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搜索引擎论文 >

地铁客流监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发布时间:2020-03-20 11:54
【摘要】: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地铁车站客流量的预测有利于运营部门观测客流的实时变化趋势,调整列车调度策略,提高服务水平。针对当前客流监测系统中,存在对短时进出站客流及枢纽站换乘客流预测精度不高、普适性差、稳定性低的问题,在原有客流监测系统的基础结构上,设计了基于AFC数据的客流监测系统,提高系统的预测性能。本文研究的客流监测系统主要由两个模型组成:基于SVM的短时进出站客流预测模型和基于混合方法的枢纽站换乘客流量分布预测模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了短时客流的时空特征以及客流预测的研究现状,结合客流特征和客流监测系统的需求,给出了客流监测系统的总体框架和软件部分的设计,介绍系统关键技术的思想和工作流程,并实现了客流监测系统。(2)研究了短时进出站客流预测技术。根据不同站点具有不同的客流波形特征,使用凝聚层次聚算法对站点一周客流进行分析,并对一周客流进行分类,对每一类客流的历史时间序列进行相关性分析,选择相关项较强的序列进行SVM回归预测。并提出了双种群自适应混沌萤火虫算法寻优SVM模型参数,该算法中引入双种群机制,提高种群多样性和随机分布能力;引入混沌吸引度提高算法全局搜索能力,避免初始值原因陷入局部最优;加入自适应搜索步长,提高算法收敛速度和求解精度。实验结果表明:短时客流预测模型在不同站点都能对客流进行有效预测,改进算法的性能提升明显,满足了客流监测系统对客流预测的高精度、普适性好的性能需求。(3)研究了最大熵模型在枢纽站预测换乘客流分布的技术。针对传统客流监测系统中存在无完整现状OD矩阵时无法预测的问题,为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稳定性,设计了基于改进最大熵模型和重力模型的混合预测方法。改进的最大熵模型引入换乘出行距离和换乘厌恶时长进行约束求解,提高了无完整现状OD矩阵时的求解能力;使用熵值法标定出行阻抗,得到重力模型,以提高预测的稳定性。最后结合两种模型的优势,形成混合的预测方法,对枢纽站换乘客流分布进行有效预测。实验结果表明:枢纽站换乘客流的混合预测模型在有无完整现状OD矩阵时,都能对换乘客流分布进行预测,满足了客流监测系统对客流预测的高精度、稳定性好的性能需求。
【图文】:

模型图,客流预测,短时,模型


图 1.1 短时客流预测的模型究现状预测是轨道交通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交通的便利性具有积极通客流量的预测研究主要从美国上世纪 60 年代开始,,在《芝加哥四阶段法对轨道交通客流进行分析预测[6]。随着研究的深入,在考上,对交通客流量进行预测,这类方法属于长期客流预测。在城市拥挤程度的不断增加,为了提高城市交通的服务质量,需要对短期并及时调整运营策略。Chan 等人对短时客流预测的方法和理论进行结论:智能化交通的发展对短时客流的预测性能和理论具有较高的代建设中,随着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市民的出行方式开始多样化中一年的智能卡数据进行了处理,通过使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出行,并实现了数字化管理[8]。Ahmed 等人在对客流进行数理统计中引回归的方法对客流进行分析预测,并使用启发方法和模式识别方法。Chen 等人在研究轨道交通的客流特征过程中,提出了希尔伯特黄

系统流程图,客流预测,系统流程


图 1.2 常见客流预测系统流程基于神经网络的预测方法。这类模型通过选择 5~15 分钟时间粒度的客流算法选取最优参数后,对历史时间片序列进行训练,历史片序列指的是及若干历史同时段客流时间片,训练完成得到预测模型。程浩等人通过上海地铁的进出站客流进行了预测,取得了很好的预测效果[31]。神经网容易陷入局部极小值,它需要对一个神经元设置传递函数,这直接影响练速度慢的问题[32]。基于 SVM 进行回归预测。这类方法和神经网络预测建模过程类似,但要不同的训练效果。它是建立在统计学理论的 VC 维(Vapnik Chervonenki最小化原理基础上的学习方法[33]。SVM 借助核函数通过非线性变换将线征空间中的线性可分情况。SVM 回归同样需要借助优化算法选择合理的得到理想的预测性能。同时,虽然它不存在维数灾难,但当样本数量过题。非线性预测方法中,都需要对模型参数优化,在相关的研究中都使用了 SVM 和神经网络参数优化方法中有实验法、网格法、梯度下降法[34]等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O212.1;U293.13;TP1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林;在客流预测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地铁与轻轨;1997年02期

