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期上海城市公园可达性比较——基于两步移动搜索模型
发布时间:2021-08-29 21:42
城市公园的合理布局对城市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文章基于两步移动搜索模型,利用上海人口普查数据与公园面积和开放时间等数据,在居委会尺度上,评价了上海中心城集中建设区内1999年、2009年及2019年3个历史时期的城市公园可达性。结果显示,20年间,上海公园数量、公园总面积、人均公园面积等指标有了显著提高。1999—2009年,上海集建区内居委会公园可达性指数平均增加了0.37。与1999年相比,2019年集建区内居委会公园可达性指数平均增加了0.93。但由于常住人口数量增加,部分地区公园可达性有所降低,研究结论可为未来城市公园规划建设提供基础。
【文章来源】:城市建筑. 2020,17(16)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图1 两步移动搜索模型应用示例(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第二步,以集建区内每个居委会的几何中心为圆心,以2.5 km为半径,划出居民使用公园的潜在范围,并识别这一范围内的公园。将识别出的公园所对应的人均公园面积相加,为这一居委会的总体人均公园面积,即最终的可达性指数(见图5)。对于集建区内的3 326个居委会,1999年、2000年与2019年的平均可达性指数分别为0.57(标准差=0.960)、0.94(标准差=1.733)与1.50(标准差=2.693),这一指标也可理解为居委会的人均公园面积。可达性指标的增加,表明即使常住人口大规模增长,但由于上海公园建设的推进,可达性仍有大幅度提高。1999年,2 213(66.5%)个居委会可达性指数小于0.5,2009年这一数据为1 591(47.8%),2019年这一数据下降到1 037(31.17%)。在空间分布上,中环内居委会的公园可达性总体上优于中环以外的居委会。图4 3个时期针对每个公园的人均公园面积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第一步,以每个公园为中心,以2.5 km为半径画圆,找出落在这一圆中的所有居委会。计算这些居委会的总人口,并用公园面积除以居委会的总人口,得出针对这一公园的人均公园面积。在全市范围内,每个公园平均的人均公园面积在1999年、2009年与2019年分别为3.45 m2/人、2.85 m2/人与1.25 m2/人。针对每个公园,人均公园面积的缩小主要是由于上海人口增长。在空间分布上,中环内的公园人均公园面积较小,主要原因是中环内人口稠密(见图4)。第二步,以集建区内每个居委会的几何中心为圆心,以2.5 km为半径,划出居民使用公园的潜在范围,并识别这一范围内的公园。将识别出的公园所对应的人均公园面积相加,为这一居委会的总体人均公园面积,即最终的可达性指数(见图5)。对于集建区内的3 326个居委会,1999年、2000年与2019年的平均可达性指数分别为0.57(标准差=0.960)、0.94(标准差=1.733)与1.50(标准差=2.693),这一指标也可理解为居委会的人均公园面积。可达性指标的增加,表明即使常住人口大规模增长,但由于上海公园建设的推进,可达性仍有大幅度提高。1999年,2 213(66.5%)个居委会可达性指数小于0.5,2009年这一数据为1 591(47.8%),2019年这一数据下降到1 037(31.17%)。在空间分布上,中环内居委会的公园可达性总体上优于中环以外的居委会。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实例的城市公园可达性评价模型比较[J]. 翟宇佳,周聪惠. 中国园林. 2019(01)
[2]两步移动搜寻法及其扩展形式研究进展[J]. 陶卓霖,程杨. 地理科学进展. 2016(05)
[3]1990年以来上海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J]. 田莉,戈壁青,李永浮. 城市规划. 2014(06)
硕士论文
[1]上海城市公园游客结构、行为与需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古旭.华东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371435
【文章来源】:城市建筑. 2020,17(16)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图1 两步移动搜索模型应用示例(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第二步,以集建区内每个居委会的几何中心为圆心,以2.5 km为半径,划出居民使用公园的潜在范围,并识别这一范围内的公园。将识别出的公园所对应的人均公园面积相加,为这一居委会的总体人均公园面积,即最终的可达性指数(见图5)。对于集建区内的3 326个居委会,1999年、2000年与2019年的平均可达性指数分别为0.57(标准差=0.960)、0.94(标准差=1.733)与1.50(标准差=2.693),这一指标也可理解为居委会的人均公园面积。可达性指标的增加,表明即使常住人口大规模增长,但由于上海公园建设的推进,可达性仍有大幅度提高。1999年,2 213(66.5%)个居委会可达性指数小于0.5,2009年这一数据为1 591(47.8%),2019年这一数据下降到1 037(31.17%)。在空间分布上,中环内居委会的公园可达性总体上优于中环以外的居委会。图4 3个时期针对每个公园的人均公园面积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第一步,以每个公园为中心,以2.5 km为半径画圆,找出落在这一圆中的所有居委会。计算这些居委会的总人口,并用公园面积除以居委会的总人口,得出针对这一公园的人均公园面积。在全市范围内,每个公园平均的人均公园面积在1999年、2009年与2019年分别为3.45 m2/人、2.85 m2/人与1.25 m2/人。针对每个公园,人均公园面积的缩小主要是由于上海人口增长。在空间分布上,中环内的公园人均公园面积较小,主要原因是中环内人口稠密(见图4)。第二步,以集建区内每个居委会的几何中心为圆心,以2.5 km为半径,划出居民使用公园的潜在范围,并识别这一范围内的公园。将识别出的公园所对应的人均公园面积相加,为这一居委会的总体人均公园面积,即最终的可达性指数(见图5)。对于集建区内的3 326个居委会,1999年、2000年与2019年的平均可达性指数分别为0.57(标准差=0.960)、0.94(标准差=1.733)与1.50(标准差=2.693),这一指标也可理解为居委会的人均公园面积。可达性指标的增加,表明即使常住人口大规模增长,但由于上海公园建设的推进,可达性仍有大幅度提高。1999年,2 213(66.5%)个居委会可达性指数小于0.5,2009年这一数据为1 591(47.8%),2019年这一数据下降到1 037(31.17%)。在空间分布上,中环内居委会的公园可达性总体上优于中环以外的居委会。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实例的城市公园可达性评价模型比较[J]. 翟宇佳,周聪惠. 中国园林. 2019(01)
[2]两步移动搜寻法及其扩展形式研究进展[J]. 陶卓霖,程杨. 地理科学进展. 2016(05)
[3]1990年以来上海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J]. 田莉,戈壁青,李永浮. 城市规划. 2014(06)
硕士论文
[1]上海城市公园游客结构、行为与需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古旭.华东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3714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ousuoyinqinglunwen/3371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