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天文学论文 >

太阳过渡区精细结构的紫外观测资料的初步分析

发布时间:2020-07-26 19:58
【摘要】: 太阳过渡区是太阳色球和日冕之间重要很薄的一个层次,等离子体温度经过这个薄层后温度上升两个量级。如此大的温度梯度,势必使得其中的等离子体处于非平衡态。随着太阳物理研究的逐渐深入和观测手段的提高,在太阳的紫外观测波段,在太阳过渡区发现了很多表征过渡区动态等离子体的精细结构和现象。 Blinker是过渡区的精细结构之一,利用SUMER的NIV(765(?))在太阳极区冕洞内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极区冕洞区,blinkers的平均寿命约为15.4分钟,空间尺度为6.5″。而且其寿命和空间尺度不依赖于太阳纬度,它在极区冕洞内发生的几率要比在日面上的高。在极区冕洞,blinker等离子体的多普勒速度大约在-20 km s~(-1)到20 km s~(-1),等离子体的非热速度约在25-70 km s~(-1)。在blinker的生命中,其多普勒速度和非热速度不断的改变,但它们的变化与辐射强度的变化的相关性并不高,当辐射强度达到最大时,等离子体的的多普勒速度偏向于蓝移或者很小的红移,非热速度也比较大。 太阳过渡区发射线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观测特征就是谱线的非高斯型。谱线的非高斯成分(tail component)也是过渡区动态等离子体的一种体现。这种非高斯成分即使在很短的曝光时间上观测也能够被发现。在SUMER的O VI(1032(?))观测谱线上,在曝光时间小于10s时这种非高斯成分仍然能够被观测到。而且不论是过渡区中网络区还是暗区,这种现象都非常普遍。谱线展宽的分析表明非高斯成分对谱线的展宽有限,不足以引起谱线的强烈展宽。平均上说,非高斯成分相对于其高斯主成分的多普勒谱移约为20 km s~(-1),对总辐射的贡献约为20%。 这里的研究表明,过渡区的种种精细结构和现象可以统一在谱线的非高斯成分下解释,blinker和explosive event可能都只是谱线非高斯成分的特例,而针状体和太阳大气中低矮的loop结构可能直接对应于非高斯成分。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P18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家龙,孙静兰;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环境的影响[J];第四纪研究;2002年06期

2 温卫斌,李怀峰,孙才红,金声震;空间太阳望远镜太阳导行镜原理样机的研制[J];光电工程;2005年03期

3 王宇舟,金声震;空间太阳望远镜偏振光测量技术[J];光学技术;2004年02期

4 陈志全;光照时间推算及在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光敏感鉴定中的应用[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5 孙伟英,吴季;太阳宁静及耀斑期间1AU附近等离子体轫致辐射研究[J];空间科学学报;2004年06期

6 何玉林;王华宁;;太阳质子事件研究进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年24期

7 李可军,苏同卫,梁红飞;现代黑子观测的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性[J];科学通报;2004年24期

8 张锐,程灏波,杨世模,王东光;空间太阳望远镜中Hα双折射滤光器的设计[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9 林元章;太阳活动起源研究(I):太阳活动周的经验和半经验模型[J];天文学进展;2001年04期

10 林元章;太阳活动起源研究(Ⅱ):太阳发电机理论[J];天文学进展;200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敦金平;太阳活动区磁场测量和非势特征研究论文[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2年

2 罗庆宇;太阳日冕波动加热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3年

3 陈波;空间极紫外太阳望远镜光学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3年

4 占腊生;太阳长期活动特征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3年

5 贾辉;星载太阳紫外光谱监视器辐射定标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4年

6 孙伟英;ICMEs导致的行星际高密度等离子体云射电辐射测量方法[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6年

7 梁红飞;太阳黑子矢量磁场的测量及视向电流密度的计算[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6年

8 胥成林;磁场对原子能级占有数的影响与云南一米太阳塔偏振分析仪设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6年

9 崔延美;太阳光球磁场特性与耀斑相关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天文台);2007年

10 左平兵;太阳风中中小尺度结构的观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健;利用GPS对太阳耀斑电离层响应的监测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年

2 周桂萍;日冕物质抛射和太阳表面活动的关系[D];安徽大学;2003年

3 钟晓春;太阳射电爆发纤维精细结构的观测与理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4 梁红飞;1981年太阳西边缘耀斑后环物理量场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3年

5 苏宙平;空间极紫外望远镜在轨校准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4年

6 尉敏;太阳辐射全光谱模拟人工光源的实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7 赵海娟;太阳活动预报[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4年

8 王帅;太阳活动区矢量磁场测量及其特征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4年

9 王霖;太阳爆发的射电和极紫外波段联合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4年

10 张文娟;太阳射电爆发中的纤维精细结构特征参数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712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27712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e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