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搜索引擎论文 >

考虑震源机制解的地震丛集区搜索方法

发布时间:2021-03-31 17:21
  构造带区段的划分对地震区划与构造演化等研究有着重要作用,而地震丛集区可以为构造带区段的划分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发展了一种考虑震源机制解的地震丛集区搜索方法:基于震源机制解的四元数表示方法来定量评估不同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的相似程度,并以满足给定相似度阈值条件的地震所占比例作为判据来确定地震丛集区.合成数据的测试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对地震丛集区做有效搜索并区分具有不同震源机制特征的丛集区.将该方法应用于2011年日本M9.0东北大地震显示,搜索得到的地震丛集区与实际观测到的余震特征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该方法可以为实际的地震丛集区划分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 

【文章来源】:地球物理学报. 2020,63(11)北大核心EISCICSCD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考虑震源机制解的地震丛集区搜索方法


地震丛集区搜索流程图

示意图,模型,选区,示意图


图2—图5及表2表明,对于所有模型和构造类型,得到的地震丛集备选区域a0×b0与地震丛集区a×b基本一致,并且与模型各自设定的构造区域基本吻合,通过(6)式的搜索,有些情况下还可将备选区域进一步逼近已知模型的丛集区域.上述合成模型测试结果表明,考虑震源机制解的搜索方法能够有效确定并区分不同构造对应的地震丛集区.图3 模型B中合成数据示意图

示意图,模型,示意图


模型B中合成数据示意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大地构造阶段划分和演化[J]. 潘桂棠,陆松年,肖庆辉,张克信,尹福光,郝国杰,骆满生,任飞,袁四化.  地学前缘. 2016(06)
[2]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地壳速度结构的分段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熊振,李清河,张元生,毕雪梅,金淑梅.  地球物理学报. 2016(07)
[3]基于地震序列类型和构造特征的首都圈地区震型分区[J]. 朱红彬,李红,岳晓媛,武敏捷.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5(01)
[4]东日本大地震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解特征及其动力学意义[J]. 俞红玉,陶开,蔡晨,张浩,宁杰远,王彦宾.  地球物理学报. 2013(08)
[5]基于汶川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对龙门山地区构造变形模式的初步探讨[J]. 胡幸平,崔效锋,宁杰远,陈连旺.  地球物理学报. 2012(08)
[6]基于现代地震资料确定汾渭地震带分区及其地震活动性参数[J]. 谢卓娟,吕悦军,张力方,王玉婷,方怡.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2(03)
[7]汶川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研究[J]. 崔效锋,胡幸平,俞春泉,陶开,王艳华,宁杰远.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6)
[8]华北构造区主要地震带分段与强震活动[J]. 朱红彬,邢成起,李红,韩孔艳.  地震学报. 2010(06)
[9]龙门山褶皱冲断带南北分段性与汶川地震的关系[J]. 王毛毛,贾东,李一泉,闫兵,罗良,李海滨,武龙,沈礼.  第四纪研究. 2010 (04)
[10]用格点尝试法求解P波初动震源机制解及解的质量评价[J]. 俞春泉,陶开,崔效锋,胡幸平,宁杰远.  地球物理学报. 2009(05)



本文编号:31117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ousuoyinqinglunwen/31117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f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