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搜索引擎论文 >

NR sidelink的链路仿真及相关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3 12:31
  随着5G新空口(New Radio,NR)标准逐渐完善和商业化,多种基于5G NR下的业务被广泛研究,其中车联网(Vehicle to Everything,V2X)为重点研究内容之一。根据Release 16版本协议,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e 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s Projiect,3GPP)对5G V2X的标准化重点研究了直通链路(Sidelink,SL)的物理层技术,如资源映射方案、信号处理流程和资源分配等。在各技术方案标准化过程中,对新技术都要进行性能仿真评估,给出相应的性能分析和评估结果。本文主要对NR sidelink链路级信号传输技术方案展开研究,研究工作和内容包括:1.结合现有3GPP 5G物理层相关标准和NR sidelink的标准提案,搭建了用于NR sidelink物理层技术仿真的链路级仿真平台。仿真平台包括物理直通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sidelink sharing channel,PSSCH)和物理直通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sidelink control channel,PSCCH)仿真平台,实现... 

【文章来源】: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NR sidelink的链路仿真及相关技术研究


不同子载波间隔下时隙长度图

序列,级联过程,速率,传输码


重庆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2章NRsidelink链路级仿真平台综述与设计实现20时,支持最大传输码块为3840比特。当传输的码块大于最大传输码块时,即需要进行码块分割,直至分割后的各子码块均小于最大传输码块。码块分割后需要对分割的子码块重新添加CRC码,其CRC码的生成多项式为:24()=[24+23+6+5++1](2.8)完成码块分割和添加新的CRC码后,将对新的子码块进行多路LDPC编码,具体的编码原理已经有大量文献做了研究和说明,本文就不再赘述。完成编码后的子码块需要根据编码速率和分配的资源进行速率匹配,然后对各子码块进行交织,从而避免某一段数据的集中丢失,最后对各子码块进行级联形成一个码块,具体处理流程如图2.7所示。图2.7速率匹配、交织、码块级联过程图图2.7中(0),(1),…,()是经过LDPC编码后的子码块,经过速率匹配后得到(0),(1),…,()多路数据流,然后对各数据流进行交织,最后进行码块的级联,将多路路数据流合并成一个数据流。4.加扰模块在NRsidelink中,加扰的目的是使接收端UE能够区分不同用户数据,具体操作是对编码后的数据流逐比特与加扰序列进行计算,加扰公式如下:()=(()+())2(2.9)其中,()为完成加扰后的序列,()为编码后的序列,()为伪随机加扰序列,由以下公式得到:()=(1(+)+2(+))2(2.10)其中,=1600,1(),2()的产生规则如下:

结构图,结构图,波形,链路


重庆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4章NRsidelink的2-stageSCI传输方案54图4.1CP-OFDM波形下DMRS映射结构图PSCCHDMRS序列生成和资源映射方案前面章节已经介绍过,NRsidelink的PSCCH链路是参照5GPDCCH链路进行研究的,因此其DMRS的序列生成和资源映射方案也是参照PDCCH链路开展。首先在DMRS序列生成上,与PSSCH链路生成DMRS序列的方式基本相同,区别在于的生成方式不同,PSCCH链路的生成公式为:=(217(,++1)(2+1)+2)231(4.4)在资源映射上,PSCCH链路定义了若干个用于传输SCI的参数,其主要目的是减小接收端盲解SCI的复杂度。1.控制资源集(CORESET)频域上由若干个PRB组成,时域上连续占用1或2或3个OFDM符号,具体符号数由参数CORESETsymbolN来决定,PSCCH在CORSET内发送,CORESET中可以包括多条PSCCH链路;2.控制资源元素(CCE)CCE是组成CORESET的基本元素,具体CCE数目由聚合等级(Aggregationlevel,AL)决定,当前在5GNR中支持的聚合等级包括1、2、4、8、16。在通信过程中,PSCCH传输使用的CCE数量是由网络端根据传输时的信道质量情况决定的[65]。3.资源粒子组(REG)REG为一个RB中,时域上1个OFDM符号和频域上12个子载波相对应的RE,在CORESET中的REG数为=,为CORESET中的RB数,为时域上占用的符号数。具体的CORESET、CCE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专题:新型调制编码技术[J]. 白宝明,贺玉成.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20(01)
[2]5G车联网技术与标准进展[J]. 朱雪田.  电子技术应用. 2019(08)
[3]探讨V2X车联网关键技术及应用[J]. 赵光辉.  时代汽车. 2019(15)
[4]第5代移动通信系统的设计与标准化进展[J]. 孙韶辉,高秋彬,杜滢,刘晓峰,艾明.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8(05)
[5]C-V2X蜂窝车联网标准分析与发展现状[J]. 魏垚,王庆扬.  移动通信. 2018(10)
[6]5G控制信道极化码的研究[J]. 吴湛击,吴熹.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8(04)
[7]面向5G新空口技术的Polar码标准化研究进展[J]. 谢德胜,柴蓉,黄蕾蕾,陈前斌.  电信科学. 2018(08)
[8]3GPP中V2X标准研究进展[J]. 夏亮,刘光毅.  邮电设计技术. 2018(07)
[9]LTE-V2X车联网技术、标准与应用[J]. 陈山枝,胡金玲,时岩,赵丽.  电信科学. 2018(04)
[10]车联网标准化及其演进策略[J]. 邱佳慧,陈祎,刘琪.  移动通信. 2018(04)



本文编号:30612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ousuoyinqinglunwen/30612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1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