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天文学论文 >

宇宙再电离时期的相关性研究,星系团中的暗物质,及修改引力理论

发布时间:2020-07-24 16:22
【摘要】: 宇宙再电离时期历史以及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本质是宇宙学目前存在有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有关宇宙再电离时期的探测,第二部分是对星系团中暗物质的研究,第三部分是对修改引力理论的研究,在这个理论下,我们不需要引入冷暗物质。 第一部分是对宇宙再电离时期的研究,这属于国家天文台重点项目21CMA的理论研究部分。大约从红移z~20第一代恒星开始大量形成到z~6宇宙被完全电离这一段时期对应宇宙的再电离时期。探测这一时期的最理想的工具是宇宙21厘米线背景辐射。另外,宇宙红外背景与软X射线背景辐射中存在未知来源的部分,有理由怀疑它们来自早期宇宙。第一代恒星所发出的紫外波段辐射和类星体所发出的硬X射线分别被红移到今天的红外和软X射线波段。它们也可以用来研究和探测早期宇宙。但是由于这些背景辐射的前景污染都过于严重,在这里我们采用互相关的方法,它可以放大有关联的信号而去掉不相关的前景。本文将分别研究来自第一代恒星的红外背景和来自类星体的X射线背景,同现有观测进行比较。我们用一个壳层模型来描述第一代恒星和类星体的21厘米辐射,并指出相对于类星体,第一代恒星对21厘米背景的贡献更大。最后给出这些信号的互相关功率谱的理论预言,并结合观测(21CMA/LOFAR,ROSAT和AKARI)讨论互相关信号的可测量性。我们看到,虽然这些互相关信号有着明显的特征,但是依然很难被观测到,这是由于现有X射线观测ROSAT和红外观测AKARI对软X射线和红外背景引入的很强的噪声。 第二部分是对星系团中暗物质的研究。标准宇宙学模型下,暗物质是星系团中的主要物质成分,它决定星系团的形成和演化。在这里,我们的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星系团CL0024+17的暗物质环(Jee et al.2007)。我们尝试在与暗物质同为无碰撞粒子的星系中寻找这样的现象。我们的研究表明,在3σ的置信级上,我们在二维投影的星系分布中无法看到类似暗物质分布的环状结构。另一个是bullet星系团所指出的暗物质中心与重子物质中心分离的现象,这一现象给出了暗物质在星系团中存在的直接证据。我们从一组星系团出发指出这样的分离在星系团中是普遍现象,并用此解释了长期存在的星系团中强引力透镜和X射线的质量差异问题。 第三部分是对修改引力理论(MOND)及其协变形式(TeVeS)的研究。我们主要研究这个理论的引力透镜效应,我们给出一个非球对称引力透镜模型,并结合CASTLES引力透镜寻天对这一模型进行研究,我们指出这个模型在MOND下可以很好的拟和多数的双像系统,但是由于MOND下测量精度和非线性效应对引力透镜影响极大,它不能拟和某些双像系统。而由于其自身的限定,无法拟和绝大多数四像系统,这是因为我们的模型无法同时产生大的剪切和大的爱因斯坦环,未来需要更为精确的三维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天文台)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P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钢杰;;光锥中强引力透镜的数值模拟[J];天文学进展;2010年03期

2 李国亮;;WMAP第3年的宇宙学参数对星系团中巨弧数目的影响[J];天文学进展;2007年03期

3 张福俊;距离最近的引力透镜[J];天文学进展;1985年04期

4 葛葆安;引力透镜之谜[J];自然杂志;1980年06期

5 李泽清,谢光中,须重明,曲钦岳;关于形成双类星体QSO 0957+561A、B的引力透镜[J];自然杂志;1980年09期

6 贾淑梅,张同杰,陈黎;引力透镜现象的概率分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7 温学诗;吴鑫基;;奇妙的引力透镜(一)[J];天文爱好者;2006年03期

8 张同杰,彭威礼,袁强;弱引力透镜的最优窗函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9 Robert Irion ,谢懿;寻找暗物质[J];世界科学;2003年09期

10 马克健;罗辽复;;中微子天体和引力透镜[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星系宇宙学分会场报告摘要[A];中国天文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陈冬妮;景益鹏;Kohji Yoshikawa;;暗物质晕的角动量分布及星系形成(英文)[A];中国天文学会星系分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张新民;;宇宙学进展[A];第九届全国粒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叶兴浩;;真空折射率:研究引力透镜的一种新方法[A];2007年中国青年光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范祖辉;;引力透镜宇宙学研究[A];中国天文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手册[C];2011年

6 张双南;;对Birkhoff定理的理解、引力透镜的计算问题、物质向黑洞的塌缩问题、“冻结星”问题、史瓦西度规的奇异性问题[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4:高能天体物理中的热点问题[C];2009年

7 张新民;;Cosmology and Collider Physics[A];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大会报告[C];2006年

8 ;星系与宇宙学分会场报告摘要[A];中国天文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江涛;;时间、距离、速度、红移 基本物理概念的演变简史[A];中国天文学会星系分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毕效军;;暗物质研究和电子超出及其解释[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4:高能天体物理中的热点问题[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梦然;计算机模拟显示银河系存在盘形暗物质[N];科技日报;2008年

2 明 捷;“引力透镜”造就“太空海市蜃楼”[N];大众科技报;2003年

3 艳红;以美发现类星体暗物质晕存在的证据[N];北京科技报;2003年

4 记者 赵秋丽 通讯员 任立春;中外物理学家探讨“暗宇宙”[N];光明日报;2010年

5 陈超;天文学家测出宇宙暗物质扭曲分布[N];科技日报;2010年

6 张梦然;14亿光年外发现同等距离最大星系[N];科技日报;2010年

7 余建斌邋陈大明;哈勃望远镜发现暗物质环[N];人民日报;2007年

8 林小春;宇宙探索跃上新的台阶[N];河北日报;2003年

9 记者 田学科;以色列暗物质研究取得进展[N];科技日报;2005年

10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章德海;加速膨胀中的宇宙[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陕欢源;宇宙再电离时期的相关性研究,星系团中的暗物质,及修改引力理论[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天文台);2008年

2 李国亮;多体模拟星系团中的强引力透镜现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2006年

3 肖伟科;纯引力力相互作用多粒子系统的统计性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4 王蕾;宇宙早期恒星形成中的负反馈影响[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5 陈冬妮;暗晕的角动量分布及其对盘星系形成的意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2006年

6 杨毅彬;离散小波方法在宇宙大尺度结构及引力透镜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7 胡剑;星系团与黑洞高能天体物理过程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8 王玮;状态方程穿越-1的暗能量模型[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9 徐立昕;高维宇宙学模型与暗能量[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0 侯永辉;三点相关函数的模拟和理论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光暾;星系的大尺度分布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2006年

2 郭萌;暗物质天体存在的可能性及其观测[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岚;借助引力透镜效应探索暗物质[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乐;对于不稳定暗物质的宇宙学限制[D];山东大学;2007年

5 傅莉萍;引力透镜、CFHTLS宇宙剪切巡天及盘状星系的角动量[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6 侯芬;指数势胚宇宙动力学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7 杨淑敏;G(?)del类宇宙模型的近似解[D];郑州大学;2007年

8 易赢;基于Stachel弦宇宙理论的均匀但各向异性Bianchi Ⅰ型宇宙精确解[D];重庆大学;2007年

9 易赢;基于Stachel弦宇宙理论的均匀但各向异性BianchiⅠ型宇宙精确解[D];重庆大学;2007年

10 林俊杰;Cardassian宇宙模型的若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690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27690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0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