Smarr and Catlett first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metacomputation in 1992. They think that metacomputation is to gather all kinds of computing resources distributed over WAN and provide them to users in the form of a whole computing environment. Metacomputer system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overall computing power of the system, but also integrate some high performance special equipment, so that many ordinary users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use them. However, meta-computing is not just distributed computing. So far, we have been able to access a wide range of network-based meta-computing services, from traditional client-server applications based o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Internet, virtual organization, telecommuting, All the way to automatic negotiation of agents on Internet, such as search engines. The goal of meta-computing is to combine geographically distributed, structurally different kinds of 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863项目(编号863-306-ZT06-04-4)的资助
【分类号】:TP39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增智;CIMS计算环境的开放性[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1992年12期
2 彭自成;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及其应用[J];计算机应用;1994年02期
3 顾兰森;一种新型的计算机环境——客户机/服务器结构[J];电脑与信息技术;1994年02期
4 ;美国诺韦尔公司透露分布式计算机环境新创意[J];网络与信息;1994年11期
5 陈幼松;Windows NT的特点与适用对象[J];软件世界;1994年07期
6 郑国瑞,,刘晓玲;HEP计算环境模型的更新及其对IHEP计算环境发展的影响[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1995年04期
7 孙家昶;并行计算环境与数值并行算法研究[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1995年02期
8 ;下一代计算环境 Mac OS[J];电子与电脑;1995年05期
9 ;在Client/Server计算环境下的MapInfo[J];电子与电脑;1995年06期
10 周健,邹鹏;分布计算环境的实现技术[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199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国瑞;刘晓玲;;HEP计算环境模型的更新及其对IHEP计算环境发展的影响[A];第7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二)[C];1994年
2 蔡砥;;高吞吐量计算环境(HTC)空间海量运算实现研究[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3 许冬;程耀东;陈刚;杨大(钅监);杨毅;;AFS在高能物理中的应用[A];第十二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蒋发群;李锦涛;苏晓丽;史红周;郭俊波;朱珍民;;面向虚拟桌面计算的中间件框架[A];第一届建立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5)论文集[C];2005年
5 苏晓丽;李锦涛;蒋发群;史红周;郭俊波;朱珍民;;基于虚拟桌面的应用服务访问系统研究[A];第一届建立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5)论文集[C];2005年
6 龚强;;网格、网格计算及在科研、经济生活中的应用研究[A];第十九届中国(天津)'2005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李毓才;王毅;;铁道部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方案、效果及成功案例[A];铁道部信息技术中心成立30周年暨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IS)工程全面竣工投产TMIS工程建设论文专辑(一)[C];2005年
8 王明华;杨义先;钮心忻;;基于Java SIM卡的移动数字版权管理研究[A];2006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一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龙舜;钟衍凡;;一个基于实例学习的并行负荷分配方法[A];2006年全国理论计算机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李楷;钟耳顺;;车载电子地图数据物理存储技术研究[A];中国测绘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文;IBM开发出五个原子的量子计算机[N];光明日报;2000年
2 ;走向数据中心[N];人民邮电;2000年
3 本报记者 何进伟;ESP的诱惑[N];网络世界;2000年
4 ;网格计算:又一个Web[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5 ;虚拟制造成攻关重点[N];人民邮电;2001年
6 产刘明;APC“全能机柜”保运行[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7 李柠;整合系统 优化架构[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8 ;Hyperion Essbase分析型应用软件平台[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9 记者傅旭、赵永新;用经济杠杆促环保[N];人民日报;2002年
10 杨禹侠;从单一方案走向混合模式[N];人民邮电;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栩;Agent系统通讯理论及组织结构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2001年
2 张宏展;对象Web计算环境下基于XML的中间件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3 詹剑锋;因特网环境下的软件演化与动态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研究所);2002年
4 任建武;GRID GIS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刘扬;基于Web的区域经济增长分析PSE模式与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骆志刚;典型结构大型线性方程组的分布式并行算法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0年
7 项君;高效灵活的分布对象计算环境的研究与实现[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1年
8 鱼滨;基于XML的集成中间件技术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9 赵东;网格计算环境中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10 郭庆;多Agent系统协商中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再强;基于CORBA的网络并行计算环境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2 顾剑;元计算环境对FORTRAN并行程序设计的支持[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3 张浩;基于移动代理的分布式计算环境设计与实现[D];合肥工业大学;2002年
4 蔡苗;多学科设计优化分布式计算环境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3年
5 赵启胜;可穿戴计算环境研究与设计[D];重庆大学;2003年
6 薛飞;飞行器设计的协同优化方法及其计算环境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4年
7 李勇文;OAI集成信息检索系统研究与设计[D];四川大学;2004年
8 倪勇;企业计算环境中的安全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9 戴花;基于Agent的生物信息服务平台的关键技术研究[D];东华大学;2005年
10 郑雪梅;基于CSCW的协同计算环境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098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ousuoyinqinglunwen/1909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