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搜索引擎论文 >

基于ACO-RS算法和BQC算法的DNA编码集合设计

发布时间:2020-12-07 16:41
  DNA计算是以DNA分子作为信息载体,各种生物酶作为算子的一种新型计算模型。DNA计算具有高度的并行性,超高的存储密度和极低的能源消耗等优势,为求解NP完全问题提供了一条富有创造性和启发性的思路。目前国内外学者密切关注DNA计算的发展动态并且积极参与DNA计算的研究工作,DNA计算技术已经从理论发展阶段到生物实验的应用阶段。高质量的DNA编码有助于提高DNA计算的容错性与稳定性,充足的DNA编码数量可以满足大规模的应用需求。上述两点对应DNA编码的两个研究内容:DNA编码的质量优化和DNA编码的集合设计。DNA编码的质量优化是指从满足约束条件的编码中筛选一定数量的高质量编码;DNA编码的集合设计是指已知约束条件和长度,尽可能多的构造满足约束条件的编码。常用的约束包括组合约束、热力学约束和面向应用程序约束。这些约束条件能够有效的避免在DNA计算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杂交反应,从而有助于提高DNA计算结果的稳定性与准确性。本文侧重于研究DNA编码的集合设计,所做工作如下:(1)将蚁群算法和随机搜索(ACO_RS)算法相结合用于设计DNA编码集合。用实验数据说明了在DNA编码设计问题上,使用简化... 

【文章来源】:大连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ACO-RS算法和BQC算法的DNA编码集合设计


DNA结构的双螺旋结构

示意图,复性,示意图,增色效应


结构变成无规则的线性结构。高温、有机试剂和强酸强碱等因素均能够破坏稳旋结构并引起 DNA 分子变性。发生变性之后的 DNA 分子序列通常由二级结一级结构,但是一级结构不会遭到破坏。变性之后的 DNA 分子理化及生物性以下几点发生变化:) 在一定程度上 DNA 分子溶液粘稠度降低。DNA 粘稠度下降的原因是排序十双螺旋结构发生变性之后变成毫无规则且十分松散的线性结构。) 增色效应。产生增色效应是由于位于 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内侧的碱基在变在外侧从而会产生增色效应,DNA 分子变性之后 DNA 溶液吸收紫外线的能力。性的 DNA 分子变成两条单链分子在适当的条件下根据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有成双螺旋结构的 DNA 分子的这个过程称为 DNA 分子的复性。DNA 分子的复的逆转换过程。通过加热使 DNA 分子序列发生变性,然后经过缓慢冷却之后加热之前的状态,这个过程称为退火,如图 2.5 所示。对 DNA 分子的复性有素如下:

示意图,外切酶,大肠杆菌,示意图


7 大肠杆菌外切酶III ( Exo III)的作用iagram about the role of Escherichia col位置不同可以将内切酶大致分为的特定性,并且作用点也可以称为。III与I型的酶具有一些相同的为苛刻。II型的酶是比较特殊的求切入点一定在识别顺序之中。I 和 HaeI II等这些都是常用的限制个字母的大写,后面的两个小写字标志性字母,如 Eco RI中的 R 和性内切酶,那么就按照罗马数字aeI II。数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具有一百序的内部。平头末端指的是双链点位置相同,如 AluI 和 HaeI II。粘


本文编号:29035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ousuoyinqinglunwen/29035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6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