2 王述芳,张康敏;浅谈城市轨道交通的客流预测[J];地铁与轻轨;1997年03期

3 张文尝;我国客流的影响因素及其地区差异的研究[J];地理学报;1988年03期

4 高世廉;;地下铁道客流规划的基本模式[J];地铁与轻轨;1989年03期

5 郭晗;焦朋朋;;非参数回归短时客流预测中状态向量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17年09期

6 沈云樟;;短期轨道客流预测技术研究[J];交通与运输(学术版);2015年01期

7 晏克非,王正,朱晖,徐雅珍;沪嘉轻轨交通模式与客流预测方法的探讨[J];上海建设科技;1997年04期

8 王雪梅;张宁;张云龙;;城市轨道交通短时客流预测体系框架及关键技术[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13年02期

9 张志刚;;客流预测的可信性分析和敏感性分析[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0年07期

10 赵珍祥;;基于组合模型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晓艳;王洪业;贾新茹;王炜炜;;基于客流预测的列车运能调配研究及其在青藏公司的应用[A];第七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优秀论文集——智能交通应用[C];2012年

2 汪健雄;张军锋;王炜炜;吕晓艳;;一种改进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在铁路春运客流预测中的应用[A];2011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分册)[C];2011年

3 戴骏晨;史立凯;凌小静;韩竹斌;;城际铁路客流预测研究——以滁宁城际为例[A];品质交通与协同共治——2019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9年

4 光志瑞;;城市轨道交通节假日客流预测研究[A];2017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7年

5 朱云琪;赵慎安;;基于公共图书馆出入口闸机数据的客流预测模型研究[A];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论文集(2017年卷)[C];2018年

6 关醒权;邢岩;纪良红;张云凤;刘阳;刘伟东;李晓雯;;基于Transcad的城市公交客流预测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7年

7 顾丽萍;叶霞飞;;轨道车站客流高峰时段与土地利用关系研究[A];品质交通与协同共治——2019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9年

8 程涛;苏卫华;赵雯;伍建国;;运营初期轨道交通客流特征与延伸线客流预测[A];协同发展与交通实践——2015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暨第28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9 赵林;段铁铮;于海涛;杜勇;;城市客运交通枢纽客流预测模型分析[A];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S08智慧城市、数字城市建设的战略思考、技术手段、评价体系[C];2014年

10 曲曼丽;张鑫;;基于客流空间分布的主题公园客流需求分析——以北京环球主题公园为例[A];2017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许晖;拱北口岸年内第四次刷新单日客流纪录[N];珠海特区报;2019年

2 朱丹;服务创新让春运更温馨[N];新疆日报(汉);2017年

3 记者 蔡镇金;进一步展现厦门的高素质高颜值[N];厦门日报;2017年

4 林红梅;国庆节 铁路忙[N];华夏时报;2001年

5 记者 梁晶晶;我市轨道交通建设又前行一步[N];包头日报;2015年

6 本报记者 马丹丹;8号线三期四期打通地下南中轴[N];首都建设报;2018年

7 记者 胡明峰 实习生 周萌;南宁地铁将延长运营1小时[N];南宁日报;2019年

8 首席记者 解树森 通讯员 徐殿伟 卓本仁;假期口岸迎送150万余人次[N];深圳特区报;2019年

9 肖文舸 赵雅;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广东先行[N];南方日报;2015年

10 首席记者 齐泽萍邋通讯员 刘庆;各汽车站运送旅客363.28万人次[N];山西经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恺;基于出行策略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客流推演方法[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2 李鹏;基于多源数据的公交客流预测及公交运营时段划分优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3 张晚笛;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协同客流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4 陈志杰;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负荷实时推算模型及控制方法[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5 卫铮铮;基于客户分层的高速铁路收益管理需求预测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5年

6 刘强;基于复杂系统的铁路客流预测方法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08年

7 杨珂;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系统规划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8 李丽辉;基于旅客行为分析的高速铁路收益优化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7年

9 黄鉴;基于客流动态调整的客运专线网络列车开行方案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10 王玉萍;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与分析方法[D];长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和杰;地铁客流监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

2 杨慧敏;基于MAS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客流与列车协同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年

3 宋凯林;基于智能刷卡记录的地铁站点多时间尺度客流变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4 杨静枫;基于客流响应型的城市轨道运营服务策略设计与优化[D];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

5 王卓群;轨道交通车站客流影响因素及形成机理研究[D];深圳大学;2018年

6 朱经纬;基于短时客流预测的轨道交通常态高峰线路协同限流方法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9年

7 张新燕;基于深度网络的地铁客流检测系统实现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9年

8 赵欣;基于GPR与KRR的城市轨道交通短时客流预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9 杨灵;城市轨道交通大客流运输组织方案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9年

10 程浩;上海轨道交通短期客流预测与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5917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ousuoyinqinglunwen/25917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9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