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天文学论文 >

转动潮汐变形双星理论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2 11:32

  本文关键词:转动潮汐变形双星理论模型研究 出处:《物理学报》2015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恒星结构与演化 转动 潮汐 拱线运动


【摘要】:转动和潮汐效应是影响双星系统结构和演化不可忽略的重要物理因素.根据大质量双星系统V478 Cyg的观测结果,检验了提出的转动潮汐变形的理论模型.将转动潮汐变形的模型与传统的双星演化模型对比发现:转动和潮汐效应使恒星外层(低于平均密度区)发生的形变远大于内层;恒星两极点重力加速度变大,赤道面上重力加速度变小;转动潮汐变形模型具有较大的半径、赤道速度和中心集中度,较低的氢核能产生率,恒星向低温和低光度端演化.此外,大质量双星系统V478 Cyg由潮汐形变造成的拱线运动速率大于转动形变造成的拱线运动速率,广义相对论效应造成的拱线运动最小.由于主星具有较高的中心集中度,次星潮汐、转动形变造成的拱线运动速率均大于主星相应的拱线运动速率.
[Abstract]:Rotational and tidal effects are important physic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of binary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observation results of mass binary system V478 Cyg.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rotational tidal deformation is tested. By comparing the rotational tidal deformation model with the traditional binary evolution model, it is found that rotational and tidal effects result in the outer layer of the star (below the average density region). The deformation occurred in the inner layer is much larger than that in the inner layer. The gravitational acceleration at the polar point of the star becomes larger and the acceleration on the equator becomes smaller. The rotational tidal deformation model has a large radius, equatorial velocity and central concentration, low hydrogen nuclear power generation rate, star evolution to low temperature and low luminosity. The velocity of arch line motion caused by tidal deformation in mass binary system V478 Cyg is higher than that caused by rotational deformation. The motion rate of arch line caused by general relativistic effect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host star due to its high central concentration, secondary star tide and rotational deformation.
【作者单位】: 贵州大学理学院物理系;中国科学院天体结构与演化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国家天文台-贵州大学天文联合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11463002) 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批准号:黔教科2010002号) 中国科学院天体结构与演化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批准号:OP201107,OP201405) 贵州大学自然科学青年基金(批准号:贵大自青基合字(2013)06号) 贵州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批准号:研理工2015055)资助的课题~~
【分类号】:P153
【正文快照】: 1引言宇宙中大约50%的恒星为双星[1,2],在双星系统中由于两子星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它的力学特征非常复杂.近年来很多研究者逐渐认识到转动效应是影响恒星结构和演化非常重要的物理因素[3 11].2004年黄润乾先生[12,13]提出:转动离心力使恒星中产生了新的物质运动形式——子午环流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徐毅;徐望;马余刚;蔡翔舟;陈金根;范功涛;樊广伟;郭威;罗文;潘强岩;沈文庆;杨利峰;;Determination of the stellar reaction rate for ~(12)C(α, γ)~(16)O: using a new expression with the reaction mechanism[J];Chinese Physics B;2009年04期

2 王秀明;周小刚;陶祖钰;俞小鼎;;斜压二层模式框架下的准地转理论及其应用[J];物理学报;2013年02期

3 宋汉峰;王靖洲;李云;;辐射压对非同步转动双星系统洛希势函数的影响[J];物理学报;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周小刚;王秀明;陶祖钰;;准地转理论基本问题回顾与讨论[J];气象;2013年04期

2 周小刚;王秀明;陶祖钰;;“等熵思维”到“等熵位涡思维”回顾与讨论[J];气象;2014年05期

3 周小刚;朱禾;王秀明;;地转动量近似下的Q矢量及其在天气图上的应用[J];物理学报;201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荀学义;姜学恭;吴学宏;;加热作用对蒙古气旋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A];第八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露文;天气系统强度变化对精细化定时降水预报影响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柳崇健;刘英;徐辉;;熵流与大气系统的演变[J];大气科学;2007年06期

2 王东海;杜钧;柳崇健;;正确认识和对待天气气候预报的不确定性[J];气象;2011年04期

3 封国林,龚志强,董文杰,李建平;基于启发式分割算法的气候突变检测研究[J];物理学报;2005年11期

4 曹洁;高守亭;周玉淑;;从流场分解角度改进Q矢量分析方法及其在暴雨动力识别中的应用[J];物理学报;2008年04期

5 蔡其发;黄思训;高守亭;钟科;李自强;;计算涡度的新方法[J];物理学报;2008年06期

6 周玉淑;曹洁;高守亭;;有限区域风场分解方法及其在台风SAOMEI研究中的应用[J];物理学报;2008年10期

7 陶建军;李朝奎;;涡旋中双臂形成的物理机制及其演变[J];物理学报;2009年06期

8 周玉淑;冉令坤;;平流涡度方程及其在2006年Bilis台风分析中的应用[J];物理学报;2010年02期

9 周小刚;柳士俊;王秀明;陶祖钰;;对气象常用坐标系中位涡形式的探讨[J];物理学报;2011年05期

10 王玉诏;伍歆;钟双英;;旋转致密双星的引力波特征[J];物理学报;2012年1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九林;史志强;;恒星结构稳定性问题中的对流效应[J];陕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1期

2 杜九林;史志强;;恒星结构的稳定性研究[J];陕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3期

3 杜九林,史志强,陈福生;非平衡动力学中恒星结构稳定性研究[J];Chinese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1991年02期

4 樊东鑫,蒋苏云;混合参数对中小质量恒星结构和演化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4年05期

5 汪志云;陈培杰;;自转速率对恒星结构与演化的影响[J];襄樊学院学报;2007年08期

6 陈培杰;汪志云;;静电压作用下的恒星结构和演化模型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7 彭秋和;黄克谅;湛垦华;何香涛;;非平衡热力学中恒星结构的稳定性研究[J];天文学报;1980年02期

8 熊大闰;非局部对流理论——计算恒星结构的一种新方案[J];中国科学(A辑 数学 物理学 天文学 技术科学);1984年12期

9 黄润乾;恒星结构与演化理论中几个感兴趣的问题(上)[J];天文学进展;1987年02期

10 黄润乾;恒星结构与演化理论中几个感兴趣的问题(下)[J];天文学进展;198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焱;;湍对流模型及其在恒星结构演化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郑小平;;pin-cooling behaviorss[A];中国天文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马波;天文学家黄润乾获300万元云南科技大奖[N];科技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曾艺蓉;转动恒星结构与演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云南天文台;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汪志云;湍流应力对中等质量恒星结构与演化的影响[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3690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13690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8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